紅軍時期大部分地方是過激過暴力的,過分征用人力物力,對社會是破壞性的,所以到後來各個根據地都是搞得山窮水盡沒飯吃,分浮財揮霍完了,不用白軍來打自己也堅持不下去。
這一點上比張獻李闖沒好到哪裏去。毛在這個問題上在當時共產黨領導人裏麵是比較“右”的,講一些現實,給農村中農富農甚至地主留一些生路,不是搶光殺光。
這個根源是絕對化地實行階級鬥爭理論,階級敵人就該消滅,然後再搞個擴大化把不一路的自己人也摟進去。
農村出來的紅軍基本沒有文化,外國人就是帝國主義分子,不分青紅皂白的都是階級敵人。高敬亭的副手何耀榜的回憶錄裏,有一段講捉洋人,中央紅軍走了以後,三年遊擊時期,日子不好過,吃不上飯了。打探來說有洋人到廬山旅遊,說洋人就是帝國主義份子抓了無妨,於是抓了幾個來給縣府送勒索信。縣府怕擔待不起,先派人送了一挑子酒席來伺候著,然後談條件,付了一大筆錢(好像還有槍彈什麽的),才把人放了。
這一點上,到抗日的時候吸收了一些教訓,搞得好一些了,但是“不忘初心”,有機會就回到階級鬥爭的路線上來,一直到文革整個搞得亂七八糟。
我們現在看曆史,有相似之處,階級鬥爭就是鬥爭法寶,給你戴上帽子就整得死死的,到了現在就是政治正確那一套,沾了邊永世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