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軍校畢業生為什麽瞧不起黃埔軍校的?zt

 

大夥都知道,黃埔軍校在中國近代那可是最出名的軍校,從這兒畢業的人個個厲害,名將多得很,在近代史上起了大作用,誰都曉得。可保定軍校畢業的人就不這麽看,根本瞧不上黃埔軍校。這到底咋回事?你保定軍校咋就這麽傲呢?

保定軍校在中國近代那會,照著日本、德國這些強國的軍事教育樣子,為了培養軍官辦起來的,是全國唯一的陸軍初級軍官學校,也是當時規模最大的軍官學校。在近代中國軍事教育裏頭,它就跟日本的陸軍士官學校差不多,地位重要得很。民國元年(1912 年)10 月 12 日正式開辦,這軍校全名叫做“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在當時直隸省省會保定市東關外陸軍速成學堂和軍官學堂原來的地方。學製兩年,設了五個科:步兵科、騎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輜重兵科。

保定軍校的課程分學科和術科兩大類,還有外文、漢文、算術這些普通課。學科有戰術、兵器、地形及築壘、交通這四門課;術科包含器械體操、刺槍、劈劍、馬術這些課。軍事教材主要是拿日本最新教材翻譯加工弄出來的,由陸軍部統一發。雖說保定軍校順著清末各軍事學堂的教育製度和教學辦法,在軍事教育上有保守落後的地方;可它請了外籍教官和留日士官學校畢業的人搞新式教學。特別是跟國內以前的軍事學堂比,保定軍校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正規的軍事教育製度。

跟當時別的軍事學校一比,保定軍校有一點特別不一樣,它招生要的是陸軍中學畢業的學生。從陸軍小學到陸軍中學,再到陸軍軍官學校,這在清末民初是咱中國陸軍學校教育的一套基本規矩。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的時候,清政府照著日本陸軍學校教育的製度來,當時在京師(北京)和全國十八個行省的省會,各弄了一所陸軍小學(開始叫陸軍小學堂,後來叫陸軍小學校),一共十九所,學製三年;另外在全國還設了四所陸軍中學,分別是:北京清河陸軍第一中學、陝西西安陸軍第二中學、湖北武昌陸軍第三中學、江蘇南京陸軍第四中學,學製兩年。這四所陸軍中學分片招收全國那十九所陸軍小學的畢業生,而保定軍校呢,就從這四所陸軍中學裏招人。

在保定軍校,學生得先從陸軍小學、陸軍中學畢業,接著到軍隊裏入伍半年,叫做“入伍生”。這半年要熟悉軍營的日子,學學一般的軍事知識。等入伍時間滿了,經過一番甄別和體檢,合格的就能升入軍官學校,不合格的就被分到其他軍事學校去。

陸軍小學跟普通小學可不一樣,它招收的是高等小學畢業的學生,起點差不多跟中學一樣。那時候小學分初等小學和高等小學,初等小學是一到四年級,高等小學就相當於現在的五、六年級。高小畢業就是讀完小學六年級,在當時那能算小知識分子,能找工作啦,好多窮人家孩子讀不起高小。保定軍校第三期畢業生張治中將軍在回憶錄裏講:“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升學流程是,招考高小畢業生進陸軍小學,讀三年畢業再進陸軍中學,讀兩年畢業,接著入伍半年才能進陸軍軍官學校。這意思就是,得經過高小六年、陸小三 年、陸中兩年,總共十一年,才能進軍官學校。”張治中將軍還回想當年考安徽陸軍小學的情況,名額少得可憐,大縣兩個,小縣一個。他在的巢縣就一個名額,就算成績還行,最後也沒考上。

過去上學都晚,差不多十歲才上小學是常見的事兒,高小畢業就十好幾歲啦,所以進陸軍小學的大多是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跟現在的高中生年紀差不多。傅作義將軍十五歲的時候從山西運城中學轉到太原陸軍小學。不光有高小畢業的,有些陸軍小學還招少量當過兵的青少年。國民黨二級上將張發奎回憶自己上廣東陸軍小學的時候,那一期編倆班,十五歲一個班,十六歲一個班,他在十六歲那個班:“大多數學員都是高小畢業的,就像我和薛嶽這樣行伍出身的學員隻是少數。”

經過陸軍小學、陸軍中學還有保定軍校這三級的挑選,能邁進保定軍校的那可都是厲害角色啦。民國初年的時候,各地的陸軍小學、陸軍中學紛紛停辦,北京清河的陸軍第一中學、湖北武昌的陸軍第二中學改成了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分別招收北方和南方的學生,學製是三年,是給保定軍校做預備的。

雖說時局影響著,保定軍校有幾期的生源有點變動,可保定軍校的入伍生大多都有好幾年較為係統的軍事基礎教育經曆,正式入學後又接受了兩年正規軍事教育,得說保定軍校畢業生的軍事素質和養成挺紮實。張治中將軍講:“我在武昌陸軍軍官第二預備學校跟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求學前後整整五年,給我打下了科學基礎,打下了軍事學術基礎,也打下了人格修養基礎,對我這輩子的事業意義重大。”

保定軍校總共辦了九期,培育出各級軍官六千五百多名,裏頭有將軍上千人,中將及以上的高級將領一百多位呢。有名氣大的,像白崇禧、鄧演達、唐生智、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陳誠、劉峙、顧祝同、薛嶽、周至柔、張治中、傅作義、葉挺、董振堂、趙博生等等。

那黃埔軍校的學製啊,因為形勢的緣故,時長有長有短。一開始招生簡章說了:入伍生得待六個月,完了考核合格的,升進本校當學生,學軍事學術,一年畢業。可趕上大革命的時候,軍情緊急,用人著急,從第一期開始,原定一年的訓練計劃就縮成六個月了,入伍生更是縮短到一個月。黃埔那會的前四期,差不多都是半年左右畢業,黃埔的第五、第六期和南京時候的第七期,都是一年左右。從南京時候的第八期開始,改成入伍生團一年,學生總隊兩年,一共三年畢業。所以啊,前七期特別是黃埔時期,都屬於快速搞定那種,在校的時候還經曆了東征、北伐這些大事,能真正踏實坐下學習的時間就更少啦。保定軍校畢業的瞧不上黃埔軍校的,主要是覺著他們上學時間短,還不係統。但黃埔軍校前幾期出名將最多,他們主要是在打仗實踐裏練出來的。

實際上,“保定係”這麽厲害,也是有點驕傲自滿。在國民黨軍隊於大陸的時候,“保定係”那可是威風得很、牛氣衝天,雖說“黃埔係”來勢洶洶,大有要趕超的架勢,可不管是抗戰前,還是抗戰中,又或者抗戰勝利後,“保定係”一直都比“黃埔係”更厲害。

蔣介石軍事集團剛開始那會兒,他手下的“八大金剛”裏有六個是從保定軍校出來的。抗戰剛開始時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序列中,保定軍校的畢業生那地位可重要啦:23 個集團軍中,14 個集團軍的總司令是他們;35 個軍團裏,14 個軍團的軍團長是他們;90 個軍裏,37 個軍的軍長也是他們。可黃埔的學生到 1938 年初才隻有 9 個當軍長的。到 1945 年 1 月抗戰快結束前,“保定係”有 19 人當戰區正、副司令長官,而“黃埔係”就胡宗南當上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抗戰勝利後到大陸解放前那陣子,“保定係”的核心人物權勢滔天,比如陳誠、白崇禧、劉峙、顧祝同、薛嶽、餘漢謀、周至柔這些人。解放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保定係”在軍界占了好多要緊的位子,國民黨軍的中央統帥機構差不多都成“保定係”的天下啦。國防部長是白崇禧,國防部次長是秦德純,參謀總長是陳誠,參謀次長是郭懺、郭寄嶠,還有國防部下麵的 4 個總司令部的總司令: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海軍總司令陳誠(還兼任呢)、空軍總司令周至柔、聯勤總司令黃鎮球,全是保定出來的同學;戰區級的軍事指揮機構(像戰區司令長官、行營主任、綏靖公署主任、“剿總”總司令啥的)有一大半也都被保定同學把控著。

另外啊,保定軍校跟黃埔軍校之間還有一層師生關係呢。一來,黃埔軍校的教材大多都是照著保定軍校來的;二來,黃埔軍校剛建校那會,急缺好多軍事幹部,不少保定的同學陸續到黃埔軍校工作,像教育長鄧演達,管理部主任顧祝同,入伍生總隊總隊長王懋功、代總隊長張治中,學生總隊總隊長嚴重,軍事教官劉峙、劉堯宸、周至柔,特別官佐陳繼承、陳誠、季方等等。所以呢,黃埔的學生對保定畢業的通常也以師禮相待……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