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的曆史尺度上,中國的社會進步並不大。社會發展多是伴隨朝代興亡的周期性變化,

本帖於 2024-09-12 15:18:58 時間, 由普通用戶 pichawxc 編輯
回答: 馬克思主義(4):階級鬥爭造反有理蔣聞銘2024-09-11 16:33:00
  1. 在朝代末期,通常階級利益衝突嚴重,人口,貧富分化,階級,土地和社會資源占有都到了一個臨界點,社會進步已經走到了盡頭,英明的統治者也必然變得昏庸。
  2. 統治者隻能靠鎮壓解決社會衝突,失去自我變更的能力, 沒有放棄部分資源的可能。
  3. 農民麵臨生存問題,暴力成了改變自身生存的唯一的選擇。
  4. 大規模的起義成功與否,都讓社會各方麵清零、重置,人口壓力大大減少,資源進行再分配,為進一步財富兼並打下了基礎,普通統治者也能變得英明。

農民起義是不是曆史發展的動力呢? 從長期來看,農民起義並沒有改變任何製度,隻是改朝換代,讓曆史進入新的一個循環。因此農民起義不是曆史發展的動力。

在小的時間尺度上,農民起義的後果造成了一個促進舊經濟崩潰、讓經濟再次走向複蘇,這是一種殘酷、又伴有發展過程。這是統治者人性極度貪婪、不擇殘手段酷壓榨民眾的自然結果,  是人口,分配,資本到了一個臨界點後崩潰和再次重建的一種力量。這不是農民起義有意識地要去達到的結果,而是馬爾薩斯,馬克思和達爾文發現的一些自然和社會原始規律在後麵起作用。革命者可以把農民起義的局部推動社會發展的現象當成一種被動的社會發展動力,但不值得推崇,年年來一次,誰也受不住。

長周期的曆史循環現象,是統治者最大限度極度貪婪、失去自我調節能力的結果,暴力起義是一個有最大缺陷的社會製度的標誌。

所有跟帖: 

是這個道理。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2/2024 postreply 09:59: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