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老英雄賈正喜,說不一樣的武工隊zt

本文內容已被 [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 在 2024-09-02 18:21:2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曾經在抗戰的敵後英勇作戰、立下不朽功勳的武工隊老英雄賈正喜,在 102 歲高齡與世長辭了。網友們在緬懷的同時,又開始談起武工隊的事兒。

說到武工隊,我之前寫過好幾篇小文章,全是圍繞賈正喜參加的、他的親密戰友馮誌創作的長篇小說《敵後武工隊》這種類型寫的。實際上,武工隊可不是就一種,不同組織形式的武工隊區別可大了。

以下給您說一說中共曆史上幾種不一樣組織形式的武工隊。

一、抗戰時期敵後的各軍分區挑選精壯人員組成了武工隊

這種武工隊是最初的那種,是在華北抗戰變得最為艱苦的時候在鬥爭裏出現並成熟起來的。1941 年,日軍在華北集中了好多兵力,搞“強化治安運動”,不停地“蠶食”、“掃蕩”,華北各個抗日根據地的情況開始變糟。到了 1942 年,局勢更差了,特別是“五一大掃蕩”以後的冀中根據地,主力部隊沒法待下去了,全都被迫轉移到山區去,根據地七千多個村子,有四千多個有了偽政權,咱們抗日政權多數白天沒法活動,有的地區連晚上也活動不了。

為改變這糟糕的狀況,從 1941 年夏天開始,咱們華北的八路軍就毫不退縮,各個部隊先後派出“武裝工作團”、“武裝宣傳隊”還有成建製的小分隊,跑到日偽占領區的後邊,給民眾做宣傳,懲治漢奸,分化敵軍,毀掉敵人的“治安”計劃還有重要的軍事設施、物資,有力地輔助了正麵作戰,讓敵後遊擊戰爭發展起來了。1942 年 1 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認可了這種鬥爭辦法,決定接著推廣,還明確了組織編製、工作任務和鬥爭方式,統一叫“武裝工作隊”,簡稱“武工隊”。

這種樣式的武工隊,正如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裏說的那樣,“是經過良好訓練,在軍事、政治、民運等各項工作上都比較健全的武裝工作隊”。

賈正喜參與其中,馮誌依據自身經曆創作的長篇小說《敵後武工隊》,說的就是這種類型的武工隊。

這是最典型的武工隊,得多講幾句才行。

1. 所屬關係

武工隊是由軍分區選派和指揮的,在業務方麵受軍分區政治部敵工科的指導,組織關係歸活動所在地方的中共委員會。

2. 有關編製和人員的配備

武工隊的人數,少的連十人都不到,多的有四十多人,也有更多的,不過通常二十人左右的最常見。

武工隊有隊長、政委或者指導員。一些人數比較多的武工隊,隊下麵還設有小隊或者分隊。

一二九師政治部曾經有規定,武工隊的隊長得是營及以上級別的幹部,政委必須得是團及以上級別的幹部。

武工隊的領導有個挺顯眼、挺特別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隊長還是政委,大多都是政工幹部。馮誌寫的小說《敵後武工隊》裏塑造的武工隊小隊長魏強,就是從指導員調任過來的,這跟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

由政工幹部為主來組成對敵滲透的小分隊,這是隻有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才有的情形,也是武工隊跟其他特種小部隊不一樣的地方,跟西方特種部隊的組成人員完全不同,跟如今那些熱衷於吹捧西方特種部隊和國民黨軍隊的編導們的想法和喜好完全不一樣。

這兒抄錄的是曾任太行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曾紹山的相關記述:

就全區對敵鬥爭的幾個主要方麵來說,組建了平定西、昔陽西、壽陽、榆次太穀、和順西這五個武工隊。武工隊的人員,多數是從主力部隊裏選出來的班排幹部,還有一小部分是有鬥爭經驗的老戰士。隊裏的領導幹部,都是團一級的負責同誌。

武工隊隊員的全麵素質要求特別嚴格。彭德懷在《武工隊的組織與鬥爭》裏講,“所有人員都得有很高的政治質量,真正能承擔宣傳、組織、武裝鬥爭這三項任務。”各軍分區基本照這個來做,就是說在文的方麵,得有一定文化水平,能演講、寫標語,能做敵軍和群眾工作;在武的方麵,必須身經百戰,有豐富的敵後遊擊作戰經驗與過硬的單兵戰鬥技能。排在首位的得有堅強的政治素質,能準確掌握黨對敵鬥爭的政策和策略,確保在特別艱苦的環境裏不變節。這是由武工隊活動地區的糟糕環境和主要任務決定的,各根據地領導人都反複說過。

3. 相關的裝備

在當時那情況,武工隊的裝備算得上相當不錯啦。每個人都有長短兩樣武器,肯定有一支當時特別熱門的“盒子炮”,另外還有一支馬槍或者衝鋒槍,有的武工隊會有擲彈筒,不過裝備機槍的武工隊不多。

拿冀中七分區武工隊來講,這支隊伍剛建立的時候,分成了兩個分隊,一共二十來個人,有 24 支德造駁殼槍,12 支晉造衝鋒槍。筆者走訪過的一位老首長(冀南軍區的某個武工隊員)回憶,他們的武工隊剛建時,隻有 11 人,裝備著 13 支德造駁殼槍,還有 4 支晉造衝鋒槍和 4 支捷克馬步槍。在抗戰隊伍裏大刀長矛獨撅占比還不低的時候,武工隊這樣的裝備可不是一般的好。

4. 任務以及鬥爭的辦法

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清楚地給武工隊定下任務:“一是對敵人和偽軍展開宣傳戰,把人心收回來;二是和地方黨政合作做敵占區群眾工作,組織革命兩麵派的村子,發展秘密的敵後武裝;三是開展敵偽軍的組織工作(重點是下層);四是除掉漢奸;五是保護交通,展開經濟鬥爭。”

在 1942 年 9 月 3 日,一二九師政治部頒發的《關於武裝工作隊的幾項決定》裏,把武工隊的任務與行動準則定成了這樣:“1.實實在在照顧和保護群眾的利益,發動群眾,靠著群眾去鬥爭;2.得有武裝做依靠(包括部隊公開的武裝支持還有武工隊自身的武裝),這樣才能堅持鬥爭,保持優勢;3.懲罰那些死心塌地的漢奸、特務;4.強化武工隊自身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

晉察冀軍區有這樣的規定:“1.散發宣傳材料,朝著碉堡喊話,舉辦偽軍偽屬的座談會,讓偽軍失去鬥誌;2.狠狠懲治漢奸,把敵偽政權給摧毀掉;3.動員群眾,組建秘密武裝。”

一一五師做出了這樣的規定:“1.深入並係統地開展敵偽方麵的工作;2.把敵偽的偵察網、情報站和經濟配濟機關給破壞掉,打擊特務便衣的活動,攔截敵人的運糧隊伍;3.進行廣泛的小規模宣傳活動;4.跟偽軍偽政權建立關係,構建咱們自己的情報係統。”

總之能看出來,武工隊在各個地區的任務有點不一樣,不過大體上差不多。

二、抗戰的時候,敵後各縣、區派出去的武工隊

差不多在各軍分區派出武工隊的時候,華北敵後的各縣、區也組織了武工隊。

這裏稍微岔開一下話題,給您講講既是戰士又是詩人的陳輝烈士。

1945 年,這縣再次組建武工隊,當時是房淶涿縣四區區委書記的陳輝積極要求參加,又被選上了,當了武工隊的政委。有一回在敵後行動,因為叛徒出賣,陳輝和警衛員兩個人被敵人圍在了一座民房裏。一番激烈戰鬥後,警衛員犧牲了,陳輝的子彈也打光了。看著蜂擁衝進院子想活捉他的日偽軍,他毫不猶豫地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撲向敵人,這位 24 歲的湖南小夥,為了民族解放,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了河北的土地上。

咱說回正題,像陳輝帶領的這類武工隊,在華北、華中敵後那是相當常見。1942 年 7 月下旬,冀中九地委在肅寧縣朱莊開擴大會議,會上,地委書記吳立人直說,因為主力外轉,地區情況變糟,各縣得馬上組織手槍隊和武工隊,進到敵占的村子裏,除掉漢奸,發動群眾,打擊偽政權。隨後,九地委管的各縣武工隊很快就組成了。像情景喜劇《地下交通站》裏的石青山武工隊,長篇回憶錄《城陽武工隊》裏的李肇蘭武工隊等,都是縣屬的武工隊。

1945 年 6 月,中共蘇中區委給華中局的有關第六軍分區情況的報告裏講:這個分區的四個縣委“有縣武工隊四個,區武工隊十七個……步槍二百四十多支,機槍六挺,駁殼槍一百四十多支。”

據曾經的武工隊員、離休前是濟南軍區後勤部副政委的劉乃晏回憶,在 1941 年,山東根據地的費東縣(從費縣東部地區分出來設置的),組織了 6 支縣屬武工隊,每隊 5 到 7 個人。武工隊裝備不行,有的是土槍,好點的也就漢陽造。不光槍不好,子彈也少,每人就 2 到 3 發。

像這種從縣、區派出來的武工隊,跟賈正喜參加的、長篇小說《敵後武工隊》裏描繪的那種武工隊,在人員選配還有武器裝備這些方麵,差別可大著呢。

差不多在同一個時候,各縣、區有武工隊,華北敵後的各主力旅、團也組織了武工隊,這些武工隊都差不太多。

三、抗戰期間往敵後去拓展根據地的武工隊

拿冀熱遼軍區的武工隊來說。

1942 年,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鞏固口裏,發展口外,擴大根據地,武裝開辟‘滿州國’”的指示,冀東區黨分委和十三軍分區從這年秋天開始,組織了一支武工隊,隊長是宋國祥,指導員是張仲三。這支武工隊前往灤東、盧龍、撫寧、監榆、淩源、青龍、綏中等地偵察敵情,動員群眾,為開辟工作做準備。武工隊出關後,東北工作委員會的組織部長張化東也加入進來,成為武工隊的第一書記一塊兒行動。

這個武工隊跟冀中五一反掃蕩之後的武工隊不太一樣,它是為了在敵人占領的地方用武裝手段開辟政權才組建的,武工隊本身就是政權的預備隊伍。就在同一年 12 月,冀東十三地委決定成立臨撫淩青綏聯合縣工委和行政辦事處。武工隊的第一書記張化東當上了聯合縣的工委書記,武工隊的隊長宋國祥成了辦事處主任(也就是縣長),武工隊的指導員變成了民運部長兼宣傳部長。

1945 年春天,十六地分委和十六軍分區依照冀熱遼區黨委以及冀熱遼軍區的指示,再次組建了四個武工隊,持續朝著“滿州國”開拓新的區域。這四個武工隊都是預備的政權班子,武工隊隊長同時也就是開拓後的聯合縣的工委書記。像淩(源)綏(中)興(城)武工隊的隊長劉雲鶴,被明確是開拓後的淩綏興聯合縣的工委書記;朝(陽)建(平)新(惠)武工隊的隊長周鳴歧,被明確是開拓後的朝建新聯合縣的工委書記,其他的也都這樣。

這種樣式的武工隊跟賈正喜他們那種樣式的武工隊存在好幾處不一樣:

一是在政權建設方麵發揮的作用不一樣。像冀中各軍分區武工隊的人員構成前麵說過了,它工作重點主要在敵工方麵,和政權建設有點關聯但不大(協助建設區、村政權,基本不涉及縣政權),而冀東(冀熱遼)的武工隊本身就是黨政軍民融合在一起的一元化縣級領導班子,通常是預備縣的班子加上一個建製排組成的。

二是所屬不一樣。冀中敵後各個軍分區的武工隊是敵工部門直接管著。冀熱遼的武工隊直接由地委和軍分區領導。

三是人員組成有差別。賈正喜他們那種武工隊更像是特種部隊,人員都是精挑細選的,通常不會擴充,不是誰想參加就能參加的。可冀熱遼那種武工隊卻是想盡辦法擴充,隻要願意參加就來者不拒,越多越好。像特委第一地委組織的武工隊,1944 年朝敵後挺進的時候才五十多人,一年之後,已經發展到快六百人了。

四、臨時把建製單位指派去充當武工隊

1941 年 6 月 10 號,小日本鬼子對冀中大清河以北咱的十分區根據地搞了一場空前殘忍的“大掃蕩”,這地方情況變糟了,咱部隊連以連為單位活動都難,哪怕以排為單位也不好行動,於是第十軍分區 35、43 地區隊就有了“大班”這種特別的編製。就是連下麵不再有排和班的編製,直接管著“大班”。這“大班”比排小點,比班大點,差不多二十來人,連、排幹部都到“大班”裏去了。“大班”裏麵有黨的分支部,還配了搞政工的人。按照冀中十地委書記兼十分區政委曠伏兆的規定,這些在大清河北敵後單獨活動的“大班”,全都要履行武工隊的職責。

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有成建製臨時充當的武工隊。1946 年夏天,東北的伊通、雙陽、磐石、樺甸這四個縣被國民黨軍給占了,咱們這四個縣的政權還有縣大隊沒地方待,隻能撤出來。為了能讓黨在這四個縣繼續開展工作,吉南地委和吉南軍分區派出去四支武工隊,跑到敵人後麵去,分別在四縣縣委的統一領導下搞敵後建政的工作。這四支武工隊,其實就是 24 旅 70 團的四個建製排。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部特別出名的長篇小說叫《桐柏英雄》,在裏麵開辟新區的那個章節,男一號排長趙永生,帶著他所在的排,奉命成為武工隊,在新區鬥爭了一陣子之後就歸隊了。

這樣的武工隊,人員構成還有武器裝備啥的,跟一般部隊完全相同,一點區別都沒有。

五、解放戰爭那個時候敵後政權性質的武工隊

解放戰爭剛開始的頭兩年,不少解放區都淪陷了,變成了國統區,成了敵後。就這種敵後的情況,為了恢複和開辟新的區域,各級黨組織大量組織了武工隊。

1946 年 12 月 18 日,中共遼寧省委做出的《關於堅持與開展敵後遊擊戰爭的指示》裏,著重指出:“在各個地區都得組織那種黨政軍民一元化領導的武工隊來開展活動,這是涵蓋黨政軍民工作的綜合性組織。”

據當時擔任中共遼寧省西安地委書記兼第二軍分區政委的李砥平回憶說:“開辟敵後根據地,主要靠武裝部隊打開局麵,同時也得有武裝工作隊配合,解決大部隊作戰解決不了的事兒。武工隊主要負責肅清敵特、了解情況、發動群眾、征糧征款啥的。武工隊得有比較厲害的軍事和政治幹部帶領,規模小但精悍,機動靈活,既能打擊敵人,又能向群眾宣傳。”

李任書記兼軍分區政委的西安地區,每個縣都有武工隊。而且地委和軍分區還有直屬的 4 個武工隊,每個隊大概 40 人。其中一個在開原東北的郜家店、威遠堡那一塊兒活動;一個在西豐北柏樹村、高力墓子那一塊兒活動;一個在東豐、西豐之間的小四平、老營廠那一塊兒活動;還有一個在東豐西南山城北的薑家油房、胡仙堂那一塊兒活動。

這種樣式的武工隊,東北有,華北有,西北有,華東也有,甚至比抗戰那會還常見。峻青的小說《黎明的河邊》,講的就是他自己參加過的解放戰爭時武工隊的戰鬥情況。

這種類型的武工隊,往往有著敵後政權的屬性,好多武工隊自身就相當於敵後某個縣或者某個區的班子,武工隊的領導同時也是某個政權的領導。當年有“上馬武工隊,下馬區政府”的說法,講的就是這種狀況。像張家口被敵人占領後成立的崇禮西區武工隊,政委宋春元同時也是西區的區委書記;像遼吉被敵人占領後成立的長嶺武工隊,政委吳甄鐸同時也是長嶺縣的縣委書記;像蘇常太被敵人占領後成立的江南武工隊,隊長兼政委包厚昌同時也是當地的工委書記。北平近郊的房山、良鄉、宛平、大興等縣,咱們所有的區政權,都是以武工隊的形式存在,武工隊長就是區長,武工隊政委就是區委書記。老電影《紅色的種子》裏出現的那支武工隊,帶隊的領導(孫道臨飾演),就是咱們敵後某縣的縣委書記。

六、解放初期剿滅土匪和建立政權時的武工隊

渡江戰役結束後,咱們解放大軍很快向南推進,解放了好多地方。在這些新解放的區域,咱們的政權剛建立,還不太穩當,土匪也沒清理幹淨,靠政權來完成征糧征款的工作很困難,所以就組織了好多武工隊去新區的各個村子開展工作。這種武工隊,有的專門剿匪,有的專門征糧,還有的既剿匪又征糧。

1951 年 5 月 1 日,中南局和中南軍區在《關於清匪肅特的指示》裏提出:“負責清剿潛藏分散匪特的部隊,要依照不同地區、不同狀況,從地方武裝還有公安部隊裏挑出比較精幹的人,組成好些個 10 人到 20 人的武裝工作隊,當作聯合民兵以及廣大群眾的骨幹力量。在工作隊裏麵再組織若幹個飛行捕捉小組,專門負責抓捕潛藏的匪首以及破獲特務地下軍這類工作。”

1950 年 11 月 10 號,為了消滅“貴州人民反共自救軍”曹紹華那股土匪,咱貴州軍區剿匪東集團指揮部展開了長(順)紫(雲)惠(水)鐵壁合圍的戰役,活捉了“貴州人民反共自救軍”總司令曹紹華等 208 個人,打死了“貴州人民反共救國委員會”主席兼總參謀長馬啟忠等 125 個人。這次戰役中咱參戰的主要力量,是八支武工隊和 140 團的一部分。比黃繼光還早用身體堵敵機槍眼的有名戰鬥英雄肖國寶,就是這場戰役裏的一名武工隊員。

這時候的武工隊,通常由營、連級幹部當隊長,一些班排長以及作戰經驗足的老兵做隊員。因為大軍剛從北方南下,對這兒的地理、民情、風俗、口音啥的都不清楚,所以每隊都讓部分當地縣區武裝的骨幹加入進來。炒了好幾十年還在炒的“雙槍女匪陳大嫂”,是被武工隊員陳鳳美抓住的,而陳鳳美呢,是從長順縣警備營抽調到武工隊的。

在這一時期,就拿湖南省委、省軍區 1951 年 6 月 22 日《關於剿匪工作的聯合指示》裏的要求來說,武工隊的裝備得“以短促自動火器駁殼槍衝鋒槍等為主,而且彈藥得配足。”由於凱申大隊長不停地送,咱們解放大軍裏的二十響、衝鋒式之類的,已經很充足了,武工隊的輕武器裝備基本上是按需求來配,想要啥就有啥。

1951 年 8 月,西北軍區在《關於目前匪情和今後剿匪、鞏固治安的任務》裏提到:“八個月的剿匪經驗表明,武工隊是消滅小股散匪最管用的組織。”在解放初期的剿匪戰鬥裏,武工隊這種組織形式特別常見,全國的剿匪戰場都是這樣。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部著名演員達式常主演的電影叫《難忘的戰鬥》,這裏麵展現的征糧工作隊,在一些地區被叫做武工隊。那部著名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裏描寫的,由全團精心挑選出的戰鬥骨幹組成的 36 人的剿匪小分隊,在某些地區也被稱作武工隊。

七、網絡跟地攤上炒作的,其實是遊擊隊那種所謂的武工隊

某刊物登了一篇《一支土槍鬧敵後》的報道,講的是河北安國縣抗日英雄孫佐培領著武工隊打鬼子的情況。據說在 1942 年,安國縣第一區青救會主任、才 17 歲的孫佐培弄了一支武工隊,這武工隊所有的裝備,就隻有一支“撅把子”。這支撅把子由他這個武工隊長帶著,他手下的武工隊員,不是拿大刀,就是拿紅纓槍,不過每人都有幾顆手榴彈。

近四十年來老是被熱炒的那個所謂李向陽的原型(我可煩這種不搭邊的原型說法)郭興,據說還是太行軍區輝縣武工隊的隊長。當年的郭興才 17 歲,1941 年組織武工隊的時候,就三個兵兩把槍。這兩把槍,一把是老舊的“漢陽造”長槍,一把是“撅把子”短槍,長槍就 3 發子彈,短槍就 2 發子彈。

解放戰爭打響後,整個南方都成了敵後。南方的黨組織也在搞武裝鬥爭,這裏麵有好多被現在的人叫武工隊的敵後武裝。像在川東華鎣山那塊,有陳堯楷、徐相應等人領導的武工隊,在張家場、楊通廟、文星鄉一帶活動;有王群、向傑棟、胡正興、粟紹波等人領導的武工隊,在觀閣、桂花場、千坵塝一帶活動;有張蜀俊、袁念之領導的武工隊,在陽和鄉、天池鄉和挹爽、觀音鄉一帶活動;還有王兆南領導的武工隊,在東嶽鄉一帶活動等等。這些武工隊大多用土槍,不少拿刀矛湊數。

或許是我掌握的資料不多,像孫佐培武工隊、郭興武工隊、華鎣山武工隊這類所謂的武工隊,除了媒體和自媒體的反複照搬,我從來沒在原始文獻裏見到過相關記載。

那些描述和複製粘貼孫佐培、郭興還有華鎣山武工隊的作家和網絡抄襲者,或許根本就不明白武工隊是啥,在他們心裏,估計隻要是穿著便衣帶著武裝的,就都算武工隊了。

這壓根不是武工隊,分明就是實實在在的遊擊隊。上麵提到的六種武工隊,雖說它們的隸屬情況、人員組成、武器配備啥的都不一樣,可都得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得由某個上級派出來,不能是自己搞的;另一個是得是工作隊,不能隻是打仗。孫佐培也好,郭興也好,華鎣山地下武裝也好,很明顯都不滿足這些條件。

寫在後麵的話

在戰爭年代,好多東西都會根據當時的情況發生變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像不同組織形式的武工隊也是有變化的,一開始是這樣,後來變成那樣的情況也是存在的,不過大體上,就是前麵說的這幾種。

梳理得可能不全麵,也可能不準確,歡迎大家來補充和糾正。

 

所有跟帖: 

以前我看過呂梁山英雄傳,記得也抗日的。 -yma16- 給 yma16 發送悄悄話 yma1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2/2024 postreply 19:02:32

老英雄安息!與日月同光,與天地共存!!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2/2024 postreply 19:36:08

+1 -dong140- 給 dong140 發送悄悄話 dong14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3/2024 postreply 04:12:25

想起了賽時禮。 -youtub- 給 youtub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2/2024 postreply 20:30:01

小時候院裏一長輩,朝鮮族,武工隊長,55年上校。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3/2024 postreply 02:51:21

那是有“離休”一說之前, 八十年代某期(具體不記得)後就算了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1216 bytes) () 09/03/2024 postreply 14:37:27

很有曆史價值! -振聲- 給 振聲 發送悄悄話 振聲 的博客首頁 (486 bytes) () 09/02/2024 postreply 20:30:54

小時候看過《敵後武工隊》 -衡山老道- 給 衡山老道 發送悄悄話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2/2024 postreply 20:48:54

原著比電影精彩,後來的電視劇以及那幫演員簡直是褻瀆原著那些英雄們! -振聲- 給 振聲 發送悄悄話 振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2/2024 postreply 21:15:10

電影還不錯,電視劇就不咋地。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3/2024 postreply 01:51: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