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美俄關係,用“劍拔弩張”來形容並不為過。但在美國獨立初期,以及美國內戰時期,沙俄對美國是提供了幫助的。
美國獨立前的1763年,沙俄就與英屬美洲殖民地之間進行小規模貿易。這種貿易違反了英國的“航海法”,後者僅允許殖民地與英國進行貿易。
1775年4月的“萊克星頓的槍聲”及隨後的波士頓圍城戰,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同年9月1日,英王喬治三世致函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請求出兵協助英國平亂以及英俄結盟的請求均被拒絕。英國隻能招募德意誌的“黑森兵”前往北美“平叛”,大大增加了英國的財政負擔。
1778年3月,葉卡捷琳娜二世發表武裝中立宣言,明確反對英國的海上霸權。1780年,在俄國的組織下,歐洲成立了武裝中立聯盟,一定程度上阻撓了英國海軍對美國軍用物資的封鎖。
1781年,在北美戰場上屢戰屢敗的英國再次找上了沙俄,請求後者“勸說”法國停止支援華盛頓的大陸軍。沙俄拒絕了英國的請求。
1783年,巴黎協議簽訂,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結束。1788年,美國憲法得到各州批舉,美利堅合眾國成立。1803年,美俄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1824年,《美俄條約》簽訂,劃定了俄屬北美(即阿拉斯加)與英美有主權爭議的俄勒岡地區之間的邊界為北緯54度40分。
1853年到1856年,沙俄在克裏米亞戰爭中被英法聯軍擊敗,國庫空虛;阿拉斯加對岸的俄國遠東港口也遭到英法聯軍的圍攻。另一方麵,由於英國正在進一步加強在北美殖民地的發展,特別是在西部的英屬哥倫比亞,令俄國擔心日後最終會戰敗而失去這個易攻難守的阿拉斯加。俄國希望拉攏美國以牽製附近強大的英國勢力擴張。因此,俄國出於國家安全及戰略考慮,於1859年首次向美國提議賣出阿拉斯加,以圖製????美國。可是當時正值美國內戰前夕,因此令計劃告吹。
美國內戰爆發後,英國(人稱“攪屎棍”)曾經想過支援南方,令美國長期分裂,從中漁利。但是,這一計劃受到三個因素的製約:
其一是道德因素。由於南方實行奴隸製,而英國早已廢除奴隸製,英國國內輿論及知識分子普遍反對南方。
其二是現實因素。由於北方已經是工業強國,軍艦眾多,即使英軍幹涉打破北方對南方的海上封鎖,估計英軍也會損失慘重,便宜了其他歐洲列強。
其三是外部環境。當時的歐洲列強普遍對美國內戰持觀望態度,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跟著英國去幹涉。
正當英國一方麵向南方走私軍火物資、出售軍艦;另一方麵考慮是否幹涉美國內戰時,沙俄的最新風帆戰列艦Alexander Nevsky號出現在了紐約港口,待了九個月後才於1864年六月離開。同時沙俄的太平洋艦隊也到訪舊金山。
曆史學家對沙俄艦隊為何訪美有不同解讀,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是沙俄對美國聯邦政府(北方)的支持。英國也最終放棄了幹涉美國內戰的想法。
美國內戰結束後的1867年,沙俄以700萬美元把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雙方各取所需。
後記:
從1880年至1917年,約320萬人從沙俄移民來美國。當中大部分人是猶太人和波蘭人,隻有十萬人是俄羅斯族。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沙俄境內爆發多次反猶騷亂,導致大量猶太人死傷;美國社會對沙俄的反猶暴行進行了譴責。
1905年,美國總統西奧多. 羅斯福調停了日俄戰爭。
1917年,沙皇退位。十月革命後,俄國陷入內戰。
1918年,美國派出“北極熊師”幹涉俄國內戰,被布爾布維克紅軍打敗。
大蕭條爆發後,美俄(蘇)關係有所緩和。一方麵,美國政府正式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另一方麵,美國資本、工人湧入蘇聯,協助了斯大林的“五年計劃”建設。
至於後麵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的對蘇軍援、冷戰、冷戰後北約東擴造成的俄美關係緊張,則是大家所熟知的曆史了。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Russian_Empire%E2%80%93United_States_relations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