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是締造中華民族的重要因素中至少可以排前五。結束五胡亂華、將進入內地的北方遊牧部落與漢人停止仇恨進而融合的是北魏,其中關鍵一步是馮太後開始的漢化改革,主要漢化工作完成在孝文帝時期。這些中學曆史書上都會寫上好幾頁。
其間一個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人物是李衝。李衝算是逆取而順守的一個人物,當然他本人也是豪門、讀書出身。但起家靠年輕貌美做人過中年的馮太後的男寵。李衝是漢人。為馮太後的漢化改革出謀劃策。馮太後死後,孝文帝對馮太後是表麵上尊崇,內心裏是恨、想報複,因為馮太後搞死了孝文帝的父親(非馮太後所生)、而且把他當傀儡十幾年 (是否有點像慈禧?)。但是馮太後死後,作為馮太後男寵、權臣的李衝,沒有被清算,而是更加被重用,成為孝文帝繼續、徹底漢化改革的主要操盤手。
北魏前西晉是門閥士族的社會,北魏時東晉繼續走在門閥士族的道路上,北魏後門閥士族的政治還延續了二三百年。盡管這個是漢文化中的弊大於利的一套,但身在其中的北魏漢化改革,也接受學習了這一套。而身出名門的李衝是這一套的積極推動者,被北魏官方認可的名門望族基本上就是李衝欽定的,最高四姓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加隴西李氏,當時並非是人數最多、財產最多、地位最高、名望最佳的,而是因為在頭部名門望族裏跟李衝關係最佳而被選上的。而這些家族一被北魏皇帝欽定為最高四姓,在北魏和接著的東西魏、隋唐(都是源出北魏的鮮卑統治階層)的幾百年裏,旺上加旺。在武則天時門閥政治最終被取消,但隱形的門閥觀念在這些名門望族中可以說一直影響到今天。
不過,北魏在漢化改革後不久就滅亡,其實與李衝對當時漢文化裏的門閥政治沒有去其糟粕、反倒發揚光大有關。(這點可能使王猛的成就超過崔浩、李衝)
門閥政治其實類似現在在美國的印裔一套,出身讀書人,講地頭頭是道,但最終以個人、小團體利益為中心,並沒有長期大局觀。但身在其中的名利雙收,不也樂乎。國家在門閥政治為主導下,不久就會衰落。就是一個弱化版的種姓製度。
但是不管曆史作用是否正麵,至少李衝確實對曆史作用很大,盡管今日的中國人中知道他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