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的民族覺醒,聯想到商鞅變法、北魏改革的編戶齊民,到美國的多元文化政策

 

羅馬衰落後,歐洲的統治者來自遊牧民族,盡管統治者如軍閥割據,地方化,但在全歐洲一個統一宗教下,民眾可以在整個歐洲遷移。直到文藝複興時,歐洲多數地方、多數人都沒有強烈的與某個特定地域相聯的民族觀念。歐洲的民族覺醒要直到啟蒙時代,隨著統一宗教的約束力、認同感下降,世俗權力崛起,與特定地域相聯的國家民族概念才興起強化。比如,從此法國這個地盤上是法國這個國家法蘭西這個民族。從某種程度百姓也被某種程度的戶口化,政府可以更好地管理、收稅。歐洲國家也是在國家民族覺醒,國家權力強化後才變強大的。

大家知道:商鞅變法的一個重點就是將民眾通過戶口很大程度的固定在某地某種職業,從而秦王可以更有效管理、收稅、征兵。商鞅變法時,打擊的主要是貴族,當時貴族具有半獨立的政治權力,不僅憑借他轄區內的人力物力可以叫板國王,也嚴重地減弱了國王對王國臣民的管理。

我對五胡亂華一段曆史很感興趣。五胡亂華,百年亂戰的終結也是靠戶口管理。

五胡亂華,第一先決條件是漢人帝國內部分裂,不是那種二個三個政權割據的分裂,而是上層人與下層人不再有利益共同體的認同,上層人之間也不再有權力分享的信任,是權力框架徹底碎片化的分裂。漢人即使有上千萬人口,但已經很難有效的組織起10萬人以上的軍隊。但凡一個官、一個將軍能夠號召五六萬軍隊、管控一個或幾個州郡,要麽極度貪婪地剝削、不顧下層人死活的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甚至稱帝),要麽利用一切資源與另一個官或將打仗。這些人當中不是個個沒文化、底層上來吃相難看、或者道德低下的,比如西晉末期的民族英雄劉琨就有文化出生貴族道德高尚。另一個證據是就是原來漢人帝國內地的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都出現很多塢堡,有自己民兵、非官方統治機構的割據,小到一鄉一鎮,大的可以有幾個縣大。

第二個條件是少數民族,已經長期在長城附近甚至長城內生活,也部分漢化,但還是部落體製。這種部落內部非常團結、全民皆兵。這樣凡是有五萬人口以上的部落,能拉起二三萬軍隊的,就可以獨自挑戰某個州郡的漢人政權或者另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或者成為某個更大部落挑戰漢人政權的加盟勢力。一當這個部落的軍事冒險成功,搶劫帶來的經濟利益進入良性循環,他們要麽強迫失敗地區的人成為奴隸,或者很多流散的其他部落或者漢人被“同化”加入,幾年後就成為簇擁幾十萬人口的割據政權甚至王國。但這種快速擴張,其中的幾大加盟勢力往往保持比較完整的部落編製。一當戰事不利,這些部落就會成建製脫離、反水, 甚至反手滅了原來的“主體”領導部落。

但是有幾萬人口的少數民族部落在從黃河到貝加爾湖、從長白山到阿富汗廣大地域有很多個,這樣幾十個團體的混戰就像一個NBA賽季,200多年沒能消停。最後北魏能熄滅這場百年亂戰的一個關鍵是:作為小數民族遊牧部落政權,經過幾十年將所有想進入漢文化圈子的部落,編戶齊民、拆散部落體製。從而重新建立起由皇帝通過官員管理家庭、個人的帝國體製。

講了這麽多,借古諷今,五胡亂華的興起是因為大疆域內,已經經貿人口文化交往頻繁的整體,因人性的貪婪內鬥內戰,變成一個分裂的主體民族,有意無意引入很多部落製的少數民族,最終擺不平利益分配,不得不通過流血戰爭來解決。(主體民族的上層人不善待下層人,貪婪的上層人和憤恨失落的下層人都不善待少數民族)最後流血到人口明顯下降,相互因流血死亡得心痛,才停止仇恨,重新和平共處。現在美國的多元文化政策,是否在產生一個小號的五胡亂華的政治環境?主體民族越來越分散,鼓勵少數民族建立部落情節,上層人不善待下層人,上層人貪婪,下層人憤恨失落。

有得人會說:華人作為少數民族別管白人這個主體民族因分散有什麽後果,我們建立自己團結的部落,趁機從分散的白人手裏獲取利益,何樂而不為?那你明顯沒有仔細看那段曆史,那些趁著漢人內鬥內亂而趁勢崛起的部落,經過幾年或者二三十年的威武雄壯後,幾乎全部被團滅。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