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從理論上論證了不守恒的可能性,並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實驗方向,但吳女士才是一錘定音的關鍵。我個人覺得3:3:4比較合理。敢於投入資金和精力去做一個如此高風險的實驗,也是很需要膽識和勇氣的。
是的,那時連泡利這樣的頂級大師都覺得不可能,如果不是吳女士的實驗,沒人會相信李楊的文章。
所有跟帖:
• 是李楊找到她,她才想出實驗 -波粒子3- ♂ (0 bytes) () 08/07/2024 postreply 10:44:35
• 如文中所述,她提供的已有實驗資料,對李楊下決心寫這篇文章,意義十分重大。所以不是簡單的李楊找她驗證的問題。 -阿留- ♂ (129 bytes) () 08/07/2024 postreply 10:49:00
• 實驗的想法來自楊李吧 -波粒子3- ♂ (564 bytes) () 08/07/2024 postreply 11:07:21
• 維基百科的敘述 -波粒子3- ♂ (2977 bytes) () 08/07/2024 postreply 11:16:43
• 諾貝爾獎網頁的敘述 -波粒子3- ♂ (691 bytes) () 08/07/2024 postreply 11:33:55
• 想法和做出來中間有很大的距離,況且這個決心和想法也是吳提供的實驗資料促成的。 -阿留- ♂ (0 bytes) () 08/07/2024 postreply 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