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版權說明:由 onbekende maker, China, foto door Fotodienst Amsterdam Pipe Museum - Collectie Amsterdam Pipe Museum, eigendom Stichting Pijpenkabinet, CC BY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2169351
大多數華人都以為鴉片是英國人當年懷揣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帶到東亞大陸的,他們千方百計促使清國人吸食上癮,然後英國人再從鴉片的販賣和走私中牟取暴利,並進一步削弱大清帝國的國力,最終達成殖民大清帝國的目的。乍一看,這套邏輯非常通暢,言之鑿鑿。總之,英國人是清國人吸食鴉片的罪魁禍首,萬惡之源就是那個英吉利。果真如此,英國人背上“亡我之心不死”的百年罵名倒也算是名至實歸。不過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早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官方紀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鴉片(更準確說是罌粟)傳入東亞大陸,並在東亞大陸逐步開始推廣和種植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大家不要想歪了,最初鴉片在東亞大陸被視作高貴的藥物,其“娛樂性”根本就沒有被人們開發出來。直到大清前半期,鴉片的藥用特性並沒有什麼改變。就算到了1840年代,鴉片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被列為毒品。道光十九年五月初二,道光皇帝批準了一個由軍機大臣穆彰阿領導起草的《禁煙章程三十九條》,這個禁煙章程是被後人公認的大清國第一個禁毒法典。也就是說,林則徐在虎門銷毀他繳獲的鴉片那一刻(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大清國並沒有任何一份正式的官方文件將鴉片定義為毒品。
在華人的頭腦中鴉片是一種極易上癮且口味宜人的毒品,吸食者極易上癮,一旦上癮便欲罷不能。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東西傳入中土有千年的歷史,從歷史角度來看,鴉片與玉米、西紅柿、胡蘿蔔、辣椒一樣都是舶來品!而且據我所知,鴉片的種植難度一點都不比玉米高。不信你去泰國、緬甸交界地區看看,那裡的老百姓,隨隨便便就可以種植一大片罌粟,甚至根本就無需照料。我的問題是,為什麼玉米、西紅柿、胡蘿蔔、辣椒很快成了大家的盤中物,卻唯獨冷落了鴉片?難道我們會天真地相信先人們曾經非常自律並能自覺遠離毒品嗎?
鴉片(罌粟)傳入中土有千年的歷史,可是歷朝歷代卻從未見到這一聞名遐邇的“毒品”有哪怕一絲流行起來的跡象,怎麼唯獨到了大清朝它就陡然登上了時尚流行榜?到底發生了什麼?
“正義之士”一定會說,這還要問,擺明了就是英國人幹的,英國人雖然不是將鴉片帶入大清的人,但是他們一定是在大清國推廣鴉片的罪魁禍首。如果有人這麼說,就是太不了解當年洋人在中國的待遇了。在大清朝(除洋務運動後),國家施行的是對外封閉政策,具體措施是“一口通商”和“公行製度”。洋人隻允許到廣州一地經商,並且隻能與政府指定的公行接觸。任何大清官員(包括廣州城看門的小吏)都不允許同洋人有任何接觸(包括書信往來)。洋人不許在廣州過冬,更不許離開廣州城。試問,如此待遇下的英國人,如何在大清國推廣鴉片?咱們先別說推廣了,他們連最基本的尊嚴都是沒有的。
更不可思議的是,甚至直到“鴉片戰爭”前後,在世界範圍內,那個猛如虎的毒品鴉片居然隻在大清國流行,甚至還差一點將當時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搞得瀕臨崩潰。有誰問過為什麼大清國之外的世界卻未曾聽說有類似現象的爆發呢?甚至連鴉片最主要產地印度都也未受毒害。再多想一層,當年英國人的商船遍佈四海,但凡是個好東西,英國人都會將其推銷到全世界,然後賺回他們最想要的金錢。“毒品”理所當然符合英國人逐利的需求,那為什麼英國人單單隻將鴉片銷往大清國呢?難道是因為英國人先天就痛恨東亞大陸,非要用毒品來除之後快嗎?更邪門的是,這幫英國人還具有極高的管理水平,他們竟然能將後世任何一個政府都搞不定的毒品,形塑成定向武器,隻毒害大清民眾,而他自己治下的殖民地子民或自己國內的百姓卻可以免受毒害。這其中的玄妙,不值得大家好奇一下嗎?
直到某日,我注意到了一個不易被察覺的細微差別,才茅塞頓開。
當年,鴉片在世界各地都是做為藥物,既然是藥,“吞食”便是極其正常和通用的方式。沒想到,骨骼清奇的大清人民卻不走尋常路。他們除了接受鴉片是藥之外,竟然開發出了藥物的娛樂用途。這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大清人發現了“吸食”這種方法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我必須說,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一股洶湧的民族自豪感直衝頭蓋。我不得不為中華民族冠絕寰宇的食品科技而高聲歡呼,當全世界人都艱難地吞服充滿尿騷味的鴉片時,中華民族已經巧妙地用火將鴉片膏蒸騰成縷縷青煙,香甜、芬芳就這樣被激發出來,當然,這種方法的原創不一定是大清人,但是廣泛使用並將之快速引入商業領域的專利,卻非大清人莫屬。不久,一種被稱為“菸槍”的高科技日用產品應運而生,在醫藥領域頗不受待見的鴉片迅速跨入了娛樂行業。鴉片的新生就此開始。別小看這一科技成果,就像後來的“淘寶”一樣,這個小小的發明,徹底改變了東亞大陸的命運。
順嘴說一句,前文說過,鴉片的種植難度一點都不高,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兩廣、兩湖甚至西北的南泥灣都可以是產地,但是大清人在鴉片提煉等方麵,卻始終徘徊不前,這才為進口鴉片佔領高端市場,留下了一些空間。
鴉片一旦進入了娛樂行業,其經濟價值一定遠遠高於玉米、西紅柿、辣椒等物。在利益驅使下,大家完全不用擔心聰明且任勞任怨的中國農民會放棄如此唾手可得的發財機會。隻要有機會,他們一定會積極投身到罌粟的種植事業中。
如果我就這樣一直寫下去,估計已經沒什麼人會想起那些倒黴的英國人了。在鴉片這個產業鏈條中,我們中國人完全可以自產自銷。大清國幸虧閉關鎖國,否則向全世界傾銷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就像現如今一樣,大清國雖然可以自產自銷,但是在高端市場,一些品質、質量上乘的舶來品還是能掙得一席之地的,英國人從印度舶來的洋煙便是滿足這部分需求的產品。
我必須告訴大家,鴉片並不是英國人傳入東亞大陸的,早在唐朝,我就有了官方記錄,足以證明一千多年前鴉片便已經流入。
我必須告訴大家,鴉片也不是英國人在東亞大陸推廣的,因為直到大煙館已經遍佈大清國的大街小巷時,英國人也不知道菸槍是何物,後來,這項代表著中華食品科技輝煌的物件傳入英國後,英國也很快被鴉片煙所攻陷。
我還必須告訴大家,英國人的確曾經將大量印度產的鴉片販售到大清國,但是這些進口鴉片的銷售通路、分銷渠道、定價權等等都掌握在大清某些人的手中,對英國人而言,種植、加工、運輸是他們的任務,鴉片運到廣州,他們就可以洗洗睡了。粗通商業的人這時候應當能意識到,所謂鴉片貿易真正的利潤絕不會產生於英國所負責的那一段,誰掌握了通路、誰掌握了定價權,才能發大財。至於一百多年前的那樁買賣,到底誰發了財,還用我說嗎?
總結一下:英國人沒有將鴉片傳入大清、英國人也沒有在大清推廣鴉片的能力,甚至在大清鴉片市場的通路、零售、定價等方方麵麵英國人都無法參與,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非要將鴉片氾濫這個屎盆子扣在英國人的頭上。依我看,在鴉片這件事上,盎格魯人就是一個如假包換的背鍋俠。
我必須說,以上都是我一家之言。官方或一些學者有另外一套見解。我的建議是,不要預設立場,利用我們的常識和邏輯,多問幾個為什麼,歷史就是在不斷推敲中才被後人看清楚,不是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