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無妨,盡付笑談中嘛但某些”結論性“言論,透露出不太合理的思維特征。比如 ”中國/中共對日本/台灣的天然仇恨“?再如

本帖於 2024-07-31 13:57:45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明初 編輯
回答: 戲說抗日大號螞蟻2024-07-30 17:31:18

戲說無妨,盡付笑談中嘛但某些”結論性“言論,透露出不太合理的思維特征。比如 ”中國/中共對日本/台灣的天然仇恨“ 等。

不忘曆史屈辱以及某些國家比如日本由於地理環境與強悍民族性而具備的對外擴張性,不等於仇恨,更談不上什麽 “天然的”仇恨。

另,既然說是中國對日本的“天然仇恨”,何以又將“中共”作為一類與“中國”並列?要真考慮樓主的這個句式屬於從一般到具體的羅列,那怎麽又缺了抗日“中流砥柱”的國軍了呢?

哈哈

此外,戲說還戲了什麽取得美帝西方 ”同情和支持“;因為同情轉而支持,是這樣的嗎?

你知道英國人在中東阿拉伯的存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嗎?你知道為什麽德國在二戰期間要以北非為據點向東進攻,意在驅逐並消滅英國勢力?是因為同情幫助而存在,或支持阿拉伯人民不堪英國的殖民奴役而進攻?

戲說,同時也戲了西方文明這個詞匯;但照我對文明及人文的理解和熏陶,那是絕對不會說出諸如中國對日本有著天然仇恨等類似話語的。。。。。。更何況如何又把大陸中央政府將台灣納入統治範圍的努力,也說成是“天然仇恨”呢?

隨意將戰略上對日本民族對外擴張性的“警惕提防”抑或所謂普世哲學的遠交近攻,與“天然仇恨”劃等號、相鏈接,不得不就讓人覺得思維的某些邏輯性的缺乏。更何況西方文明中所強調的適者生存及其“食物鏈”之弱肉強食或“強者以食弱者為生”的天然性或自然性了。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啊;我有個朋友,據他講10幾年前就是因為類似一、二次的針對性批評指正,被文學城某職業網管 “記恨”了10多年啊。。。。。。

哈哈

樓下白朋友講得很對;之所以此類地攤文學說辭能蠱惑部分人的頭腦,知識結構是個問題。當然也不是說具有博士頭銜,就也都自動具備了比較完善而合適的知識結構,尤其俺們早年厲害國出來的。

急

所謂“合適" 的知識結構的培植起點,就像白朋友指出的,什麽書要讀先讀、什麽書後讀、怎麽讀。。。。。。當然還需要有不斷於廣度和深度諸方麵的社會實踐, 才不致於被忽悠得厲害而渾然不知。

什麽

話再說回來,要論對日本的“天然仇恨”,不少人似乎並不清楚:美帝其實非常“仇恨”日本而不少歐洲國民卻是很欣賞日本文化的,包括前蘇聯的不少普通勞動階層的民眾。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