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尿尿都分9步驟
近年來,宮鬥劇大受歡迎,就如《延禧攻略》雖然播畢已久,但劇中許多細節仍值得討論,像是其中一集,魏瓔珞用計害乾隆拉肚子時,乾隆喊了一聲“官房”,太監們全都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此時,不少觀眾就納悶了,上個廁所而已,太監們在慌張什麽;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清朝皇帝在如廁時有9大步驟,乾隆甚至要求“無聲無味”,整死一堆太監。
《延禧》中有不少字眼是沿襲古代真正的皇室用語,像是“官房”、“恭桶”就等同於現在的馬桶;在清朝皇宮中,並未設立專門的廁所,所使用的主要是便器,包括恭桶和便盆。這些便器通常被存放在稱為“淨房”的地方。
當皇帝需要如廁時,整個過程由太監全程伺候,並分為九個步驟。首先,當皇帝尿意來襲,太監們會簇擁著皇帝行至“官房”前,太監高喊:“開龍袍”、“脫龍褲”、“掏龍具”、“灑龍水”。
上完廁所後,皇帝使眼色示意,太監會接著喊“甩龍頭”,待尿液甩幹淨後,繼續喊“置龍具”、“複龍褲”、“穿龍袍”、“恭送皇帝”。如此繁瑣的流程,讓人不禁感歎古代皇帝生活的奢華與特殊。
完成這9個步驟後,皇帝如廁才算是圓滿完成,據傳乾隆對於如廁的規矩更是嚴謹,第一個就是要求上廁所不可以有聲音,也就是糞便掉落時不能出現任何聲響;第二個就是不能有臭味,這2個命令讓 監傷透腦筋,最後才想到在便盆上鋪了一層檀香灰,糞便就會被香灰包裹住,加上檀香氣味濃鬱,自然就會蓋掉糞便的臭味。
這樣的如廁方式,不僅展示了皇帝的尊貴地位,也反映了古代宮廷生活的繁複與講究。對於現代人來說,這種高規格的如廁方式無疑是一種文化的震撼和曆史的見證。
清朝皇帝隻是上個廁所,太監們就要手忙腳亂。(圖/翻攝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