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混世魔王的內心世界
---- 評毛澤東的七律長征
毛澤東治下的中國,不讓人讀古詩古詞,全國人民,隻能讀毛詩毛詞唱讚歌。結果是大多數和我同齡的中國人,一提到詩詞,腦子裏自然冒出來的,都是他的句子。直到現在,不由自主地哼哼唱,一哼哼,不是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就是共產黨的恩情比海深。我這可不是個別現象。與我同齡的朋友中,即使極端不喜歡毛,但是同意他是大詩人的,大有人在。
不過批評人,要客觀公道。說毛詩毛詞,有多爛多不像話,我也不讚成。 現代人,作詩作詞,要超過古人,是不可能的事,他能寫出聲調算是合規矩的詩,也算是難能可貴。至於模仿古人,誰都難免。天下的雅句, 都被詩聖寫完了,好的俗句,也給白樂天說盡了。要麽不寫,寫就不可能不模仿,也不可能有古人的雅致。毛澤東中國古文化的素養,比江核心寫打油詩用英文背林肯的三民顯擺自己有文化,總還是強不少。
言歸正傳,我們現在就評一評大家都知道的七律《長征》。先把原詩抄在這裏: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起首兩句,開得平直自然,人物事情,也交代得簡潔明了。不怕,隻等閑,氣勢情緒,都表達得清楚。聲調音韻,也中規中矩。第三第四句,就不好了。五嶺逶迤,烏蒙磅礴,不錯,但是接騰細浪,走泥丸,就成了故作驚奇之語,有很重的生造的痕跡。特別是走泥丸三字,是全詩的敗筆,接烏蒙磅礴,不但意思表達不到位,而且不雅。雖然沒有他後來的不須放屁那麽粗俗不堪,但是好不到哪裏。這兩句,要表達的意思 也清楚,但是表達本身,完全失去了作詩的分寸。
第五第六句,說的是長征中紅軍生死存亡的兩件事。詩人的表述沒毛病,但是太過平淡。第七句的更喜二字,又是敗筆,岷山的千裏雪,對每一個紅軍戰士,包括對他自己,都不可能有一點點的可喜之處。想說爬過來了,心情不壞,沒什麽不對,但是這樣的表達,意思不對。詞不達意。
紅軍長征,說是遠征也好,逃亡也罷,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極端的艱難困苦。我讀過一個美國人重走了紅軍長征的全程,沿途采訪以後寫的一本書,書名是《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 他說長征在人類史上,也是少有的在極端的環境下求生存的艱苦卓絕的故事。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經曆過長征的人寫的回憶錄,都驗證了這句話,這些回憶錄,都是滿紙的辛酸血淚。但是在毛澤東的這首詩裏,除了第一句的最後,平平常常的一個難字,全體紅軍戰士經曆的苦難犧牲,都被他抹掉了。他是這個曆經艱辛苦難的人群的領袖,是最後帶他們走出來的人。你不可能說,這些艱難困苦,苦痛災難,他不了解。三十萬人從江西出發,再加上四方麵軍的十萬精兵,爬雪山,過草地,最後剩下了不到三萬人。如此災難性的死裏逃生,讓人不忍卒讀的慘痛,在這首詩裏,你看不到,也讀不到。
最可怕的是,這首詩,是毛澤東對長征的真實的個人感受。他不是一個多麽出色的詩人,但是說他的性格裏,有詩人的氣質,是過得去的。詩言誌,詩是詩人表達情感的最直接了當,最簡便的方式。所以這首詩,表達的是毛澤東對長征的真實感受。什麽樣的感受呢?是終於鬆了一口氣,是這幾十萬人的極端的苦難傷痛都不算什麽,是老子終於可以開顏大笑了的洋洋自得。被凍死在雪山上,被草地吞食了的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呢?他們的悲慘而又短暫的人生,在詩人的眼裏,什麽都不值,也什麽都不是。
文革中解這首詩,說詩人是在表達紅軍戰士的革命的浪漫主義,樂觀主義的精神情懷。一提到這個浪漫情懷,我就想爆粗口。有誰去問過那些成千上萬,凍餓而死在路上的原本是鮮活的生命,他們的真實感受?不錯,詩人感受到的,也表達得明了不過的,是樂觀浪漫的情緒。但是詩人對他的部下經曆的極度的苦難,沒有一點同情同理之心。這是什麽樣的徹底泯滅了人性的樂觀浪漫呢?對死在雪山草地上的人,他這是趴在你身上,吃完了你的肉,喝完了你的血,然後笑話你極度腦殘。這種洋洋得意,誌得意滿的滅絕人性的浪漫,是一個混世魔王的毫無人性,絕對真實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