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插隊的地方,江西中部的丘陵地帶,自然條件很不錯,最好的地方是什麽呢? 人口不太多,那麽人均耕地就成了最大的優勢了, 以糧為綱最重要的就是耕地!
一個大隊八個生產隊,加一個綜合場即副業隊。
那時農村經濟的好壞,基本就看兩個指標: 工分值和毛糧數量,我們大隊工分值從四毛到七毛,在全國農村範圍應該算是中上等了,而毛糧,一個壯勞力一年700-800斤穀子,在全國更是非常好的了,70%的出米率算算一個月就是四十幾斤米啊!而且還能分點不計算在口糧內的紅薯小麥啥的。
再說說大隊的綜合場, 也是早期的社隊企業的雛形吧,把全大隊的手藝人集中起來,幹些能為大隊賺些鈔票的事, 比如一個窯廠,燒磚瓦盆缸,可以賣錢,再高級的”瓷“就沒本事了;一個油坊,很大的一個油榨,對外來料加工;還有做米粉的,幾個篾匠打打鬥笠編編竹器,也是交售到土產公司;還有一個勞改釋放分子, 柴油機修理高手, 就不是每一個大隊有的了,大隊對他好得不得了,他整天在外麵”出差“掙錢,大隊給他最高工分, 每天還有錢糧鋪貼,賺的錢當然歸大隊, 估計用戶也會塞塊兒八毛的,老婆孩子在省城,他回到隊裏就不幹活了, 但工分照拿。
還有喂豬養鴨養蜂等等。
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製度, 大隊必須自己能掌握一定的錢財,所以這些掙來的錢,大概率不會讓各生產隊分的,雖然某隊確實遭災或出了意外, 大隊補貼一些還是可能的,
合作醫療的主要費用,就是大隊從這些收入中支出的,那時公社對底下光是用嘴說說,不見真金白銀的, 所以各大隊的頭而心知肚明,過不過得好,副業太重要了, 以糧為綱的牌子一定要打著,集體所有的副業上級不好說是資本主義尾巴,掙點活錢對大隊幹部對全大隊老少爺們都有好處, 麵子上好看大隊幹部就有上升的空間,我在那時的大隊書記,九十年代就當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有的大隊幹部沒有這個本事, 整個大隊一起跟著倒黴,我們大隊的頭賊得很,幾個有本事的遣送回鄉的什麽分子什麽分子,肯定不會讓你閑著,沒本事的貨色, 綪等得幹苦力吧,時不時上麵要抓階級鬥爭了,弄出來玩玩,農村開鬥爭都是動手打的啊!
返回來說, 大隊窮的話, 外出治病的醫療費, 說報不了就報不了, 木錢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