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0年一月,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宣布十年來已空投大陸四千多萬噸救濟物資。
三月,在連任第三屆總統時,蔣介石又保證在他這個(六年)任期之內一定可以打回大陸。
一九六二年一月,台灣空軍成立了第三十五中隊(黑貓中隊),使用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的U-2高空偵察機執行偵察任務。一九六二年九月,空軍中校陳懷駕駛U-2於南昌上空被解放軍空軍的薩姆-2防空導彈擊中墜毀。一九六三年十一月,葉常棣少校駕機對武漢疑似核武器設施執行偵察任務,在江西鷹潭附近被導彈擊落俘虜。一九六四年七月,李南屏中校駕機偵察在中越邊境大陸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補給路線,在福建澄海縣上空被導彈擊中,李彈射逃生時失敗身亡。一九六五年一月,張立義少校駕駛U-2C經山東半島至山西包頭執行夜間紅外線攝影任務以判讀附近原子彈工廠的產量,被導彈擊中,跳傘後被俘(由於大陸對張立義和葉常棣的生死沒有任何報道,台灣以為他們已經殉國,為他們開了隆重的追悼會,給他們的家屬發放了撫恤金,甚至為他們在新店碧潭空軍公墓設了兩個衣冠塚。事實上兩人僅受了傷,在被審訊以後下放勞動改造。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他倆獲釋至香港,不料台灣當局因擔心他們是大陸統戰工具,拒絕了他們的返台申請,弄得他們進退兩難。幸虧他們黑貓中隊的戰友伸出了援手,四處奔波,向知情的美國友人求助。於是中情局在兩人沒有任何正常入境手續的情況下,派專人前來香港安排張、葉前往美國,並由他們當年在美學習U-2期間的中情局主管親自接機,隨後美方為張、葉辦理了在美國永久定居的手續,又為兩人辦了二十萬美元的補償安置基金(張立義著有回憶錄《我的衣冠塚—一個被俘U-2飛行員的自述》。二0一五年,他曾受邀赴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大會閱兵儀式))。一九六七年九月,黃榮北少校在江蘇一帶執行偵察任務,被薩姆導彈的改進型紅旗導彈擊落。
一九七四年五月,中情局的U-2項目結束其使命,該項目曆時十三年,總計出勤二百二十次,共有二十七名飛行員參與,一共折損了飛機十五架,九人殉職。
五月,行政院成立“大陸逃港難胞專案小組”(大陸難民從五月起每天數千人亡命出逃香港的慘況震撼海外,六月首批逃港難胞三百餘人抵台)。蔣介石作出訓示:“三~五千人的突擊隊空投大陸,可以引發推翻共黨暴政的革命”。
十一月,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和中央評議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光複大陸指導綱領”。
一九六三年十月,蔣介石發表國慶文告,號稱短期內可消滅中共,同時宣布放棄“抗俄”的想法。
一九六四年十一月,金門地區國軍發起“毋忘在莒”運動(原意為春秋時期鮑叔牙提醒齊桓公勿忘當年流亡在莒國時的苦難,蔣介石誤以為是當年田單以莒為基地反攻複國的故事。蔣介石強調毋忘古人,毋忘責任,毋忘目標)。
一九六五年五月,國軍海軍東江號巡邏艦誤入大陸海域,在東引海麵與中共艦艇接戰,擊傷中共艦艇兩艘,自身也嚴重損傷。
八月,國軍海軍劍門艦和章江艦在金門以南海麵遭共軍艦艇十艘圍攻沉沒(是為八六海戰,麥賢得成為此戰中的大英雄)。
一九六七年一月,金門東北發生國軍F-104對抗共軍米格-19戰鬥機的空戰,國軍損失一機。
從一九五0年十二月至一九六九年五月,台灣空軍先後有十六人駕駛美製PT-17教練機、AT-6教練機、B-25轟炸機、C-46運輸機、P-47戰鬥機和T-33教練機等飛赴大陸投誠。
台北飛行社的教員韋大衛在一九五六年一月與台北市警局事務員翟笑梧和陸軍總部士官梁楓偷了蔣經國之弟蔣緯國的A-170A型旅遊專機飛往大陸,每人獲獎八千元人民幣,並先後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和彭德懷等的接見。韋曾任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空軍軍官學校少校飛行教官黃綱存在一九五六年八月駕駛AT-16高級教練機投誠,他拒絕了大陸的黃金獎勵,接受了八千元人民幣的安家費,並被任命為駐四川的解放軍空軍第十四航空學校某飛行訓練團少校副團長,後晉升為中校,一九七八年轉業回山東家鄉,任中國民航總局山東民航管理局副局長。
空軍上尉飛行員徐廷澤在一九六三年六月駕駛F-86戰鬥機投誠,被授予少校軍銜,獲獎金二千五百兩黃金。
一九六0年一月,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飛行員楊德才駕駛米格-15戰鬥機從浙江路橋起飛,脫離編隊飛往台灣,在宜蘭迫降時機毀人亡。
一九六一年九月,大陸民航駕駛員邵希彥和高知學駕駛安-2輕型運輸機從山東膠縣起飛,在韓國濟州島降落,兩人於同年十月抵達台灣,各獲黃金五百兩。邵希彥不久就讀於台大外文係夜間部,畢業後赴美取得碩士學位,返台後任職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一九九九年退休後移民美國。高佑宗被安排在空軍工作,在空軍總部政二處上校副處長任內退伍。
一九六二年三月,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飛行員劉承司駕駛米格-15戰鬥機從浙江路橋起飛,飛抵台灣桃園軍機場,獲獎金黃金一千兩,後加入民國空軍,升遷至空軍電台上校副台長。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解放軍空軍李顯斌駕駛伊爾-28轟炸機從杭州筧橋機場起飛,在台灣桃園軍機場降落。這是冷戰期間西方陣營獲得的第一架完整的伊爾-28。李顯斌獲得二百八十萬元的獎金,並加入中華民國空軍,後以上校軍銜退役。他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借道加拿大以台胞身份回鄉探母,被青島市公安局逮捕,以投敵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由於罹患胃癌,他獲準提早於二00二年五月獲釋,同年十二月在上海病逝。
一九六六年一月八日,解放軍海軍吳文獻等三人在殺死其餘七名艇員後駕駛登陸艇駛抵馬祖,次日在乘專機前往台灣的途中被解放軍空軍狙擊,專機上十七人全部墜海喪生。
兩岸秘使曹聚仁(一九00—一九七二年)
曹聚仁在一九四一年時因避戰亂遷居贛州,受蔣經國邀請主持筆政,創辦了《正氣報》,任總經理兼總編輯,兩人合作數年之久。曹因此對蔣經國十分了解,蔣經國也曾感歎稱:“知我者,曹公也!”
一九五0年,曹移居香港,先後擔任《星島日報》主筆和新加坡《南洋商報》駐港特派記者。
一九五五年,曹寫了三封密函給蔣經國,邀請他派人到香港了解中共對台灣的和平政策。台灣當局未作回應。
一九五六年六月,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目前國際形勢、我們的外交政策和解放台灣問題”的報告,提到“願意同台灣當局協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具體步驟和條件”,曹因而先後拜訪了周恩來三次。從此以後,曹成了國共兩黨的“兩岸秘使”。他在大陸考察後向蔣經國遞交報告,並通過蔣經國的親信王濟慈解答蔣氏父子的疑問。
毛澤東在與曹的談話中,對於兩岸談判的條件極為寬大。毛稱,隻要蔣氏父子能夠抵製美國,就可以同他們合作。毛允許蔣介石在台灣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澎湖、金門和馬祖等島嶼也可以讓蔣管,並且可以管很多年。當時蔣介石的總統任期已經滿了兩屆,按照規定,他沒有資格繼續連任,而總統待選人物有兩個,胡適和陳誠。毛說,我看還是蔣介石好,“我們都是擁蔣派”。毛還提出,如果美國對台灣的援助斷絕,“我們全部供應,那有幾個大錢?”
其後,毛把提出過的對台政策加以細化,形成了後來被稱為“一綱四目”的和平統一祖國總體構想。“一綱”為:隻要台灣回歸祖國,其他一切問題均按蔣介石的意見處理;“四目”為:1)台灣回歸祖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台灣所有軍政大事安排均由蔣介石全權處理;2)所有台灣軍政及建設費用,不足之數,由中央政府撥付;3)台灣社會改革從緩,等待條件成熟,也尊重蔣介石意見,並與台灣各界人民代表進行協商;4)國共雙方要保證不做破壞對方之事,以利兩黨重新合作。
(周恩來還曾於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初到廣東中山縣唐家灣萬山要塞,由張治中和羅青長陪同,會見了台灣方麵派來的“可以溝通蔣氏父子與陳誠”的特使“澳門商人”。會見中在一個中國問題上達成了一定基礎的共識。周還托客人給病中的陳誠送去了一些藥品。)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時任台灣國防部長的蔣經國親自乘船到香港附近水域接曹。曹被王濟慈從午睡中叫醒,兩人乘小車到碼頭,然後登上快艇,再由快艇送到輪船。曹登上輪船後,蔣經國告訴他,台灣想和北京方麵談判,希望他把有關情況當麵向蔣介石匯報。
輪船在台灣一個偏僻的小港停泊,曹與蔣經國上岸登機,飛往蔣介石在日月潭的官邸涵碧樓。七月二十日,蔣介石由蔣經國陪同接見了曹,開始了隻有他們三個人的密談。曹出示了中共中央寫給蔣介石的信,信中還附有毛寫給蔣介石的一首“臨江仙”詞,其中有“明月依然在,何日彩雲歸”一句。
一九六五年七月中共成功統戰李宗仁以後,周恩來召見曹聚仁和章士釗等,再次請他們轉告蔣氏父子:不要和美國搞在一起,台、澎、金、馬由蔣管,但不要來大陸搞顛覆活動,“他不派白色特務,我也不去紅色特務”。
蔣氏父子將中共方麵提出的條件跟陳誠等國民黨高層領導人進行了研究,又提出了他們的一些條件。曹帶著這些意見,往返於大陸和台灣之間進行溝通。據說經過多次努力,雙方基本達成了六項協議:1)蔣介石回到大陸,可定居在除浙江以外的任何一個省區,仍任國民黨總裁。北京建議江西廬山為蔣介石居住與辦公地點;2)蔣經國任台灣省長。台灣除交出外交與軍事權外,其他政務完全由台灣省政府全權處理,以二十年為期,期滿再行洽商;3)台灣不得接受美國的任何軍事與經濟援助。如果財政上有困難,由北京照美國的援助數額撥給;4)台灣海空軍由北京接管,陸軍縮編為四個師,其中一個師駐在廈門、金門地區,三個師駐在台灣;5)廈門與金門合並為一個自由市,作為北京與台北間的緩衝區,該市市長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後任命的駐軍師長兼任,其資格應為陸軍中將;6)台灣現任文武百官官階和待遇照舊不變,人民的生活水平隻可提高不準降低。
不過從蔣介石的日記看,他對擔任兩岸密使時間最長、往來信函最多的曹,隻記載了四條,且稱之為“曹諜”、“曹奸”和“曹匪”。蔣介石一向堅決反共,他也許隻是想通過曹來了解大陸的動態,獲取情報。
曹後來經商,在香港開公司。他一直希望有人延續他在兩岸間牽線搭橋的事業。
台灣土改
蔣介石退到台灣之初,占台灣農村人口百分之十二的地主擁有土地的百分之五十六,百分之八十八的農民隻占有耕地的百分之二十二,近百分之四十的佃農和雇農無地。他們向地主繳納的地租一般在收獲總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的高達百分之七十。為了解決農民問題,蔣介石成立了中國農村複興聯合委員會,由陳誠負責。一九四九—一九五三年間,陳誠在台灣開展了土改運動,他決定“不搶富濟貧”,“不實行激烈的農民革命”而“實行溫和的改良”。
在四六事件與戒嚴前後,陳誠啟動了首波土改:“三七五減租”,即農民每收一千斤糧食,地租不超過三百七十五斤。
國民黨在大陸也曾試著搞過“二五”減租(收糧一千斤,繳租最多二百五十斤)的土改,結果沒減成,關鍵的因素是國民黨的官僚和軍官通常跟各地的地主土豪有著千絲萬縷、根深蒂固的聯係,對觸及他們利益的事拚命抵製,這個問題在台灣就不存在了。
三七五減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三七五減租之後的第一年,糧食產量猛增百分之五十。一時之間,“三七五新娘”、“三七五寶寶”成為社會的流行語。陳誠搞三七五減租,靠個行政命令就開幹,事成之後的一九五一年才讓立法院補了個“三七五減租法”。三七五減租自然嚴重損害了地主的利益,但是剛見識了國民黨處理二二八時的心狠手辣,被國民黨的野蠻震懾住的地主們基本上對三七五減租沒有抵抗。陳誠曾說:“三七五減租工作一定要確實施行,我相信困難是有的,調皮搗蛋不要臉的人也許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總不會有”。台灣的土改未見暴力,可實際上是有個暴力作後盾的。
減租讓農民收入大增,有了新娘,有了寶寶,但是,大部分的佃農自己無地總不是事。於是,從一九五一年開始了土改的第二波:“公地放領”。所謂“公地”,是國民黨的資源委員會從日本總督府接管的田地(除了總督府從大地主那裏強換來的農田,從一九一0年至一九四四年,日本殖民當局還進行了“林野調查”,被查的七十八萬多甲的森林及田野,百分之九十七被列為“官有地”)以及從遷出台灣的日本殖民者手裏收回的田地。這些地大多是好地,優先由承租公地的佃農承領,放領麵積每戶不得超過水田二甲或旱田四甲。公地承領人繳清地價後,就能取得土地所有權。放領的地價是耕地產物(稻穀、甘薯)全年收獲總量的兩倍半,分十年均等攤還。台灣從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六年間,分九期實施了公地放領,共計放領土地約十三萬九千公頃,占全部公地的百分之七十四點六;承領農戶二十八萬六千多戶,平均每戶承領約零點四九公頃。政府收得放領公地的地價後,全數由台灣土地銀行管理,用作扶植自耕農的基金。
“公地放領”之後,又有了一九五三年的第三波土改,就是“耕者有其田”。根據這一政策,政府規定地主可保留水田三甲或旱田六甲,其餘由政府用征收補償的方法分配給農民,以縮小土地所有權的不平等,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經濟地位和生活條件。這個政策需要從地主手裏買地,這個買,是強買。國民黨用賣給農民“公地”的價格從地主手裏買進,再原價賣給農民。付給地主的錢,百分之七十為政府發行的實物債券,分十年均等償付,並加付年息百分之四;百分之三十為官營企業的股票(一次給付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和台灣農林四大官營企業的股票);實物債券分稻穀與甘薯二類,稻穀債券以稻穀償付,甘薯債券依據當年甘薯的時價以現金償付。一番折騰下來,佃農絕大部分成了自耕農,一些地主則成了資本家。
台灣的土改使土地牢牢地掌握在農民的手裏。到二0二一年時,台灣大約有農業人口五十四萬,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三。每戶農戶平均有一點一公頃的耕地。
台灣的土改沒有見血,沒有動用暴力,地主們得到了債券與股票的補償,就是土改背後相威脅的暴力,也來自於國家權力,與得地的農民無關。
內政
蔣介石時代的內閣之中,隻有兩名台籍人士(連震東和蔡培火)。蔣介石所任命的台灣省主席清一色是外省人,甚至連警察派出所的主管也以大陸來台人士為主。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全台北市的六十四個警察派出所裏,隻有三名台籍主管。各中學的校長也以外省人為主。
蔣氏父子清楚地認識到,國民黨已有足夠的政治支持和強大的專製機器,他們已無任何挑戰者足以構成政治障礙,台灣的興衰安危,已不重在政治清洗和軍事攻防,而在於讓台灣休養生息,發展經濟。
蔣介石政府在一九五三年一月建成了當時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西螺大橋。一九五八年六月,經濟部公布“台灣省橫貫公路沿線礦產開發方案”。十月,遠東最長的預力混凝土橋台北中興大橋通車。一九五九年一月,台鐵東(勢)豐(原)線通車。一九六0年五月,中部橫貫公路通車。一九六一年一月,行政院計劃投資十一億元分期完成鐵路動力電氣化。同月,經濟部決定利用美援相對基金(即按照台美雙邊協定,美援供應的物資、器材、勞務及技術等由台方把上述各項按雙方商訂的匯率折合成新台幣撥存於台灣銀行的基金)項下的經費進行橫貫公路和中央山脈的地質調查與勘探。一九六二年五月,花蓮機場拓建完成。一九六四年五月,台灣第一條快速公路(台)北基(隆)公路通車並被命名為麥克阿瑟公路。一九六三年六月,石門水庫大壩竣工(八月開始放水,受益區域達一萬五千公頃;一九六四年四月,水庫發電廠開始發電)。一九六六年五月,北部橫貫公路竣工通車。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國父紀念館開工。一九七一年八月,南北高速公路動工。一九七三年十月,曾文水庫竣工(灌溉農田七萬餘公頃,裝機容量五萬千瓦)。十二月,北回鐵路工程動工。
一九五二年
台灣省教育廳為了弘揚“新生活精神”,規定中學生要注意外表,於是“禁發”,男生頭發不可長過三分,女生頭發不可過耳。這個規定直到二00五年七月陳水扁執政時才徹底取消。
一九五三年
台灣當局從當年起,連續製定了五個“四年經濟建設計劃”。
一九五四年
三月,台灣舉行了第二屆總統選舉。第一屆國民大會經過二輪投票,選舉蔣介石連任總統,陳誠當選為副總統。十一月,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退輔會)成立。
一九五七年
十二月,蔣介石秘密批準建立了核武器研究實驗室。
一九五八年
十二月,蔣介石向光複大陸設計委員會鄭重聲明:“決不修改憲法”,贏得了許多人的讚揚,認為他可能不再連任了。
一九五九年
八月,台灣中南部發生八七水災,造成六百六十七死、九百四十二傷、四百零八失蹤和三十七億元的財產損失。同月,屏東恒春又發生六級地震,死傷五十七人,倒屋逾千幢。
一九六0年
二月,《自由中國》雜誌發表社論“敬向蔣總統作最後之忠告”,要求蔣介石不再連任。然而就在同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根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規定總統連任次數無限製。
三月,國民大會選舉蔣介石為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陳誠連任副總統。
一九六二年
三月,行政院成立經濟動員計劃委員會。
七月,政府公布“戡亂時期貪汙治罪條例”,以嚴刑峻法整飭政風。
九月,超強台風葛樂禮(Gloria)侵襲台灣東北部,雨量過大又正值漲潮期,加上石門水庫泄洪,造成整個台北盆地大麵積在水裏浸泡了三天三夜,災害慘重,損失達十六億元。
十一月,國民黨舉行九大,修正並通過了黨章、政綱和現階段工作綱領,決定籌組中華民國反共建國聯盟,並選舉蔣介石連任第四任總裁。同月,政府設立二億九千元貸款基金,貸款給佃農以購買承租的耕地,從而徹底消滅了租佃製度。同月,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上指出,經濟發展的新目標為增加出口,建立完整的工業係統以使台灣成為真正的工業化國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