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運動有二部分人組成,一是領頭的知識分子,一是一般平民. 知識分子追求精神為主平民追求物資為主. 中國老百姓能耐力很強,隻要能活下去不會真的造反.
六四的導火索是胡耀幫的去世. 胡本人比較清廉親民,政治上寬鬆,造就了一批為民主搖旗呐喊的知識分子如方劉等人. 但如果說六四起因完全是為了民主和改革開放,那胡下台的時候早就鬧起來了. 那時候江還跑到交通大學同學生座談背誦林肯的名言,順便說說他對趙抱怨女同誌頭發費用的事. 86年後通貨膨脹厲害,老百姓搶購一切產品,這和趙紫陽失敗的物價闖關有關,他的雙規製直接導致二代們大發橫財,官僚腐敗更加深了苦哈哈的民眾的不滿. 民眾通過懷念胡的優秀品德來發泄對時局的不滿,和76年一樣.
鄧等一批老人不善於搞運動,對文革期間受群眾運動的苦記憶猶新,神經反射,發表社論. 這時候如果趙站出來像86年胡一樣承擔責任,事情很快就過去了,群眾有了出氣口會平息很多,像選舉一樣. 趙底下有自己的一批人加上原來胡的人,受他的一幫高參忽悠以為可以和鄧掰掰手腕,玩起謀略. 但趙和他的謀士們沒有控製運動的威望和能力,變成黨的分裂了,而鄧同趙顯然不是一個段位的. 鄧動用這麽多軍隊進京完全是對付黨內的人,重塑領導體係,和毛當時調38軍一個道理.
趙和他的高參們以為民眾會為了理想而犧牲,和後來逃到國外認為中國幾個月會變天的民運分子一樣天真. 他以為和老鄧74-5年做的那樣,等鄧死了會得到民眾的擁戴重出江湖,結果和海外民運一樣被忘得一幹二淨.
胡和習老爸被不斷紀念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遵守了共黨忠於組織的基本原則,即使受了幫派的委屈,也忠於幫派等待機會在內部解決,而不是企圖重啟爐灶,這是趙張林永遠不會被原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