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德國,尤其二戰之前以及之間的事情,多讀讀英國人寫的會增長很多社會曆史知識和見識,培養自

來源: 明初 2024-05-18 15:33: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37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明初 ] 在 2024-05-20 10:59:1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看來你的嘴能吐象牙。哈puyh2024-05-18 12:37:26

多讀讀英國人寫的會增長很多社會曆史知識和見識,培養自己正確的人類史觀及其它看待問題的方法和角度。

英國本土沒有直接遭到德國占領,本質上也屬於戰勝國,所以它看待二戰德國所持有的中立史觀,很有現實的社會環境和土壤。

記得毛主席過去跟外交部的年輕人講過,就是要學好外文,自己直接看外文信息資料了解外國的事情,就不易被別人的匯報或簡報所忽悠(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小聲點

另,我發現本壇有些年輕人,不清楚所謂中立的曆史觀到底講的是什麽。比如作為中國人對於過去抗戰時期有關日本侵略軍事例的描述,遣詞造句毫無是非觀念意識,很成問題。同時這類是非觀念的缺乏,也反映在對其它事物看法和發言上。當然某些類似遣詞造句的使用,在內部交流文件上問題不大,比如軍事學院研究有關日寇擊敗國軍的戰術以及德軍二戰的一些成功戰例,等。

還有一件類似並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是多哥當時跟我講的。他說調侃總理過去在上海殺叛徒的手藝不精,沒把叛徒殺透,留人一口氣還讓人瞎了一隻眼;如此做法豈不毀人終生?然後又說,叛徒也不是自己要當的,那是國民黨特務逼的。擒賊先擒王嘛,要殺,得殺國民黨特務們的頭子,比如中統頭子陳立夫陳果夫兄弟才是啊。殺那些孤立無助的叛徒,算什麽好漢?

結果有年輕人發言回複,說是陳家兄弟和總理他們屬於政見不同,是政敵;兩軍相爭不斬政敵!

哈哈

照這些年輕人的看法,總理他們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國民黨統治,成了”政見“上的不同而為,哪叛徒又是在什麽地方不屬於“政見不同”而需立斬了?

照我看來叛徒叛徒顧名思義,其實也就是背叛了總理他們的“政見”而已。也就是政見變化,成了和陳家兄弟政見一致的同誌了嘛。這也就自然和總理他們屬於政見不同了,但又何以當斬勿論?

嘻嘻

也許總理從沒有要殺陳家兄弟的想法,但不是什麽“政見不同”,而是沒有意義。很多時候也需要跟陳家兄弟暗中聯絡協商,就某些事情雙方讓步並達成某些交易或協議,等等。

人類社會很複雜,不要去用那種對抗性的觀念或對立情緒看待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座山雕老先生推崇的“和為貴”,體現了普世哲學的精髓。

但和為貴,不等於毫無是非觀念並喪失了原則的為人之道。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