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煙一縷入大漠(十八)重慶七中一連六排 (上)

來源: Miken 2024-04-17 07:52: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442 bytes)

重慶七中一連六排(上)

 

悠悠歲月回首看,一連六排不簡單。

人才薈萃星光燦,笑傲七中情何堪。

 

聽到標題,讀者也許會想作者是不是神智不清。好好的一所中學怎麽會變成了軍隊編製。如果稍為了解一下,文化大革命中,全國人民學解放軍震天價的響,那就不難理解了。

 

文化大革命改變了舊世界,中學當然也不例外。1969年複課鬧革命時,小學三屆畢業生同時進入中學,變成了一連,二連和三連。66年畢業是一連,67年畢業是二連,68年畢業是三連。名義上是三個連隊,其實大家都是初中一年級,學一樣的東西。理論上講,低兩個年級的弟弟可以算是同學。文革中的獨特產物,曆史上恐怕沒有第二。編班隨機分配,有幸地,被編入了一連六排。

 

就近入學,七中(2020年改為重大附中)的生源包括重大和建院子弟,製藥廠和絲紡廠子弟,以及沙坪壩北街居民子弟。將近三十個班中一連六排絕對獨領風騷。倒不是因為學習成績好,有多少人考上重點高中,而是該班在學校文體方麵的傑出表現。

 

文革初中,學習根本不重要。想什麽時候逃課就什麽時候不去。老師不敢管,父母也懶得管。課堂上反正也學不到東西。物理變成工業基礎(公雞), 化學變成農業基礎(母雞)。數學是丈量農田和計算收成。語文曆史全都是政治。英文是 Long Live Chairman Mao ! 和 A Long Long live of Chairman Mao!

 

青少年旺盛的精力總得找地方發泄。這樣文娛體育就成了表現自己的好地方。文革前,七中足球隊是全國中學生第六名。三元,也就是前文一起扒火車的三超哥,繼承了這一光榮傳統,是球隊的絕對主力。可以把足球從中場帶到前場,然後把足球又帶回中場,不知道是不是隻帶球不射門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爾後未能進四川隊。經常踢足球又不洗襪子,所以未見其人先聞其味。可想其威力有多猛。

 

雖然其臭無比,但很多同學還是願意與三超哥交往。原因有二,其一是學校名人,其二是地地道道的攪屎棍,社會活動能力極強,也就是現在說的暖男。十處打鑼九處有。

 

雖然七中是以足球出名,但當時學校排球也不差。校男女排球兩大絕對主力(川陵和謝敏)也出自本班。兩年後,一連學生因年齡關係都要下鄉,三連學生如果出生不好也不能讀高中,唯獨他們兩人可以讀高中,因為學校需要保持排球隊的實力。班級男子排球賽,他倆和也是排球隊的大扁和羅班長,外加足球三超哥和我,打遍全校無敵手。

 

體育方麵已經夠出風頭了,豈不知文藝方麵更是有過之而不及。有義同學雖然在學校時間不長,但算得上是學校名人。幾年前同學會時,聽說是七中十大傑出校友之一。隻是沒有機會去校友室觀賞一下他的照片和事跡是怎麽寫的。

 

有義同學應該是沙坪壩街上居民子弟,在宣傳隊吹笛子。大約在上學時第一年末還是第二年初,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來學校挑人,一下子被選上。可謂天之驕子,整個西南地區就一個。沒畢業就參了軍,而且還是文藝兵,還是西南地區的頭牌。那可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呀! 後來,有義同學下海經商,成為小天鵝集團成都總代理和重慶成都商會的會長已是後話。

 

革命樣板戲紅色娘子軍可以說是最具有藝術感,也是最受歡迎的。紅色娘子軍兩大主角吳清華(亞麗同學)和洪常青(渝生同學)均出自本班。雲南支邊後班級合並,連長(佳眉同學)和小戰士(揚寧同學)也被本班收編了。除南霸天外,主角差不多都聚齊了。

 

全校同學,特別是本班同學,差不多都會猜吳清華和洪常青會不會走到一起。畢竟是同班,天天一起上課,課後又一起跳舞。日久生情也不是不可能,看起來也還挺般配。不知道是情未濃,還是緣份未到,還是造化弄人,終未成為伴侶。不過,他們倆還是好朋友。

 

雲南同學會時,同學們叫他們倆跳一段。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跳得天衣無縫。看來還是心有靈犀。兩人又相約同機返渝。好一段佳話。除了跳舞的主角外,還得加上本人響亮的小號聲(見號聲嘹亮一文)。以班級為單位,一連六排在學校肯定是一騎絕塵。

 

不過,一連六排的故事,如果沒有我這一角,肯定不夠精彩。不是號聲多麽嘹亮,不是手榴彈擲得多遠(五十米,全校第一),也不是在千軍萬馬中過了高考獨木橋,也不是大鵬展翅不遠萬裏到花旗洋插隊,也不是獲哥大博士後在中學當付校長和在大學當教授,而是在班上的 ‘負麵 ’ 影響。

 

(未完待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