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是有趣的中國重卡三國演義。

來源: 十具 2024-03-17 18:12: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769 bytes)

改革開放之後,和其他行業一樣,重卡行業也是見識到了國外技術的牛逼之處,於是就想要引進先進技術。所以80年的時候,由濟汽牽頭,聯合陝汽和川汽,就共同組建了中國重型企業工業聯營公司,然後跑到歐洲去引進技術談合作。

不過啊,到了歐洲卻碰了一鼻子灰。歐洲的重卡品牌強者如雲,如戴姆勒、沃爾沃、斯堪尼亞都是佼佼者,可惜人家根本看不上咱,最後隻有斯太爾這個公司願意跟咱們合作,不過好賴也是拉來了合作了。

聯營公司和斯太爾合作之後,就引進了人家的斯太爾平台,在國內生產斯太爾重卡,這就是為何一個小小的斯太爾,卻能風靡全中國的原因。後來2000年的時候,隨著聯營公司一分為三,各家也都各自保留了斯太爾(陝汽斯太爾、重汽斯太爾、紅岩斯太爾)的產品,這當然是後話了。

2000年,由於聯營公司持續經營不善,原路做了分拆。原來的濟汽就成了今天的中國重汽(這就是為啥一家濟南的公司能以中國開頭),原來的陝汽還是退回成陝汽,原來的川汽退回成了重慶重汽(期間重慶已脫離四川獨立成直轄市)。

分開以後的故事就相當精彩了。

一、湘火炬的前奏

要說這幾家公司分開後的故事,還得先說說湘火炬。如果把拆分之後的三家形容成魏蜀吳三國的話,那麽湘火炬就是荊州,與三家公司都有著恩怨糾葛。

湘火炬這家公司,本來是株洲的一家國資企業,主業是製造卡車動力鏈當中的火花塞的。由於經營出色,照如今的話來說,也算是細分領域行業龍頭,專精特新小巨人,所以早在1993年就在深交所實現了上市夢想(從股票簡稱就能看出來,那時候流行的還是三字簡稱)。

後來在1997年的時候,國資委對湘火炬進行了改製。這改製以後,大股東就變成了在當時那個年代可謂是呼風喚雨、不過事後來看卻是臭名昭著的德隆係。

某某係在以前的資本市場上也是個專有名詞,說的就是那些玩兒資本運作的集團。新疆的德隆係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大老板是唐萬新。運作的巔峰時期控股了3家上市公司,不過後來也是落了個一地雞毛,留給他的不是著書立說,而是鐵窗歲月。

二、德隆係的偽善

接上文,2000年聯營公司經營不善分拆之後,相當於老中國重汽三分天下,此時德隆係就冒出了從中攪和攪和的念頭。

德隆係以湘火炬為幌子,先是找到了陝汽集團,口口聲聲稱:造車是咱倆共同的目標,你有技術有設備有人才,而我可以給你提供資金,我也不多要,就占你51%的股份你看如何?

陝汽集團當時可沒看出來德隆係的花招,還真的以為德隆係是雪中送炭來了。於是陝汽集團出設備出人才,德隆係出資金,便共同成立了如今重卡圈內赫赫有名的陝重汽。

說到底,這做實業的還是玩不過搞金融的,湘火炬僅出資二三億便控股了如今年資產數百億、營業額數百億的陝重汽,妥妥的一個“二十萬彩禮騙取千萬嫁妝的故事”~

不僅是整車製造這個大姑娘,德隆係同時將觸角伸到了產業鏈上遊,手段也是一樣,將陝汽集團內部的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統統收入了囊中。可謂是騙到了大姑娘,還得騙二姑娘三姑娘,非得把娘家的財產掏空了不可。

不過後來,在德隆係案發垮台,陝重汽被二次轉嫁給山東小夥的時候,陝汽集團這個當媽的才認識到自己原來被德隆係這個渣男給騙了。當然,這又是後話了。

這個德隆係在把陝汽騙到手之後,又找到了重慶重汽集團,依舊是如法炮製,用同樣的手段、同樣的花言巧語,騙到了重慶重汽這個比陝汽家境更加殷實的大姑娘。

話說到這裏,實際上當時中國重卡的行業格局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動。當時全國五家重汽廠德隆係有其二,另外三家競爭對手則是一汽、二汽、重汽。論實力,德隆係已經是絕對的老大,論產業鏈和技術,也可以吊打其他對手。

本來有機會成為一代霸主,但為何德隆係的資本集團卻隻像鳥兒飛過天空一樣沒留下一點痕跡呢??說到底,還是心地不善,壓根兒就沒想好好對待這幾個媳婦,想的本來就是騙回家打扮打扮然後再高價賣出去。

三、重慶重汽轉嫁

說話就到了2004年,彼時德隆係風雨飄搖已被華融接管,開始了資產處置變賣的道路。

先說重慶重汽,這個比較簡單明了。

重慶重汽娘家雖然也窮的叮當響,不過當時也是為了最終能給閨女找個靠譜的好人家,還是湊了些銀子把賣出去的閨女贖了回去。

然後幾番周折,找到了上汽這個濃眉大眼的小夥子,兩家說起來都姓國,索性一拍即合,於是便有了後來的上汽紅岩。這就是?一家重慶的公司卻由上汽控股的原因。?

再往後,上汽又找到了外資搞合資,於是便有了如今的上汽紅岩依維柯。此乃川汽的曲折發展史。

然後再說陝重汽,這個就稍微有點複雜了。

四、譚旭光的雄心

陝重汽的故事離不了譚旭光,所以還得先插播一下濰柴動力的那點家事。

跟湘火炬一樣,濰柴動力也是隸屬於地方國資委的一家重卡產業鏈公司。不過兩家生產的產品和經營的情況都不一樣,湘火炬生產的是打火係統,且經營上風生水起;而濰柴動力生產的是發動機,但經營上卻持續不善。

由於曆史淵源的問題,濰柴動力當時隸屬於中國重汽,屬於中國重汽的子公司。1998年,譚旭光被任命為濰柴動力廠長,開始了濰柴的變革崛起之路,後來在2004年還成功實現了港股上市的夢想。

濰柴的崛起之路,就是濰柴和重汽之間的矛盾激化之路。這裏麵一方麵摻雜著濰柴要做大做強與重汽要控製濰柴的矛盾,另一方麵還摻雜著濰柴和重汽下屬其他發動機公司(濟南發動機和杭發動力)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

當然了,這些矛盾最終都得到了解決,解決的方式就是上層直接將濰柴的股份從重汽劃轉到了上一級。同時,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譚旭光給濰柴找尋的振興之路也一點沒被耽誤。

這個振興之路就是擴充產業鏈,從發動機擴充到動力總成,從動力總成擴充到整車製造。

五、陝重汽的轉嫁

承接前麵德隆係變賣資產的問題,當時德隆係持有的湘火炬的股權正在被華融做整體出售。這時候,湘火炬同時也是陝重汽、法士特等公司的控股方,實際上就是一條幾乎完整的產業鏈。而這一切,都被譚旭光看在眼裏,他是不可能錯過這個機會的。

不過,與老譚同時盯上這個機會的還有不少,其中一家還是與華融私交甚好的陝西萬向。這個陝西萬向不是善茬,讓華融在拍賣的過程中設置了千辛萬阻,還專門針對濰柴設置了多條壁壘。

不料,最終拍賣會現場,令陝西萬向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不是拍賣會唯一的競拍者。而另一個競拍者正是譚旭光。

到了這裏,大家估計都猜到了結果,濰柴動力最終拍下了德隆係對湘火炬的控製權(競拍價格末尾數正是濰柴港股代碼2338)。我們的主角陝重汽實際上就被轉嫁到了山東,濰柴動力也如願擁有了整車製造+三大核心動力總成的產業鏈結構。

時間再過二年,濰柴動力又以換股方式對湘火炬做了吸收合並,從此A股花名冊上就少了湘火炬,取而代之的就是今天的濰柴動力,而A股代碼的末尾數也正是338。

香港商界喜歡讀三國,三國曾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果將重卡行業幾家公司寫成一部小說,那也稱得上是半部三國了。

微信公眾號:峰哥讀財報~

所有跟帖: 

邢台長征引進的是捷克的太拖拉。一度銷量也不錯。但技術消化不了,早早出局了。 -曾在莊裏- 給 曾在莊裏 發送悄悄話 曾在莊裏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7/2024 postreply 18:32:51

如果不差那點外匯,就可能有時間消化技術。資本的江湖vs權力的江湖,兩害相權取其輕,企業寧可選前者。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7/2024 postreply 20:47: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