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蓮縣豐濱鄉磯崎村,2023年。手拿飛魚的帥小夥,是當地撒奇萊雅族部落前首領的公子。家裏經營的店鋪,就叫頭目海產店,牆上掛有老蔣總統的嘉獎狀。
清朝殺鄭芝龍,跟芝龍世子鄭森繼續反清複明大有關係。這個鄭森,就是鄭成功。鄭成功(1624—1662),原名森,乳名福鬆,字明儼、大木。南明隆武帝賜朱姓,名成功,民間尊稱國姓爺,西人拚作“Koxinga”。永曆帝封他延平王。鄭成功出生在日本,母親是日本人,到六歲才被父親接回福建老家。因此他在倭寇當中,比較接近真倭。
成功天資聰穎。崇禎十一年(1638),中秀才。十四年,娶禮部侍郎董颺先之女董友。十七年,入南京國子監,拜在禮部尚書錢謙益門下。要不是改朝換代,他原本科舉前途光明。成功跟他父親不同,他是孺生,對大義名分尤其堅持。他堅決反對父親降清。母親自縊後,他的態度更加堅決,在小金門誓師反清。他的軍費來源,依靠沿海征斂劫掠與海盜貿易收入,不脫倭寇本質。
成功跟清朝之間的拉鋸戰,互有勝負。在陸地,清朝不能將他剿滅,但他試圖北上也不能取得成功。但在海上,他占絕對優勢。自1657年起,成功三伐江浙,九征閩粵。一度包圍江寧府(今南京),終被擊潰,退守廈、金。
激戰之間,成功一直幫助明宗室與民眾渡海到台灣和東南亞。鄭府令牌和“國姓爺”旗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海外華商的安全。其間,成功跟荷蘭人之間已有摩擦。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為解決軍費,成功聽從建議,決定從荷蘭人手中奪取台灣。親率將士二萬五、戰艦數百,出金門,經澎湖,到台灣,給荷軍發最後通牒:“此地非爾所有,乃前太師【墟按:其父芝龍是南明太師】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複其故土。”
4月30日,鄭軍經鹿耳門水道進台江內海並在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鄭軍在台江海域與荷軍交戰,擊沉赫克特(Hector)號,取得台江內海控製權,並在北線尾擊敗荷蘭陸軍,包圍普羅民遮城。5月4日,普羅民遮城荷軍投降。6月14日,改赤崁(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明京”。
隨後由海、陸兩麵,包圍熱蘭遮城(台灣城)。起先強攻不成,成功遣散軍隊至各地屯田、征糧,從長計議。8月,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巴達維亞調遣援軍抵達大員,而附近鄭軍不到三千。荷蘭援軍遭遇強風,被迫離開大員海岸,前往澎湖避風。鄭軍因此得到休整。9月,台江內海激戰,鄭軍大勝,荷軍自此喪失攻擊能力。1662年1月,日耳曼裔荷蘭士官拉德(Hans Jeuriaen Rade)叛逃,向鄭軍提供情報;鄭軍炮轟擊毀熱蘭遮城烏特勒支碉堡,破城成為定局。
1662年2月9日,荷蘭大員長官揆一投降。荷西時期結束,自此台灣進入明鄭時期。明鄭時期,華人跟原住民之間時有衝突。鄭成功在台實際統治區域,在二林(今彰化縣二林鎮)到茄藤(今屏東縣佳冬鄉)之間。
1662年6月23日,成功暴病薨殂,還不到38歲。他這個部分的華人,讓台灣的一部分,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他自認是完全的華人,生前計劃出征呂宋,討伐那裏屠殺華人的西班牙人。一個半真半假的倭寇,成為台海兩岸都尊崇的英雄。
台北剝皮寮,2023年。剝皮寮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清初,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成功世子鄭經,恰恰不大正經,貪戀酒色。其駐防廈門,跟五弟鄭智乳母陳昭娘(1626-1662)有私,生鄭克臧(1662—1681),不合當時倫理。昭娘大鄭經16歲,有著成熟女性的風韻。成功死前下令清理門戶、殺鄭經和相關人等,但自己死在了前麵,實際隻殺了昭娘。鄭經(1642—1681),又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尊稱“錦舍”、“世藩”。英國人稱他為台廈王(King of Amoy, Tywan and many other territories)。
成功身後,廈門諸將支持鄭經繼承延平王位,稱“世藩”。而台灣諸將推舉成功五弟鄭襲為“護理”,甚至擁立他為“東都主”。11月,鄭經率部從廈門東征,打敗鄭襲部將,贏得嗣位之爭,入主東都明京“安平王城”。鄭襲囚於廈門,不久降清。
康熙帝利用荷蘭人。1663年11月18日,清荷聯軍進攻金、廈,鄭軍不敵,退往台灣。從此鄭經用心經營台灣,並以台灣為基地,發展貿易,反攻清朝。
1664年(康熙三年),改東都為東寧,在台灣推行漢製。任命陳永華為宰相,統領六部。行政方麵,在南北兩路及澎湖設安撫司。教育方麵,修文廟、建學校、授書經、興科舉,在台灣推廣漢文化。經濟方麵,鼓勵墾荒種地、種蔗製糖、曬製海鹽。貿易方麵,賄賂清朝官員進行走私,突破清朝“遷界令”的封鎖;積極開展跟日本德川幕府之間的雙邊貿易,允許日商住在基隆;1672年跟英國東印度公司簽訂通商條約,由後者提供兵器火藥和軍事訓練。
1665年,清荷聯軍進攻澎湖,遇台風未果。清朝因此放棄進攻台灣。1666年,明鄭攻打基隆荷軍。1668年荷軍棄守,荷蘭從此放棄台灣。台灣內部,明鄭跟原住民之間衝突不時發生,明鄭都能平息。在此過程中,明鄭在台灣實施有效管治的範圍不斷擴大。但是鄭經也沒有餘力出征馬尼拉、實現成功遺誌。
康熙年間所謂三藩之亂(1673年12月28日-1681年12月8日),反叛清朝的實際上不止有三藩,延平王鄭經也可以算一藩。他主要跟靖南王、三藩之一耿精忠發生聯係,二者有利益衝突,幾分幾合。連年征戰,有勝有負,但軍事上沒有突破。財務透支嚴重,軍隊補給不足。1680年4月10日,鄭經無功而返——退回台灣。1681年3月17日,鄭經去世,也還不到四十歲。
明鄭世家當中,鄭經是長期紮根台灣開拓建設的人物,前後二十年,對台灣漢化貢獻最大。
鄭經正室唐氏無出。西征清朝時,立長子克臧為世子,任監國,在台灣理政。並將陳永華之女許配給克臧,馮錫範之女許配給次子克塽(1670—1707)。1680年,鄭經返台,陳永華去世。1681年鄭經身後,馮錫範殺克臧,擁立克塽繼位。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水師提督施琅進攻澎湖,大敗明鄭,奪取澎湖安撫司。馮錫範、劉國軒主和。10月8日,十三歲的鄭克塽率文武官員集體剃發,正式降清。
台灣從此並入清朝版圖,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雖然自始至終,清朝都沒有實現對整個台灣的有效管治。康熙四十六年,鄭克塽死在北京,三十七歲。
明鄭三代,成功得台灣自荷蘭,鄭經深耕台灣、大力漢化,克塽失台灣於清朝,對台灣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有貢獻。
現在台灣問題,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從頭了解台中關係的緣起,有助於我們回歸理性、永續和平。
我們是湖北人,有次烤澳洲青邊鮑魚吃。她問我,你第一次吃鮑魚是什麽時候?切,我自古以來就吃鮑魚。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