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全軍覆沒,粟裕、葉飛和蕭鋒,誰的責任更大?
作者:相忘於江湖
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我軍少有的一次重大失利。
此戰,我軍參與登島作戰的第一梯隊3個加強團,加上增援的4個連共9000餘人覆沒。由於渡船在灘頭擱淺被敵軍大炮和飛機炸毀,第二梯隊1.1萬人隻能望洋興歎。
【蔣軍金門守守】
近一個師的兵力成建製損失,在我軍戰史上實屬罕見。
紅軍時期的長征路上,湘江戰役損失過半;西征河西走廊,我軍2.18萬人被擊潰,後來陸續返回近4000人。但這兩次失利,都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環境所致。
金門戰役我軍3000餘人被俘,這一數字和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誌願軍180師戰敗被俘的數字相近。但是,180師突圍歸建有4000人,而金門戰役則全軍覆沒。
金門失利的原因有很多,粟裕、葉飛和蕭鋒誰的責任更大?
【金門登陸作戰】
金門戰役,敵我雙方的作戰序列和指揮官如下:
敵軍最高指揮官是福建省主席湯恩伯,一線指揮官是22兵團李榮良和12兵團胡璉。敵守軍22兵團近2萬人,12兵團有2萬餘人,金門島的總兵力4萬餘人。
我軍最高指揮員是三野10兵團司令員葉飛,一線指揮員是28軍副軍長蕭鋒。我軍主攻金門島的是28軍1個加強師、29軍2個團,共2萬餘人。
為什麽麵對李榮良和胡璉4萬餘人,我軍僅派出副軍長指揮2萬餘人?
金門戰役之前,葉飛10兵團11萬大軍入閩後,先後解放福州、廈門島,金門成為一座孤島,根據多方情報匯總,金門島上守軍為李良榮22兵團近2萬人。
由於10兵團進軍福建勢如破竹,解放福州殲敵4萬,自身僅傷亡1700人,漳廈戰役再次殲敵4萬,我軍僅損失1000餘人。所以,我軍2萬對敵2萬,應可趁熱打鐵拿下金門。
但是,三天激戰過後,28軍在金門島留下了慘痛的記憶。
【金門守軍資料照】
金門登陸作戰失利,主要的原因和教訓有幾條。最主要的一條,是當時自上而下的輕敵。
陳毅建國之後的回憶,當時華東的一把手饒書記樂觀地認為:隻要派1到2個師,小小的金門島就可以輕鬆搞定。
三野10兵團葉飛擔任廈門軍管會主席後,對進攻金門島也很有信心,認為上去2個營就可以立足,蕭鋒隻要掌握好第二梯隊,登島就有勝利希望。
一線指揮員蕭鋒,沒有充分預想戰鬥的困難和複雜,指揮所擺好了慶功酒;原定至少5到6個團的渡船,最後隻搜集了3個團的;船工都是剛解放的當地人,山東蘇北老解放區6000船工遲遲未到。
【金門戰役前夕,參戰部隊召開誓師大會。主席台兩側的對聯寫著:肅清殘敵解放金門,做好準備再立大功】
登島第一梯隊3個團來自3個師,卻沒有一名師級幹部跟隨登島。
主攻團要求每人攜帶3天給養,1天解決戰鬥,船上裝滿了幾籮筐的新人民幣、大肥豬和辦公桌椅,準備勝利後慶功;2個助攻團也很樂觀,稱要打進金門縣城再吃午飯。
因為輕敵,部隊對胡璉12兵團可能增援的情報置之不理。
而這也成為金門戰役最大的“X”因素,最終讓9100指戰員血灑金門。
除了輕敵,金門失利也有對手的原因。
【我軍使用的木船,在金門戰役中,不少船隻擱淺灘頭,被敵軍炸毀】
金門之戰,蔣校長一生少見地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選用了正確的人。
這個“選對的人”,就是12兵團司令官胡璉,一個被主席稱為“狡如狐,勇如虎”的悍將,二野的楊勇甚至說寧願俘虜1個胡璉,也不願俘虜10個黃維。
解放戰爭中,胡璉就和劉伯承、粟裕打過多次交道,對我軍的作戰風格知根知底,還專門編寫了陳毅的小冊子,有人認為,狡猾的胡璉堪比我軍“肚子裏的一條蛔蟲”。
除了胡璉,敵22兵團“小老弟”李良榮困獸猶鬥,激勵下屬死戰求生,還在古寧頭、一點紅沙灘大規模演練反登陸作戰,遇到我軍進攻就地反擊、有條不紊。
【胡璉】
在金門島,我軍的大炮、坦克、裝甲車優勢蕩然無存。
但是,李榮良、胡璉的22輛美製M5A坦克,卻成了我軍登陸作戰難以逾越的“鬼門關”。就連演習時在灘頭故障的一輛坦克,也給我軍重大殺傷,火力超過一個步兵連。
最後一條原因,就是金門島的民心不可用,對我軍懷有強烈的抵觸。
那麽,三野軍事主官粟裕,對金門失利有多大關係?
實事求是地說,金門登島失利和粟裕關係不大。金門作戰的規模,即便胡璉12兵團全部到達,也不如福州、漳廈規模大。我軍投入最多2個軍6萬人,不需要粟裕親自指揮。
最主要的是,金門登陸作戰,華東軍政一把手饒書記非常樂觀。
粟裕是華東軍區最清醒的人之一,但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解放戰爭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粟裕即便有不同的意見,也難以得到華東軍區上層的首肯。
所以,就像《亮劍》中的“兵敗金門”一樣,當28軍攻打金門的戰鬥打響後,粟裕能做的就是一整天倒騎椅子,凝視地圖,不吃不喝也不動,後來還拿出口琴吹奏《蘇武牧羊》。
【陳毅、饒書記、粟裕、宋時輪檢閱上海入城部隊】
作為金門戰役的最高指揮員和一線指揮員,葉飛和蕭鋒襟懷坦蕩,以對曆史、對部隊高度負責的態度,主動反思和擔責。
作為三野10兵團司令員的葉飛,反思了因為輕敵,而導致決策指揮不當。
第一點,攻擊部隊配置輕敵,不是一個整軍3萬多人,而是28軍1個加強師和29軍2個團2萬多人。即便敵軍沒有後援,我軍也沒有絕對的把握。
第二點,28軍軍長、政委當時都留在福州,參謀長也剛剛離開,隻有副軍長蕭鋒、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在位,指揮班子打了折扣。
第三點,對12兵團海上消失的情報未予重視。
第四點,大意輕敵的情緒,傳導給了一線指戰員。
一線指揮員蕭鋒,主要責任是準備不足、勇氣不顯。
一是戰前準備,渡海工具和船工不足,導致沒有後援;
二是一線部隊來源分散、沒有協同配合,導致被一一擊破;
三是軍、師級指揮員沒有跟隨第一梯隊登島指揮;
四是不知己、不知彼,沒有進行海上練兵,也沒有深入偵察敵情;
五是沒有堅持推遲登島作戰的意見,也未越級報告敵情和我情。
從金門戰役的決策、準備和發起過程來看,葉飛承擔的責任更大。
【28軍副軍長蕭鋒在金門戰役前留影】
登島作戰失利後的第四天,10兵團作了戰鬥總結。
1949年10月31日,福建省委和三野10兵團25位高級幹部,在廈門老虎山洞召開了擴大會議,主要是對金門戰役的失利進行回顧和總結。
參會人員包括福建第一書記張鼎丞,三野10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28軍蕭鋒、陳美藻、李曼村,29軍胡炳雲、黃火星,以及31軍的周誌堅、陳化堂。
蕭鋒作了自我檢討,主動承擔責任。隨後,10兵團司令員葉飛也主動攬責,自我檢討大意輕敵,導致慘痛教訓。
半年多後的1950年5月,三野在南京召開軍長參謀長會議。會議期間,粟裕向蕭鋒詳細了解金門失利的情況,鼓勵他不要背包袱,並且承擔了金門失利的主要責任。
不爭功、不推過,體現了金門失利後我軍各級指揮官的勇敢擔當。也正是由於我軍善於汲取經驗、總結教訓,才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成就百戰之師、勝利之師!
【金門海灘現景】
參考資料:
1、《海漩:兵進金門全景紀實》,陳惠方著,華文出版社;
2、《第三野戰軍戰史》,陳惠方著,解放軍出版社;
3、《三野檔案——第三野戰軍》,曹宏、李莉編著,國防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