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父親(5)

 

                         懷念父親(五)

                             2012-7-19

          

     

    如果說父親去上海多多少少還做了一些準備,可母親去上海卻是年輕人一時的衝動。

          

    母親這輩子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經曆就是她十五歲那年隻身一人獨赴上海找我的父親。每次講述這一過程母親都是輕描淡寫,神情淡定,就好像事情是發生在別人身上,而我卻次次聽的目瞪口呆,膽戰心驚。

         

    母親是外公外婆的長女,下麵有四個弟弟和一個幺妹。母親大字不識一個,不認得自己的名字更談不上會寫那三個大字,用老家的話,就是扁擔打到頭上也不知那橫豎都是個“一”字。

         

    母親個頭不高,和父親差不多,年輕的時候大約在一米五五左右。用現代的眼光,虛十五歲的那時的母親就相當於現在正在上初中的女孩子,可就是僅僅還處在花樣年華般的黃毛丫頭,她卻要早早的當家理事,更成為要撐起單門獨戶的“家”的半邊天。

        

    上麵兩條,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母親一輩子擁有的不怕天不怕地,無知者無畏,倔強獨立,我行我素,勇往直前的堅韌性格。

         

    記得有一次母親在講述去上海的故事時,我忍不住地問為什麽要去上海找我父親,那麽小的歲數,就自身的條件,真是不可思議,天方夜譚。“她想我唄。”父親在一邊插話。“想你?老丘才想你呢,你這個大賭博佬!”母親憤懣地卻又帶有羞澀地反駁著父親。

         

    一旦惦記和掛念去上海的二兒子,我奶奶會很自然地將我父親離家歸罪於我外公家的逼迫。雖說是十五歲就早早地嫁到我們周家,嫁出門的閨女潑出門的水,但我母親怎麽也容忍不了我奶奶對她娘家的半點指責和怨恨。事實表明,我母親一輩子對她娘家的任何人的嗬護都是貼心貼意的。

         

    隨著婆媳間的爭爭吵吵和賭氣的升級,外加肯定有對我父親的思念的情愫,我母親暗下決心:我也去上海,看看你(我奶奶)還和誰吵?

         

    在沒有告訴娘婆兩家任何人的情況下,在1948年的驕陽烈日的盛夏,僅帶了一套換洗的褂褲,拿上我父親從上海寄到老家的信封,身上荷包裏就裝了五毛錢(不清楚當時是什麽樣的錢),“我悶悶地一馬就到了蕪湖大輪碼頭。”母親恨恨地說。

        

    “到大輪碼頭一問,從蕪湖到上海的輪船票最便宜的艙位也要一塊五。”第一次聽到這裏,我心裏咯噔了一下,急迫地問母親:那你是怎麽去的?我現在還可以想像我這個忠實的小聽眾當時的麵部表情一定會是個什麽樣子!

       

    “怎麽去的?別急,聽我慢慢講啊,看看你媽本事大不大?”母親是十二分的驕傲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