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了一篇“1966國慶天安門百萬群眾大遊行親曆記”。其實1965年的國慶我也參加了。並且是在天安門廣場上。那一年我初中一年級,虛歲15歲。在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慶祝大會的機會非常幸運地落到我的頭上。我所在的學校是北京海澱區的一所郊區中學,北京第九十九中學。當然根本不是什麽重點中學,連高中都沒有。隻有初中。因為我們那裏的學生主要是農村子弟,在那個年代,農民的孩子能讀完初中已經很不錯了。能繼續讀高中的機會很少,就是我,雖然是居民戶口,初中畢業以後也是準備投考免收學費的北京鋼鐵學校,以後進石景山鋼鐵公司當工人的。既然讀高中的學生很少,所以我們的中學就幹脆不設高中。要讀高中必須去海澱鎮的19中學,或者西山鷲峰腳下的47中學,圓明園的101中學,當然更牛的學生可以投考清華附中或者北大附中。
一般地,國慶活動輪不到我們這所農村普通中學的。但是1965年北京市教委對參加國慶活動的學校名額進行了改革。改變了以往國慶隻是市區中學參加的情況,特別強調了一定要照顧到廣大農村的學校,讓廣大農民的子弟也能到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活動。於是,我們這所名不見經傳的農村中學曆史上破天荒地獲得了參加國慶慶祝活動的資格。北京市教委這樣做,跟當時毛主席的教導是分不開的。那時候毛主席對於學生死讀書的教學方式非常不滿意,還說過,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在這樣的政治形勢下,市教委改變了他們的工作方針,讓我們農村中學也獲得了參加國慶的機會。事後證明,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我們農村中學在國慶活動中的表現普遍要好於城市中學。
市教委給我們學校的名額是30名學生,男生女生各15名。男生的服裝是白上衣藍褲子,女生的服裝是白上衣花裙子。一律佩戴紅領巾。由一名教師領隊。另外,必須做到人手一支花束,花束要按照統一的規格準備。花的顏色是淺綠,深綠和墨綠。三種顏色各占三分之一。1965年9月15日必須做到人員選派到位,花束準備完畢。由海澱區教委檢查合格,才能最後獲得參加國慶的資格。
我們學校一共六百多人,我非常幸運地被選中了。我們這三十個人從此每天放學以後由體育老師帶領著練習隊列。音樂老師帶領著練習唱歌。歌唱祖國,東方紅,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接過雷鋒的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等革命歌曲。星期天上山采摘一種當地人叫做“荊梢”的鉛筆那麽粗的細長灌木,用作花束的枝幹。然後用綠色的皺紋紙按照給定的規格製作花束。
10月1日早上4點鍾,我們到學校集合。一輛大客車把我們直接送到人民大會堂西側,然後步行進入天安門廣場。維持秩序的就是胳膊上帶一個紅箍的執勤民警。看了帶隊老師的入場證就放我們進去了。要擱現在還不得把我們搜查個底兒掉哇!
我們的任務是在天安門廣場組字群眾的前麵,每一個中學一列縱隊。用手中的綠色花束構成一片由淺至深的綠色大地。慶祝大會開始前,我們要在廣場上站好幾個小時,每人一塊方磚的位置,要坐下休息都不方便。於是我們左右兩側的中學都有人堅持不住被送到後麵的醫療點去了。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們這片“綠地”左右還有手持氣球的學生隊伍,從我們到達天安門廣場的時候,那些氣球就一直不停的飛向空中,慶祝大會開始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氣球全都飛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