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
1962年遼寧大學5個大學生
1961年11月
1962年遼寧大學5個大學生
•
都是城裏和大中專學校。城裏糧食定量沒挨餓,隻是副食品少了。農村挨餓,特別是四川河南山東安徽農民。
-老生常談12-
♂
(1147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0:53:01
•
中共的重點是保城市,但因糧食緊缺,城市糧食定量也下調了,所以城市人口也挨餓,有人餓浮腫了,憑醫生證明可以買到一些黃豆
-競選-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1:21:17
•
為保城市,毛在農村發動反瞞產運動,強行征購,毛有一句名言:征糧要“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導致農村缺糧餓死不少農民
-競選-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1:27:01
•
相反,如果不搶農民的糧食,那麽城市就會餓死大量人口,反正就是糧食總量不夠吃,要麽餓死農民,要麽餓死城裏人
-競選-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0:16:03
•
“搶”是最客觀準確的描述。後來很多研究這段曆史的學者,都發現自己很難保持中性敘事,對毛的反人類性格和行徑的厭惡會下意識地
-十具-
♂
(33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6:53:19
•
我在小學食堂常常午餐是紅薯麵的窩窩頭,黑色的。在家,母親會想方設法充分利用貧乏的物質,還有自己在玻璃魚缸種小球藻植物蛋白
-古樹羽音-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1:55:45
•
不堪一擊的謊言。那時四川城鎮機關幹部每人每月糧食定量為19斤,沒有脂肪,糖,奶任何副食。你應該查查19斤糧的卡路裏和饑
-十具-
♂
(24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6:40:00
•
那時男人左胸口袋別一支鋼筆,是有知識的標誌,很時尚。
-競選-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1:15:14
•
我在雙福博“1966年的遊行。這是哪個城市呀?好壯觀”文下給紅紅的留言中,記錄了如何查看自己舊文的方法,供參考。
-古樹羽音-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2:24:32
•
羽音,俺看到了,謝謝。
-hongshankou-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9:17:59
•
餓的像個癟臭蟲走不動的人會去照相館照相嗎?
-man008-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3:32:38
•
我對文革的記憶也很平和,記得一個地主一個地主婆在工廠挑煤灰
-王武-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3:33:49
•
我也有張62年的照片。
-吾道悠悠-
♂
(149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6:50:33
•
春風滿麵多喜色,秋月光輝増和顏。老兄官運如何
-申芝堂主-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7:02:04
•
哈哈,謝謝。
-吾道悠悠-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8:50:46
•
62年能在人民公園拍照的,文革家裏應該受過衝擊?
-hhtt-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8:34:59
•
文革時,俺家基本上沒受到衝擊或不公正待遇。
-吾道悠悠-
♂
(32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8:59:50
•
胖乎乎的, 真可愛! 穿得也好。
-f2022f-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7:00:59
•
謝謝!62年時,我寄宿在我外婆家,
-吾道悠悠-
♂
(134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9:10:12
•
能留下照片,很幸運。我小時候的照片就沒幾張。
-f2022f-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21:47:44
•
這些都是中產擺拍。那時拍個照更現在去趟迪斯尼差不多了
-sheandI-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7:48:23
•
也沒那麽誇張,除了農村,照相大部分城市普通人還是可以享受到的。不過口糧來說,高中以上是有保障的
-Amita-
♂
(335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8:27:56
•
照相說明對生活有信心。如沒信心就躺平了,懶得去照相。
-f2022f-
♂
(0 bytes)
()
12/24/2023 postreply
21:52:15
•
南京六十年代初,初/高中學生32斤/月,普通市民28斤/月。農村老人有因食不果腹,導致營養不良而早逝。
-信筆由墨-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9:05:14
•
三年災荒,地瘠人貧地區反而不明顯。如閩南,地瓜為主食,幾無可征之糧,也就沒有超征的事了。
-信筆由墨-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9:13:19
•
信老(鄉),華東八室出新篇章啦。。。
-401.king-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0:02:56
•
紅五類還是有豬油白飯吃的
-dancinghorse-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2:00:12
•
你沒挨過餓!城裏人浮腫幾乎大多數,隻是沒餓死很多人,但大家全嚐到挨餓的滋味。我在大學教書,定量28斤。我的同事餓得要吃燒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34:51
•
28斤主食其實足夠了,缺的是副食和肉。現在非體力勞動者誰一頓吃4兩饅頭啊
-manyworlds-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21:24:49
•
炒菜人。 我去西山種樹,早上稠粥,沒中飯,晚上稀粥,鹹菜都很少。每天爬高山,我浮腫得爬到山頂虛汗留一地,十天後浮腫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39:57
•
眼睛迷成一線,看了醫生,馬上打高劑量肝精,一周後才睜開眼睛,可以工作,但後來蛋白質不夠馬上浮腫。一次去大連出差極度浮腫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45:00
•
馬上去餐館吃一大盤滑溜蝦仁,才解決問題。我媽人大退休教師,十八斤定量,除此之外沒吃的,及浮腫,最後隻好求冰心,和民進主l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49:26
•
主席雷潔瓊,她們給她一點糧票並為她申請,隻增加5斤。後了有點黑市食物,伊拉克蜜棗等不收票的食物日子才算好過。請看我博客。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54:02
•
誰花錢照相要痛苦流淚,或愁眉不展。如果你認識照片中的人,問他們怎樣過的。我同屋印尼華僑每月從印尼寄來油,罐頭。糖果等,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59:20
•
61年離開中國,抱著建設祖國回來,受不了這樣日子就走了,她有地方去,中國老百姓能到哪裏呢?這是一個北京大學教師的親身經曆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4:02:53
•
既然這麽苦了為什麽還要花錢照相呢?不如來一盤滑溜蝦仁更實惠哈。。。
-puyh-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4:20:52
•
看來你沒經曆過那個時代,那時候是有錢,買不著東西,商店的貨架子空空蕩蕩
-走資派還在走-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6:38:49
•
哈,我要是沒經曆過那就更沒你啥事了,你看懂我上麵說的話了嗎?
-puyh-
♂
(0 bytes)
()
12/23/2023 postreply
00:29:17
•
免費照相,耄主席給群眾的福利。人總是要有點精神(麵子)嘛。餓著照,大無畏。
-明白仁兒-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6:42:30
•
確實。如果覺得生活苦,沒意思,應該躺平,而不是去拍照。
-f2022f-
♂
(0 bytes)
()
12/24/2023 postreply
21:49:47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