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嚴肅的考據文章和回憶錄中都提及了毛澤東向林彪提出讓張春橋接班之事, 雖然具體細節語焉不詳(那些把毛林對話的內容甚至表情描寫的繪聲繪色的野史傳記當然不足采信), 但可以定論這是確曾出現過的一段曆史,其大概內容是:毛澤東提出讓張春橋當林彪的接班人,而林彪卻顧左右而言它,沒有表態。
毛林都是政治嗅覺極為靈敏的老油條。 毛澤東提到張春橋接班,林彪馬上就明白,這是毛澤東暗示他把接班人的位子讓給張春橋,至少,張也是掣肘乃至直接威脅林彪地位的備胎。而憑對林彪極度自我的個性的了解,林彪漠然以對的態度, 毛也馬上明白, 不表態其實就等於表態: 林彪這是不肯就範!
林彪當然清楚, 自己堅持不讓位, 隻有兩種下場:第一種下場是任由毛澤東磋磨擺布,節節退讓, 然後黯然但還能算是體麵地下來;第二種下場就是選擇與毛澤東抗爭,搞得不好雙方就會劍拔弩張, 很可能會被毛澤東打倒。
自古梟雄多善變, 從林彪告誡自己的那句“不要輕易騎上去“的著名黑話中, 不難判定林彪其實對這一天的到來早有心理準備。 但林彪雖然視毛如猛虎,卻也不屑於那種唾麵自幹含羞忍辱的功夫, 既然逼到關頭, 便有應戰之勇,就國人絕大多數都已形成的卑順奴忠的人格而言,林彪能有這種膽氣確實屬於不多見的特例,撇開不談他那些助紂為惡的”事業“, 單就這一點上說, 林彪倒也稱得上不失做人之高傲的勇士了。
當然, 林彪選擇抗爭, 還有一層原因, 那就是林彪算定,基於自己的淵乎其深的擁主建政之功以及當時已經獲得的巨大聲望和權勢, 如果抗爭得法, 毛澤東做出退讓並從此保住接班人位置的可能還是很大的。 也隻有這種靠能力爭取到手的接班人才是真正的接班人!換言之, 與毛的這場抗爭, 不僅關乎林彪的政治地位, 也關乎自尊心極強的林彪所最在乎的榮譽。
而如此一來, 毛林之間就要不可避免地上演一場爾虞我詐、鬥角勾心的政治大戲了。
鷹視狼顧的林彪, 確非凡人, 戰爭中他廟算無遺策,政爭中也是高手,曾一度把毛澤東逼得相當狼狽, 如果毛不是最後靠抵押自己的政治信譽 , 耍出霸道和賴皮手段, 而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政治角力, 林彪還真有可能把毛所屬意的張春橋及其黨羽提前幾年就送上政治上的不歸路!
林彪選擇的抗爭方式是向毛澤東慢慢施壓。其巧妙用意在於, 如此可以用最溫和最隱晦的方式 讓毛澤東知道:林彪集團的威信和力量不可小覷。倘若毛澤東真的一意孤行, 一定要拿掉林彪接班人的位子,後果將十分嚴重,代價將非常巨大。在林彪的期望中, 隻有如此, 生就拗相公脾氣的毛澤東, 才能主動知難而退,最終讓他接班,從而和平解決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這樣就可以避免與毛澤東大攤牌, 不至於搞得劍拔弩張。
麵對強大的馬澤東,時機的選擇重要無比。 作為軍事家的林彪,知道政治鬥爭和打仗一樣,取勝的機會將是瞬間即逝,決不能錯過取勝的機會。林彪有一次在談到他打仗取勝的經驗時,曾不無幾分得意的這樣說:“我有長勝將軍的美名,這並不是我有什麽特別的才能。事實上,我隻有一種才能,我決不把打贏一場戰役的機會搞砸,這個機會絕對不能放過。機會一旦失去,就永遠不會回來。”
應該說林彪向毛澤東施壓選擇的時機不錯, 因為, 當時毛澤東的政治布局, 正是最脆弱的時候。
第一,毛澤東在得罪了幾乎所有老幹部之後, 又已經把紅衛兵和造反派遣散,毛澤東的鐵杆暫時隻有江青集團等一眾文人,力量不夠強;第二,毛澤東想通過“整黨建黨”,在黨內建立起一支新的力量,但當時“整黨建黨”才剛剛開始,新的力量並未建立,毛澤東的力量有些青黃不接;第三,目前林彪派係在政治局中占據三分之一以上,是林彪勢力在黨內的最高時期。
林彪對毛澤東的第一個施壓大動作, 就是1969年10月18,借著珍寶島中蘇交戰後出現緊張局麵而,下達全軍的調動全軍進入了戰備狀態的"第一號令"(原來的全稱是"林副統帥一號戰鬥號令",後來有關中央文件的全稱為"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 林彪倒台後, 這個號令被正式定性為"一次篡黨奪權的預演"。
欲知後事, 且待分解。
(附視頻:細說9.13林彪出逃之謎(19)// 自古英雄出少年—— 林彪的卓見//周恩來精妙詮釋 ”中央最高政治“//周恩來救了邱會作一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