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才的人生大片
八十年代,國家改革開放了。
此時,我們與世界隔離脫鉤已整整三十年了。麵對國家的巨變,全國各行各業求賢若渴。
而最稀缺的就是懂英語的人才。
在外語中,英語本應是第一大語種。但因為它是美帝的語言,所以成了忌諱的語言、談虎色變的語言。
在改革開放前,許多大專院校教英語的老師早已斷檔了。
1980年,上海外語學院(現上海外國語大學)與全國一樣百廢待興。
擺在王季愚院長麵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尋找合格的英語教師。
計劃經濟的年代,一切都是國家分配的,教師也是國家分配的。
全國英語教師都枯竭了,國家自然也沒有英語教師可分配。
沒有米,怎麽煮飯呢?
王季愚院長,她曾是北平大學的大學生,是我黨老幹部中少有的女性知識分子。
上世紀三十年代,她曾在上海做黨的地下工作。四十年代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和東北解放區從事黨的教育工作。
她自身就是一個俄文翻譯家,曾翻譯過高爾基的著作《在人間》。
麵對無米下鍋的困境,這位72歲的老革命、老院長做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舉動:
向社會要人才,麵向全國登報招聘英語教師!
哇!這在計劃經濟的體製下,太有勇氣了、太大膽了!
這是全國大專院校第一個麵向社會招聘教師的廣告!
它敲響了全國大專院校“向社會要人才”的第一錘!
上海外語學院“廣納天下英語人才”的帖子發出後,全國各地無數英才躍躍欲試。
學院從眾多的報名者中,篩選出了300人參加考試。
考試成績出來了,讓學院大為吃驚的是,筆試、口試第一名均是一位剛剛刑滿釋放的人員。
這下可難了!
多年來,教育被賦予了“政治第一”的革命屬性。
講台,是無產階級的陣地。
教室,是培養革命接班人。
絕不允許有任何曆史問題和政治問題的人染指。
學院的有關部門,麵對這個十分棘手的政治難題,沒人敢觸碰,更談不上有錄用的打算了。
他們的意見是:放棄這位考試第一名的刑滿釋放人員。
學院有關部門將意見匯報給了王季愚院長。
王院長調來了這位刑滿釋放人員的筆試、口試的試卷和相關人事材料,仔細看著。
這位刑滿釋放人員叫錢紹昌,已經49歲了。他1948年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
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廣慈醫院(現稱瑞金醫院)當醫生,是燒傷學方麵的青年專家。“文運”期間,他以莫須有的罪名坐了五年的牢房。
王季愚院長作為三十年代就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老革命、新中國教育界的老領導,她太了解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英語功底了。
她的慧眼已經發現,錢紹昌是一個極其難得的人才。
但是否錄用這位刑滿釋放人員,成了十分棘手的政治立場問題,擺在了王季愚院長麵前:
一方麵,他考試第一,英語功底極為紮實。
一方麵,他雖是冤案,但還沒有正式平反。
王院長該怎麽辦呢?
此時,是1980年9月。
八十年代,是一個什麽時代呢?
八十年代,是中華民族史無前例的思想大解放、大反思、大探索的陽光時代!
是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撥亂反正的年代!
王季愚院長這位老黨員、老革命,她深知撥亂反正是一個“說易行難”的巨大社會工程。
因為,她親眼目睹了一次次政治運動所造成的:
筆下有冤魂,筆下有錯案!
五十年代,她曾在黑龍江大學擔任黨委書記副校長,當時黑大有六千師生。上級給黑大分配了3%的“右派”名額。
她想保護每一個無辜的師生,她反複找上級領導,要求實事求是,不要簡單粗暴分配“右派”額度。
但竭盡全力後,沒有絲毫的改變。
她目睹著工作組將學校培養的教師、學生,一個又一個劃入3%的“右派”名單中。
她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像自己孩子一樣的師生劃為“右派”,被送往農村、邊疆勞動教育改造。
她心疼如刀割,閉門捂嘴痛哭!
但痛哭的淚水,隻有靜靜地流淌,沒有泣聲來相伴……
這無聲的淚水,是這位像母親一樣的校長內心憋屈、壓抑、痛苦的淚水!
是無奈、無力、無助的淚水!
“文運”中,她被黑龍江大學的“革命”群眾組織,從上海押到了黑龍江。以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黑保護傘的罪名,批鬥、關押、折磨了三年。
此時,在麵對是否錄用錢紹昌這個棘手的難題時,王季愚院長已是癌症的晚期了,病魔已侵入她的多處肌體。
她知道在撥亂反正的新時代,她必須以一名黨的高級幹部的勇氣和態度:
帶頭堅持黨的實事求是;
帶頭重視知識重視人才。
她頂住壓力和內心的煎熬,在她生命的晚期,毅然決然,拿起了筆,鄭重勇敢地簽下了:
同意錄用。
同意錄用。
這四個字,是伯樂的眼光,是長者的胸襟,是人性的光輝!
同意錄用。
這四個字,改變了一名刑滿釋放人員的命運和人生!
使上海街頭少了一個地攤販,社會少了一個政治賤民。
也為上海外語學院增添了一台強大的人才孵化器。
同意錄用。
更是一名黨的高級幹部最珍貴的品質——勇於擔當!
不管是四十三年前,還是現在,這都是極為、極為難得的!
同意錄用。
這四個字,使上海外語學院成為了全國大學中,第一個錄用刑滿釋放人員當教師的大學。
《文匯報》報道後,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幾個月後,病魔還是奪走了王季愚院長的生命。
王季愚院長,這位老革命像春蠶一樣,為上海人民吐出了最後一口含血的純絲!
為上海留住了一名絕頂奇才!
王季愚院長
錢紹昌,這名刑滿釋放人員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錢紹昌193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父親錢潮是我國著名的兒科專家。錢紹昌父親在日本留學期間,與郭沫若、鬱達夫是同班同學。
錢紹昌1948年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
1952年隨著聖約翰大學的拆分,聖約翰醫學院被合並到了上海第二醫學院,學生們繼續就讀。
1954年錢紹昌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廣慈醫院外科(現瑞金醫院)。
1958年,是全國大煉鋼鐵的年代。上海發生了一起煉鋼事故。
上海第三鋼鐵廠煉鋼爐脫落,滾滾鋼水將爐長邱財康燒傷,燒傷麵積高達89%。無論是從燒傷麵積和燒傷深度,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這樣的重度燒傷者能救活的案例。
全世界醫療條件最好的美國,才隻能做到救活80%燒傷麵積的傷者。
鋼鐵工人是時代的老大哥,工人兄弟的生命安危,牽動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成為了各級領導關注的焦點。
錢紹昌作為年輕的外科醫生,成為了醫療搶救組的主要成員之一。
經過醫療小組日夜不停的努力,終於將邱財康師傅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並且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重度燒傷89%成活的案例,手術的指標超過了美國。
好家夥,這下可厲害了!
中國醫務人員為國爭光,成了全國媒體爭相報道、輿論宣傳的主旋律。
搶救煉鋼工人邱財康的事跡,被搬上了舞台,拍成了電影。
著名作家巴金,也寫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一場挽救生命的戰鬥”,發表在《人民文學》上,成了大煉鋼鐵年代很有影響力的紀實文章!
錢紹昌作為醫療小組最年輕的醫生,一炮紅遍上海灘!
他不僅迎來了鮮花掌聲,而且政治榮譽也是一個接一個,立體式地衝了過來。
這也成了錢紹昌醫生華麗人生的起點。
1959年和1965年,錢紹昌醫生兩次到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劉少奇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
1966年,錢紹昌醫生又在燒傷學科方麵創造了 “焦痂早期切除,大張異體皮移植、異體皮打洞嵌植小塊身體皮”的方法。
這在燒傷醫學界又是一個新的突破!
不久,錢紹昌榮升為燒傷科主任。他個人的聲譽,從政治到專業又攀登上了新的頂峰。
那真是少年得誌,又紅又專,大紅大紫!
人怕出名,豬怕壯。
錢紹昌作為年輕醫生也太有名了、太耀眼了、太風光了!
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必然會招來革命群眾的羨慕嫉妒恨!
憑什麽?
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兩次接見錢紹昌。
憑什麽?
表彰、升職這些好事,都讓你錢紹昌一個人占了!
“文運”開始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而且是顛覆性的變化!
在火紅的“革命”大氣候烘烤下,針對錢紹昌的“鬥爭”出爐了。
掌握權力後的革命群眾組織“革委會”,以加強邊疆醫療建設的名義,將錢紹昌醫生派往了遙遠的西藏工作。
厄運對錢紹昌仍緊追不舍,從上海又追到了青藏高原。最終向錢紹昌這個反動學術權威發射了一枚遠程“橫禍”!
錢紹昌醫生被莫須有的罪名送進了牢房,從“牛逼”的青年專家變成了犯人!
錢紹昌醫生,這個含著金鑰匙長大,聖約翰大學的學子,大有前途的燒傷科青年專家。
以自由落體的速度摔進了牢獄!
一關就是五年。
少年得誌的他,此刻才明白:
當空氣中彌漫著“鬥爭”的元素,“權力”便可以以任何名義,將任何一個人從天堂送到地獄!
成名的風光和厄運的絕望,隻有半米的陽光。
錢紹昌(右邊叉腰的高個)和他聖約翰大學的同學
“文運”,瞎折騰十年後結束了。
錢紹昌醫生出獄了。
曆史又顛了一個正反麵。
這次是“革委會”頭頭,從權力中心被送進了牢房。
而那些羨慕嫉妒恨的主體“革命群眾”,居然蒸發得無蹤無影了!
噢,原來“革命群眾”隻是一個美麗豪華的空殼!
哪裏需要,就拋向哪裏!
古話說,冤有頭。
唉!錢紹昌醫生蹲了五年的大牢,卻變成了:冤大頭!
人,隻要蹲過牢房。哪怕你是冤案,你都會變成社會賤民。
不僅會失去工作,而且會失去一切。
錢紹昌醫生也不例外!
錢紹昌醫生從牢獄放出後,故友、情義都已隨風而逝。
原單位拒絕接收,他成了社會底層的賤民。
他那顆原本孤單、自尊、脆弱的賤民心,又被踩在了腳下,來回碾踏著。
錢紹昌形容自己當時的處境: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引頸四望,無枝可依。
此時,國家專門出台了文件,允許刑滿釋放人員自謀職業,擺攤做生意。
這是建國後,國家第一次出台關於解決刑滿釋放人員勞動就業的文件。
錢紹昌這名原外科醫生也在盤算,他這雙拿手術刀的手擺攤去賣什麽東西呢?
一天,錢紹昌看見報紙上刊登了上海外語學院招聘英語老師的廣告。
這對一個“賦閑”在家、急於找工作的人來說,本應眼睛一“亮”,可他怎麽也“亮”不起來。
隻要一想到“政審”,這個刑滿釋放人員,那落魄的心自然就泄氣了!
知識分子都有一個基因:“自信”+“天真”。
錢紹昌,這個聖約翰大學的“學霸”,那牛逼的英語底蘊,又勾走了他那“自信”的魂。
他鬼使神差還真的報了名。
人,走背運時喝涼水都塞牙。
蹲了五年牢房,也確實把他蹲傻了。筆試那天,他居然坐錯了公交車。 趕到上海外語學院考場時,已經晚了一個多小時,考試已經過了一半的時間。
監考老師看著這位年近半百,急得滿臉顫抖、快哭出來的老考生。監考老師以憐憫同情之心,讓他進了考場。
考場,對於聖約翰大學的學子錢紹昌來說,那是久違的故地,再熟悉不過了。
上午的筆試,是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譯成英文。
錢紹昌的爺爺是清末秀才,也是私塾老師。錢紹昌兒時已將《桃花源記》背得滾瓜爛熟。從初中開始,他又是在全英文教學中泡大的。
所以,打通中英文的雙脈,將中英雙語融合貫通,他信手拈來。
中午吃飯的時候。三百名考生還在亢奮之中,三五成群地交流心得。
遲到的沮喪,伴隨著自卑孤獨的賤民心,失落的錢紹昌一個人蹲在角落,索然無味地吃著學院發的盒飯。
下午的筆試,是將一篇英文的文學評論翻譯成中文。這對常在英文《中國日報》上寫文章的錢紹昌來說,那更是小菜一碟。
聖約翰大學的校訓是:
光與真理!
光與真理,能光臨這位年近半百的聖約翰學子嗎?
一個星期後,“光”,還真閃爍在了這個受盡磨難的聖約翰學子的麵前。
口試通知,就像一束光芒照進了深陷人生最穀底的錢紹昌。
錢紹昌在人生至暗的時刻,又重新看到了“真理”的光芒!
錢紹昌到上海外語學院參加口試時,得知三百名考生,隻有16人筆試及格,獲得了口試資格。
上海外語學院極為重視這次口試,請來了中國法律界巨匠,參加過東京大審判的中國著名大法官裘劭恒老先生。
每個考生口試時間是十分鍾。
該錢紹昌口試時,考官裘老先生好奇地用英文問,你是一名醫生怎麽會來應聘英語老師呢?
錢紹昌根本沒想到裘老先生一開口,就觸碰到了他心底最致命、最薄弱、最柔弱的痛點。
這下可好,錢紹昌像一個受盡委屈的學生,用英語向這個大名鼎鼎的中國法學界老前輩,講述著自己的冤屈、坎坷的經曆。
裘老先生像老師一樣,靜靜地聽著學生的訴說。
十分鍾過去了,十五分鍾過去了,二十分鍾又過去了……
學生泣淚而下,老師默默流淚!
最後,裘老先生站起身來,老淚縱橫地緊緊握著錢紹昌的手,用英語說道:
我希望你能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
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
這是多麽親切、多麽偉大的期許!
這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最大的人生抱負和價值!
口試結束後,錢紹昌他那顆自卑的賤民心,居然悄悄地燃起了希望。
三天過去了,五天過去了,十天過去了……一切都是那麽寂靜。
寂靜得沒有一絲音訊、沒有一點結果。
錢紹昌那顆剛燃起的希望之心,又重新黯淡了下去,回到了現實的人間:
體製內的單位,誰敢錄用一個剛刑滿釋放的人員?
哪位領導敢打開“政審”,這個堅固無比的“革命”大門?
就在錢紹昌的心,已在“哀莫”中死去時。
光,穿雲破霧!
上海外語學院人事處董老師電話通知錢紹昌:你被錄取了,明天就來報到!
這對一個剛從牢房裏出來的“賤民”來說,那真叫喜出望外,淚流滿麵!
第二天,錢紹昌到上海外語學院人事處報到時,人事處的董老師告訴他,要他後天就來上課,而且是教大學三年級的英語精讀。
錢紹昌非常驚訝地問,後天就上課?我行嗎?
董老師說,你行!三百名考生,我們隻錄取了三個人。你是筆試、口試第一名,我們大家都相信你行!
董老師邊說、邊給了錢紹昌一枚紅色校徽。
紅色校徽。
這是一個大學教師的標誌!
這是一個公民向社會公開身份的標誌!
錢紹昌作為一個犯人,在牢房裏1825天的日日夜夜。
日也盼,夜也盼,天天盼。他最大的期盼就是:
恢複公民,恢複工作。
公民,工作。
這雙喜突然臨門,在喜出望外之際,這個讀書人卻又冒出了一個“死心眼”!
他想激活“死心眼”,破解這心中最大的疑問:
他是怎麽通過“政審”這一關的呢?
“死心眼”一直困惑著他,他也一直在尋找真實的答案!
一直到很長時間後,人事處王處長才告訴他,是老院長王季愚去世前,頂著壓力扛下了所有的政治風險,親自批準了他的錄用。
他是全國第一個刑滿釋放人員,被錄用的大學老師!
當謎底解開時,錢紹昌的心震撼了!
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在!
王季愚這位老革命與他素不相識。卻為了錄用他這個刑滿釋放人員,承擔這麽大的政治責任和風險!
他現在連一句感謝的話,都再沒有機會向恩人王季愚院長說了!
刑滿釋放人員,政府還有一個規範的稱謂,叫“新生人員”。
從此,錢紹昌的靈魂深處打上了一個深深的烙印:
是恩人王季愚院長給了他“新生”,他餘生隻有加倍工作,才能報答恩人王院長給他的“新生”。
當原單位非常真誠地三次到他家,請他回去繼續做主任醫生時。他都十分禮貌地謝絕了,理由隻有一個:
他要感恩!
感恩王季愚院長,感恩上海外語學院!
錢紹昌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此,一個天才的醫生轉身為一個知識淵博的教授!
錢紹昌教授
錢老師教的學生是“文運”結束後,恢複高考後77、78級大學生。他們是從4%的錄取率中殺出來的時代佼佼者。
他們大部分人都當過知青、當過工人、當過軍人。
他們是求知欲極強的一代精英。
錢紹昌和他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點:
老師,坐牢失去了五年時光。
學生,“文運”荒了十年時間。
把“文運”損失的時間,奪回來!
成了錢紹昌和他的學生共識。師生們相見恨晚,一拍即合:
老師拚命的教;
學生玩命的學。
把“文運”損失的時間,奪回來!
這也是八十年代,全國大學校園裏,甚至“夜大”、“電大”裏,呈現出的真實寫照!
一個民族突然醒悟了,知識就是力量,科技就是生產力!
為振興中華而拚命讀書,成了那代年輕人的主旋律。年輕人標配的軍用挎包裏,一定裝有知識和文化的書!
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錢紹昌,當老師也是一個牛人。
學生們公認,能聽到錢老師講課,是幸運的緣分。
他能將枯燥乏味的學問,講得獨有見地卻不失風趣。在學生的眼中,錢老師既有大師的學問,又有學者的風範。
上海外語學院非常有國際視野,他們又新開設了國際新聞專業。
學院又讓錢老師去挑大梁,去當學科帶頭人,給研究生班上課。
1983年,錢紹昌平反。
1985年,錢紹昌被評為副教授。
一個刑滿釋放人員成為了教授,這又成了一大新聞。
上海著名記者鄭重先生得知此事後,將錢紹昌跌宕起伏的人生,寫了一篇特稿《從醫學專家到外語教授》在文匯報上進行了發表。
文章一發表,當日上海各報亭《文匯報》脫銷。
文章發表的當天,錢紹昌教授跟往日一樣,一大早就搭乘校車去學校上課了,外麵發生了什麽他根本不知道。
當他走進教室時,研究生班全體研究生,每人手拿一份報紙,列隊鼓掌歡迎錢紹昌教授。
班長將一份《文匯報》,畢恭畢敬地遞到了錢教授手中。錢教授一看報紙,什麽都明白了!
這是一堂特殊的課,學生們的掌聲和尊敬的致意,代表了遲來的“光與真理”!
“光與真理”:
終於照耀到了這位聖約翰大學的學子身上!
終於照耀到了這位坎坷磨難的錢紹昌教授!
錢紹昌教授在萬分激動中,哽咽著說到:
一切感謝改革開放!
一切感謝小平!
一切感謝王季愚老院長!
《文匯報》這篇文章不僅在上海引起了轟動,在全國也造成了巨大的反響。
錢紹昌教授做夢也想不到,他的坎坷磨難的人生,成了其他需要平反的人,借鑒的現實案例。
八十年代我大學畢業後,在新疆自治區黨委工作,當時黨委大院是半開放的。
一天下午我去上班時,大院東大門傳達室的李師傅對我說,小朱你把這位同誌帶到“平反辦”去,他說要遞交申訴材料。
我按照李師傅的吩咐,帶著這位同誌進了大院,邊走邊說。
我問他,你是幫別人遞材料嗎?
他說,是他自己的申訴材料,“為了一泡屎,判了三年刑”!
此話一出,我非常驚愕。帶著好奇的眼光仔細端詳了他。他那滿臉溝壑縱橫的褶皺,滲透了歲月的滄桑。
他說,他是燕京大學畢業的,五七年劃為右派後,被發配到了新疆阿爾泰當了中學老師。
“文運”中,有人發現學校男旱廁糞坑裏,印有領袖頭像的報紙被當成了手紙。
這事,經舉報便成了一起反革命案件了!
此案,很快就被偵破了。
因為,男旱廁蹲坑旁邊有兩個“黃金葉”牌的煙頭。少數民族老師都抽自己手卷的“莫合煙”。平時隻有他抽“黃金葉”牌子的卷煙。加之,隻有他自費訂了漢文報紙。
鐵證如山。他成了“現行反革命”,被判了三年牢獄。
他那操著北京口音清晰的表述,仍殘留著老牌名校大學生的斯文和修養。我立馬對這位前輩產生了同情。
我將他帶到了自治區“平反辦”。他在向“平反辦”的同誌遞交申訴材料時,特地拿出了一份《文匯報》“從醫學專家到外語教授”的文章,作為他平反冤案的現實案例。
他希望新疆好好學習一下上海,盡快落實黨的政策,給他平反。
我順便看了《文匯報》這篇文章。文章中錢紹昌教授的遭遇,給我留下來了深刻的印象。
沒想到三十多年後,錢紹昌教授的傳奇經曆,又進入到了我的眼簾。
錢紹昌教授
八十年代,國家允許進口海外影視片了。這是改革開放前老百姓做夢也不敢想的事。
每周能看二集海外影視片,已成了上海人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
對外開放的窗口一旦打開,老百姓的需求就打開了。
市民們紛紛給市政府、市領導寫信,希望電視台每周能播放更多、更好的海外影視片。
麵對社會呼聲和市政府的要求,上海電視台的領導壓力很大。
但英語翻譯人才奇缺,根本解決不了海外影視片的翻譯問題。
錢紹昌教授的愛人在上海電視台工作,她毛遂自薦了錢教授。
電視台的領導喜出望外,趕緊拿了一個在美國很火爆的電視連續劇《英冠莊園》,請錢教授翻一集試一試。
兩天後,錢教授就完成了翻譯。
哇塞!錢教授是一個快槍手!
別人一個星期翻譯一集,錢教授兩天就搞定一集。
在沒有英文劇本的情況下,錢教授用十分通俗和生活化的語言,將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懸念,尖銳衝突的矛盾,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而且,中英文之間的語言節奏、口型,甚至笑點、淚點都天衣無縫。
錢教授說,他聖約翰大學的校友,學長林語堂、學姐張愛玲都是他文字翻譯的最好榜樣。他要將每一部作品,都用心譯成精品。
《英冠莊園》播出後,火爆了上海灘,其收視率達到了34%,創造了上海電視台的最高收視記錄。
每當晚上播放《英冠莊園》時,那真可謂是萬人空巷。
民警戲稱,小偷也沒有了。
《英冠莊園》火了之後,錢紹昌教授也火了。
上海電視台的領導說,老天爺給了上海人民一個翻譯的“鬼才”。
他們極為珍惜這個百年難遇的“鬼才”,給他派了一個又一個的“硬活”。
《大飯店》、《成長的煩惱》、《迷人的香水》、《根》、《冷暖人間》、《荊棘鳥》、《蒙特卡羅》、《浮華世家》、《卡薩布蘭卡》……
海外影視片一部接一部,追著錢教授翻譯!
由於,當時他還沒有電腦,都要手工書寫。加之,錢教授還帶著研究生班,還有一堆的課要上。
錢教授確實忙壞了,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了!
此時,錢紹昌教授想起了他英語口試時,中國法學界老前輩裘老先生的期許:
我希望你能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
想起了裘老先生的期許,錢紹昌教授頓時無怨無悔。自此,一個年近六旬的老人迎來了他翻譯創作的爆發期。
他翻譯的海外影視片,更快更好了,一部接著一部……
老百姓大飽眼福。
錢紹昌教授一共翻譯了700多部(集)海外影視片。同時,還將100多部(集)國產影視片,翻譯成了英文。
700多部(集)英譯中;
100多部(集)中譯英。
這是多麽“恐怖”的數字,多麽驚歎的數字!
這是一個知識分子智慧的結晶,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翻譯成果!
這是一個年近六旬,才開始兼職做翻譯的錢紹昌教授所做出的成就。
多少專職翻譯,十輩子也做不到這個業績。
為此,錢紹昌教授獲得了全國首屆電視譯製片一等獎,飛天獎。被評為中國資深翻譯家。
錢紹昌教授火了之後,他又成了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人物。
每當記者問他:錢老你為什麽這麽拚命的工作?
他總是說,他的“新生”是王季愚院長給他的!他的工作也是王院長賦予的。他隻有加倍努力工作,才對得起天堂上的恩人王院長!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
為什麽錢紹昌教授身上具有感恩這樣高尚的品德?
各種因素自然很多。但聖約翰大學有一個特殊的製度,對錢紹昌教授影響很大。
聖約翰大學學生考試實行的是“榮譽製度”“Honor System”,亦稱“不監考製度”。
學生考試的時候,老師發完卷子就走人。整個考試過程沒有監考。
“榮譽製度”目的,不僅是對學生所學的知識的考試,更是培養學生自律能力,珍惜個人信譽,培養高貴的品德和靈魂!
看,教書育人是何等的重要啊!
今天我們仍可以清晰的看到 “榮譽製度”,這個無形資產在錢紹昌教授身上的烙印。
錢紹昌教授
錢紹昌教授,一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直到75歲才告別了他心愛的傳道解惑的講台。
錢教授退休後,他依然為社會奉獻著知識和才華。他的文采依然飛揚在《中國日報》、《新民晚報》和《文匯報》上,與大家分享著知識、文化和文明。
錢教授居住的小區有很多老外和海外華人。他老人家在小區散步時,碰到不同膚色的孩子,他就會露出慈祥的笑容,用不同的語言與孩子們交流,並分發巧克力和糖果。
那柔軟的慈愛,從裏到外散發著一個大學者的氣質,穿透出優雅的彬彬有禮。
鄰居們見了錢教授,都會以孩子們的口吻,禮貌地祝福:
教授老爺爺好!
一句:教授老爺爺好!
是人們對這位中國老知識分子最尊重的稱呼。
當年那個聖約翰大學的學霸,那個少年得誌的醫學專家,那個滿腹經綸的教授,那個半路出家的資深翻譯家,如今已是皓首蒼顏93歲高齡的老人家了。
在家人、醫護人員的精心嗬護下,他老人家安全度過了這三年的疫情。
當老人家過生日時,他還特地穿了聖約翰大學校友會的背心,背心上繡有聖約翰大學的校徽。脖子上掛著小女兒送的馬年吉祥物玩偶。
生日,與母校共慶。寄托著對母校的感恩。
感恩母校賦予了他知識、技術和文明!
老百姓是這樣評價一個有真本事的人:
如果一個人能在一個行業做到“頂尖”,那就是人才!
錢紹昌教授在醫學、教育、翻譯三個行業都做到了“頂尖”。
那他就是一個奇才!而且是絕頂的奇才!
奇才錢紹昌教授的人生,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
作為晚輩,我們衷心的祝福錢紹昌教授健康長壽!
借用鄰居們的一句話:
教授老爺爺好!
錢紹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