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王實味夫人劉瑩當年在吉林省蛟河縣工作生活的歲月
首發2023-11-14 00:01·鬆花江畔的張大豐
劉瑩一九五一年來到吉林省從事教育工作,一直做到退休。
一位南方的才女,沒有被東北的嚴寒所嚇倒,沒有在東北的凜冽的大北風中卻步,更沒有被東北的大煙炮吹得迷失方向,而是堅定人生信念,勇往直前!
劉瑩,一九零六年生,湖南長沙人。
一九二六年,劉瑩考入北京大學。
劉瑩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九二九年三月,劉瑩從湖南長沙去上海途中,在江蘇南京的北京大學同學曹孟君家與王實味相遇。
同為北京大學校友的王實味,他那坦率的性格,儒雅的談吐,質樸的形象給劉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們很快地相親相愛啦!
王實味,一九零六年生,河南潢川人。
王實味,北京大學畢業。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王實味,中國著名的作家、翻譯家。
一九三零年一月,劉瑩與王實味在上海結婚。
這時的王實味以寫小說,翻譯國外的文學作品為主。
這一時期的王實味與作家張天翼、徐誌摩、丁玲等等等交往密切,與魯迅、胡適等等等,也有很多的書信等往來。
一九三一年八月,劉瑩與王實味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是個女孩,取名王勁楓。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在山東省教育廳工作的王實味,在濟南火車站迎接從湖南長沙到來的妻子劉瑩及三歲的女兒,一家人在山東濟南團聚了。
一九三五年七月,劉瑩與王實味的第二個寶貝出生了,是個男孩兒,取名王旭楓。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救亡運動席卷了全中國。
做為熱血青年,王實味與妻子劉螢積極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
她們夫妻二人在抗日救亡的實踐中,感覺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力量,毅然決然地做出決定 ——舍小家,顧大家,奔赴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
讓她們夫妻二人意想不到的是,恰在這時劉螢又懷孕了。
一個孕婦,再領兩個孩子,奔赴遙遠的延安,談何容易啊!
萬般無奈之下,夫妻二人商議決定讓王實味先行去延安,劉螢暫住湖南長沙的娘家,待做“人流”修整一下後再去延安。
一九三七年九月,劉瑩、王實味領著一對兒女從山東濟南出發到達河南鄭州。
在河南鄭州,劉瑩領著兩個孩子與王實味分手。
劉瑩領著兩個孩子乘火車奔向湖南長沙,王實味由此奔赴延安 ……
一九三七年十月,王實味在範文瀾等人的協助下,順利地到達了延安。
一九三八年十月,異常慘烈的“長沙保衛戰”展開,在強敵麵前,英勇奮戰的國軍將士被迫後撤,湖南長沙徹底淪陷。
淪陷後的湖南長沙,一片混亂。王實味與劉瑩的通信聯係就此中斷了。
王實味到達延安後,他的才華被張聞天等領導人所賞識,受到了重用。
一九四零年,劉螢領著兩個孩子準備經四川重慶繞道去延安,途中因湖北宜昌失守,水路不通,劉瑩隻好領著兩個孩子退至湖南省沅灃縣暫住。
劉瑩在湖南省沅灃縣一中學教書,來維持家庭生活。
戰亂不止,劉瑩領著兩個孩子曆經艱難輾轉,才在一九四七年的年底回到湖南長沙。
一九四八年,劉螢在湖南長沙市郊的雲峰中學教書,同時擔任聯絡員,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一九四九年八月,湖南長沙解放了。
劉瑩每天都和正在高中、初中讀書的女兒、兒子期盼著革命勝利後的王實味的歸來 ……
劉螢和孩子們都以為很快就可以看到爸爸啦!
時間一天天過去,不見王實味回家,不見王實味的書信,不見有關王實味的消息 ……
劉瑩感覺有些不對勁兒,她不再安心等待,她不再盲目地等待啦!
那時,劉瑩腦子裏想得最多的是 :革命勝利了,實味該回家了?實味現在在哪裏?實味他究竟出了什麽事?
帶著一係列的疑問,劉瑩去湖南省委打聽,給中共中央組織部寫信谘詢,最後得到的回複是 :“王實味在敵人進攻延安時,要求到敵後工作,得到組織批準,從此失去聯係。”
不久,又有人告訴劉瑩,你的愛人王實味可能在東北 ……
劉瑩決定北上東北尋夫時,正好趕上吉林省教育廳的相關人員到湖南省招聘教員,劉螢於是應聘,從此遠離故土。
一九五一年二月,劉瑩來到了吉林省吉林市的一所女子中學任教。
一九五一年六月,中國在知識分子中開展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運動。
劉螢在運動中才得知,王實味在延安整風時犯了錯誤。但具體怎麽處理的,一概不知。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王實味的女兒王勁楓寫信給中組部,詢問父親王實味下落。
這次得到的答複是:“王實味到台灣去了。”
劉瑩和孩子們都以為王實味被黨派到台灣從事地下工作 ……
她們在小說中,在電影裏,了解一些“地下工作”的保密性,嚴肅性。她們相信組織,內心充滿希望地盼望著全家人團聚的那一天!
一九五四年三月,劉螢從吉林市女中調到吉林省蛟河縣第一中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一九五六年,劉瑩又被調離吉林省蛟河縣的縣城,來到了距離蛟河縣城十七公裏的新站鎮中的蛟河縣第二中學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劉瑩是一位質樸、善良、正直的人,是一位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忘我工作的人,是一位坦坦蕩蕩的人。
每次調動工作,她從來不問調動的原因,總是淡然地前往新的工作地。
每到一地,劉瑩的工作態度,教學成績,總是贏得學校領導們,教師們,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劉瑩在吉林省蛟河縣第二中學工作時的照片
一九六二年,劉瑩到了退休的年齡。
學校不願一位優秀的教師離開,征得劉瑩本人同意,劉瑩又被挽留了下來。
這一幹,就是三年。
三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劉瑩一分不要,一文不取,完全是無私奉獻啊!
這是一位多麽令人起敬,甘為蠟燭、春蠶,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民教師啊!
學校領導曾多次將劉瑩應得的“補發工資”交給她,劉瑩總是說 :“我有退休金,這錢就捐給學校,獎勵那些忘我工作,刻苦學習的教師、學生們吧!”
一九六五年九月,劉瑩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她熱愛的三尺講台,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她熱愛的吉林省蛟河縣第二中學校的師生們,光榮地“退休”啦!
不久,她將戶口遷到了吉林省長春市,與女兒王勁楓一家住在了一起。
劉瑩的女兒王勁楓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吉林省長春市圖書館工作。
為了照顧孫子,一九七三年五月,劉瑩又將戶口從長春市遷到了吉林省伊通縣。
劉瑩的兒子王旭楓一九五五年九月在遼寧省大連市的大連師範學院畢業後,分配至吉林省洮南縣第一中學任教。
一九五六年三月,王旭楓從洮南縣第一中學調到吉林省德惠縣師範學校任教。
一九五七年七月,王旭楓從吉林省德惠縣師範學校調至吉林省九台縣第一中學任教。
一九六零年三月,王旭楓任九台縣第一中學物理組長。
王旭楓給人的印象是善良,正直,熱情,實在,肯於助人。
一九六零年九月,王瑩從吉林省蛟河縣乘火車來到了九台縣第一中學看望兒子,學校領導熱情接待了她。
大家在一起隨意聊天,談起王旭楓助人為樂時,劉瑩說 :“ 旭楓這一點跟他爸爸實味一樣,總是很慷慨 …… ”
王旭楓在九台縣第一中學工作時,從不談及他父親的事兒。
“文革”時期,人們才知道王旭楓的父親是王實味。
當有人問及此事時,王旭楓說道: “ 其實,我與家父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是在母親劉瑩身邊長大的。父親奔向延安時我很小,並不記事兒。有些事情都是後來母親講給我的。 ”
王旭楓真誠待人,即使“文革”,也沒有人刻意為難他。
一九七一年五月,王旭楓從吉林省九台縣第一中學調到吉林省伊通縣第一中學工作。
一九七一年九月,王旭楓與伊通縣一電子工廠的一名女青年結婚。
一九七六年十月,《祝酒歌》優美的旋律飄向長城內外,飄向大江南北,中國文藝舞台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喜人景象。
一大批報刊恢複出版發行,一大批雜誌恢複出版發行了 ……
一九七八年九月,劉瑩從一些雜誌、報刊上才得知自己深深愛著的人,自己誌同道合的戰友,自己那位多才多藝的校友,自己那位意誌堅定的革命同誌 —— 王實味已去世三十多年啦!
一九四二年,延安整風運動中,中央研究院的王實味,在《解放日報》上發表了《野百合花》等雜文,被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定性為政治問題,並羅列了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而投進了大牢。
一九四七年七月一日,王實味在山西省的興縣被殺害,時年四十一歲。
一九七八年九月,劉瑩與女兒、兒子一起給中央寫信申訴 ……
一九八一年,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李維漢向中央組織部提出複查王實味的建議。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劉瑩隨著兒子、兒媳、孫子、孫女來到了湖北省十堰市居住。
一九九一年五月,王實味被徹底平反,恢複名譽。
八十五歲的劉瑩得知這一喜訊,激動不已。
當國家將一萬元慰問金送到她老人家手中時,她毫不猶豫地將全部慰問金都捐獻給了湖北省十堰市文聯,作為青年文學獎勵基金。
二零零三年,中國這位飽經人生風霜雨雪的質樸、正直、善良的偉大的知識女性劉瑩先生逝世,享年九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