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1673587&from=kuaibao
“波多”號上的“顛覆行為”
1920年5、6月份,羅素作為戰後西方世界的尋路者,踏上了蘇維埃共和國的土地。一心想為西方取得“社會主義”真經的他,滿懷熱望,東奔西走地認真考察了一個月。如一位學者筆下描述的那樣:“羅素從蘇俄首都到村野、從最高領袖到最底層的民眾、從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理論到它的實踐、從華美的諾言到現實的生活進行了一番細心的觀察。”但一路走來的他,看到的卻並非是他所想象、所向往的社會主義。他感慨人民的生活依舊貧窮;他也不喜歡個性受到限製的體製;一路負責護衛他的俄羅斯士兵,一個農民的兒子,沒事時總愛哼唱帶著憂傷情調的歌曲,使他隱隱感覺到空氣中彌漫著的壓抑感。於是感到疑惑、失望,被深深的幻滅感所折磨著,痛苦著。
訪蘇前的2月,在倫敦演講時他曾宣稱:“我是因為戰爭結果從自由主義改變到社會主義的一人。”當他口說社會主義的時候,他說的是他所信奉的基爾特社會主義,主張改良而不是革命;這與從革命風暴中誕生、以革命理想立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自然相去甚遠。
因而他斷言,蘇俄沒有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