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猶太人惹了誰》(7) 巴以衝突以及和解努力的成功與失敗

《猶太人惹了誰》對於巴以衝突講述得不夠詳細。在這篇讀書筆記裏,我補充了一些在網上查閱到的內容,歡迎網友們批評指正。

 

在六五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全境。有一支巴勒斯坦人的武裝力量參加了抗擊以色列的戰鬥。這就是阿拉法特領導的由巴勒斯坦難民組成的法塔赫。法塔赫(Fatah)隸屬由阿拉伯國家聯盟主持建立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六五戰爭後,阿拉法特被當選為巴解的主席,法塔赫成為巴解的主要武裝力量。法塔赫和巴解其他的武裝力量以黎巴嫩為根據地不斷對以色列占領區進行武裝襲擊,後來發展為針對以色列平民的恐怖活動,包括1972年劫持並殺害了九名參加德國慕尼黑奧運會的以色列運動員。巴解接二連三的恐怖襲擊使以色列以及占領區的猶太人不得安寧。1982年,以色列在黎巴嫩發動了第五次中東戰爭,侵入黎巴嫩,蕩平了巴解在黎巴嫩的根據地。經過聯合國的斡旋,阿拉法特流亡到突尼斯,巴解的武裝力量撤至包括突尼斯的八個阿拉伯國家。山窮水盡的阿拉法特眼見以色列日益強大,使用暴力沒有任何成功的希望,決定改變策略。1988年,阿拉法特組成流亡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宣布了巴勒斯坦的獨立宣言,並承認了1948年聯合國的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因此間接承認了以色列的存在。

 

以色列雖然在黎巴嫩戰爭中成功地鏟除了境外巴解武裝的根據地,可是在境內(包括占領區)卻麵臨著越來越多的麻煩。以色列建國以後,有二十萬巴勒斯坦人留在以色列的地盤。加上占領的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人口,巴勒斯坦人達數百萬。1987年,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爆發起義(史稱巴勒斯坦第一次大起義),用街邊的石頭作為武器對抗以色列的安全部隊。以色列當局的全力鎮壓沒有能平息巴勒斯坦人的抗議活動,起義很快蔓延到以色列全境。1992年,拉賓擔任了以色列的總理。麵對巴勒斯坦人持續不斷的抗議浪潮,拉賓接過了阿拉法特伸出的橄欖枝,同意言和。1993年,在美國總統克林頓的主持下巴以舉行了會談,雙方簽署了《奧斯陸協定》,互相承認了對方的存在,並允許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區實行自治。在協定實施的過程中,以色列撤出了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區,巴勒斯坦人選舉產生了自治政府,即巴勒斯坦權力機構(Palestanian Authority), 並建立了武裝警察力量。阿拉法特回到巴勒斯坦,擔任了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主席。可是,協定的實施遭到了巴以雙方極端勢力的激烈抵製。1995年,拉賓被一個激進的以色列大學生刺殺。隨後以色列的強硬派上台,和平進程一度處於停滯狀態。1999年, 溫和派的巴拉克擔任了以色列的總理。在克林頓的主持下,巴拉克和阿拉法特於2000年重啟和談。克林頓期望巴以就耶路撒冷、難民以及邊界等問題達成協議,可是談判陷入僵局,以失敗告終。和談失敗以後,巴勒斯坦爆發了由多個伊斯蘭激進團體主導的第二次大起義。 巴勒斯坦民眾普遍參與了這次起義。起義從最初的和平示威演變成為嚴重的暴力衝突和自殺性襲擊。 巴拉克黯然下台,強硬派的沙龍擔任了以色列的總理。

 

在第二次大起義中最為突出的武裝團體是哈馬斯(Hamas)。不同於阿拉法特領導的相對世俗的法塔赫,哈馬斯有強烈的宗教色彩。阿拉法特深受以納賽爾為代表的世俗化(脫離宗教的)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影響,而哈馬斯則是伊斯蘭教原教旨運動的組成部分。哈馬斯經常用發射火箭炮和自殺式爆炸的方法攻擊以色列的軍事設施和平民,其目標是徹底消滅以色列。2002年,哈馬斯在以色列製造了多起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為了應對哈馬斯的挑釁,沙龍派兵襲擊了哈馬斯盤踞的加沙地帶,並圍困了位於約旦河西岸的阿拉法特官邸,理由是阿拉法特未能製止恐怖襲擊。2004年,被圍困在官邸的阿拉法特被允許前往法國治病,在巴黎的一家醫院逝世。

 

沙龍的強硬政策引發了哈馬斯對以色列更加激烈的恐怖襲擊。 為了換取太平,沙龍改變了策略,於2005年單邊將軍隊和所有的猶太人定居點從加沙撤離。可是,單邊撤離行動換來的不是和平,而是哈馬斯對以色列更加頻繁的恐怖襲擊。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企盼的太平日子依然遙遙無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