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挑戰師傅”是種什麽體驗?作為曾經依山傍水的兩個友好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在蘇聯的鼓動下,開始撕掉友善的外衣,拿著中國的巨量援助在中越邊境製造流血事件。由此,中國邊防部隊對越自衛反擊戰才拉開帷幕。 *****
1979年春,兩個最擅長遊擊戰的社會主義國家,以其彼此熟悉的作戰手法,在南方悶熱潮濕的熱帶叢林中展開一場血雨腥風的戰鬥。雖然,這場戰爭從東西主線派出兩名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主將——許世友和楊得誌。麵對熱帶叢林作戰,我軍還是缺乏相關指揮和戰法的運用經驗。 *****
如果說中越戰爭是一場比我軍過去打過的任何一場戰爭更加接近於現代的戰爭,那麽它絕對是以鮮血換鮮血比拚而來。 *****
外人看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勝利,但隻有親身體會的人才會滿嘴苦澀。當最初的10天裏,對越作戰的高傷亡數字出現時,不難想象一個個充滿熱血與鐵血的壯誌青年,在炮火中壯烈犧牲。 *****
可以說,當時的戰爭是落後的,一場浩劫對部隊的影響可想而知。如果說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初期打得並沒有那麽出色,想想我們失去的英雄,這些不由引起了我們的反思。 *****
時任總後勤部長張震在“回憶錄”中談到,中越戰爭在當時暴露的問題,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 *****
“準備不足,倉促上陣。” *****
1978年11月,中央軍委確認對越政策,認為有必要對越實施還擊戰,於是在反複思考之後,最終在12月8日下達作戰命令,直到1979年2月17日開戰時間裏,僅僅隻用了2個月的時間做準備。 *****
戰鬥一開始,除了軍隊自上而下的輕敵表現外,戰法上還依舊延續了傳統的軍事理論占據主導地位。進攻過程中,不論大小敵情都要事無巨細,逐一上報,往往還沒有獲得上級反饋,前線行動再次出現變化。 *****
導致部分士兵往往想報又不敢報,報了又怕耽誤戰機。有的甚至在傳達作戰命令時,出現信息走樣的情況,這無疑令整體作戰最初出現很大紕漏。 *****
另外,當時作為東西兩線的兩位高級將領,雖然戎馬一生,打過無數勝仗,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但麵對熱帶叢林作戰作戰,卻相對經驗缺乏。 *****
在進攻之初,中國軍隊依舊延續國共內戰時的基本戰術,采用: *****
“炮火準備、炮火延伸、步兵衝擊”三段式戰法。 *****
依賴速戰速決。然而,越南是中國教出來的徒弟,自然對中國軍隊戰略戰術了如指掌,越軍依靠叢林、地形的掩護,往往令中國士兵防不勝防。 *****
起初,中國軍隊也曾經想要利用聯合兵種發動進攻,但是都不理想,這也無疑暴露了我軍缺乏聯合兵種部隊,步坦協同作戰的經驗。 *****
與此同時,在過去的十年時間內,中越兩國各自經曆了不同的國內混亂。越軍先後參加抗法、抗美戰鬥,雖然國力損耗不小,但戰鬥經驗豐富,加上有蘇聯的援助和繳獲的大量美軍設備,越軍軍事戰鬥力不容小覷。 *****
反觀中國,在十年之間軍隊久無戰事,更多是熱衷於政治運動,其軍事水平仍然保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綜合戰鬥能力與越軍存在不小差異。 *****
也正是因為這些差異,使得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從2月17日至3月5日10多天的時間裏,士兵傷亡超過2萬多人。 *****
二、恢複軍校 *****
雖然戰鬥最後勝利,不過越南這位“學生”也給“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從而檢討自己在軍事上的不足。 *****
1975年,鄧小平擔任總參謀長,開始籌劃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以“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理論要求,堅持要求以中越戰爭為背景,針對其中暴露的軍隊問題,開始逐步重視軍隊的正規化建設。 *****
1978年5月13日,鄧小平啟動軍隊現代化建設,指出: *****
“軍隊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要解決現代化問題。” *****
1981年9月,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在審定檢閱華北演習部隊講話稿時,專門在原稿“現代化”字樣後麵,加入“正規化”三個字。 *****
自此,中國軍隊的建設目標,被確立為——正規化、革命化、現代化。 *****
之後,100多所軍事院校被恢複,大批的軍校生被充實到基層連隊中,軍隊開始停止從士兵中選拔軍官,代之以從地方高中生、部隊優秀士兵中選拔軍校生兩種途徑,且軍官每升任高一級職位都必須經過相應的軍校培訓。 *****
不難看出,中國軍隊正在走精兵、強兵之路。與此同時,鄧小平還提出強調裝備的重要性。 *****
這無疑是一場重大的軍事變革。在此之前,唯人論對軍隊的影響還非常大,中國軍事也陷入一種以人多決定軍事勝負的偏激之中。任何堅定發展先進武器的人都有可能被扣上一頂帽子:唯武器論。 *****
然而,隨著現代化作戰的需求,國家發展的同時,戰爭也在偏向於武器競賽,也就是說,人和武器都重要。 *****
正好比,一個人需要氧氣和水,人一旦離開氧氣會死,那麽幾天不喝水同樣也會死。所以,這就好比一隻優秀的軍隊,既離不開武器也離不開人。 *****
從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可以看出,當時在與美軍直升機對抗中,越軍早已經使用上了前蘇聯的SVD7.62狙擊步槍和蘇製德什卡M-1938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
而我軍在79年時,大部分戰士使用的卻是56式半自動步槍,隻有班長和副班長使用56式衝鋒槍,而連級部隊有的還在使用老舊笨重的重機槍。。 *****
在越南的教科書中提到,1979年越軍的正規部隊對我軍的傷亡比例並不大,反而大量的傷亡是被越軍遊擊隊打傷的,一隻十數人的小部隊,在地形的掩護下,在我軍必經的高山上架好機槍,便能夠輕易的遠距離壓製我軍一個連的兵力。 *****
如果碰到越軍人數再多一點,加上SVD配點輕迫,甚至能夠壓製我方一個營的兵力。麵對敵軍在高山上的瘋狂掃射,我方的56式根本無法壓製敵軍的小分隊。對此,在前期大量戰士在還沒有打出一槍的情況下,就在這種交叉的火力下壯烈犧牲。 *****
三、恢複軍校後帶來的影響 *****
恢複軍校後,中國軍方高層認為中越戰爭暴露出的軍隊整體規模過大、編製體製不順、官兵比例不合理,領導班子臃腫、年齡老化問題,於是決定大規模裁軍,實現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 *****
1980年代初期,中國軍隊開始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力求提高軍人的素質、技能。另外,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
1985年6月,中國軍隊11個大軍區精簡合並為7個,減少軍級以上單位30多個,中國軍隊總員額從1975年前高峰時的611萬,縮減到1985年的300萬。 *****
與此同時,自1982年至1985年三年期間,部分兵種陸續消失,比如鐵道兵、騎兵、基建工程兵等,新的兵種也相繼出現,比如海軍陸戰隊、模擬藍軍部隊、山地戰部隊、氣象兵、特種偵察兵等。 *****
1983年7月,中國正式組建預備役部隊; *****
1984年4月,組建陸軍合成集團軍; *****
1985年後,中國軍隊以步兵為主體的陸軍軍全部改編為由多兵種合成的集團軍。 *****
以往,中國軍隊陸軍並不包括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兵種。這些兵種以往自成體係,戰爭時臨時配屬給陸軍,缺乏一定的協調作戰能力。 *****
通過集團軍的組建,集團軍在突擊力和機動作戰能力上都大大超過了原陸軍軍,專業兵種的數量超過步兵,炮兵數量位居第一,裝甲兵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 *****
為此,1987年中共中央軍委明確提出部隊訓練要以合同戰役戰術訓練為中心,開始以合同戰術訓練為重點,力圖提高協同作戰能力、快速反應能力、電子對抗能力、後勤保障能力和野戰生存能力。 *****
自恢複軍校,啟動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後,軍隊軍事思想、戰法思想更加貼合實戰。這種變革也在收複“老山”、老山輪戰、山地攻防作戰中得到充分體現。 *****
雖然改革是痛苦的,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但是我軍能夠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立即調整軍隊不足,堅持走現代化、正規化道路,著實不易。它不僅需要安撫大量的老兵,而且還要保證軍隊的協調配合能力,在少走彎路的情況下,著力於讓軍隊煥然一新,走向現代化軍隊之路。 *****
對恢複軍校後的影響變化,我們有目共睹,然而,隨著科技時代的來臨,我軍麵臨的挑戰無疑是更加嚴峻的,中國周圍群狼環伺,各國虎視眈眈,想要不受他國欺負,隻有繼續走精兵、強兵之路。 *****
結語 *****
作為對越作戰之後的反思,雖然我們在前期打得並不如意,不過,我們的士兵都是勇猛頑強的,雖然有的戰士在異國壯烈犧牲,令我們悲痛不已,但是我們如今能夠做的,就是讓這些為國犧牲的可愛之人瞑目,讓我們其他活著的戰士少流血、少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