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年疫情教訓呼喚科學理性與專業主義

來源: 革命軍中馬前卒 2023-09-16 14:41: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082 bytes)

           中國三年疫情教訓呼喚科學理性與專業主義


 

(本文寫於2022年底)

   最近兩周,隨著中國政府停止“清零政策”、幾乎完全放棄對新冠傳播的防控,中國各地出現了新冠疫情的大爆發。根據各方消息,至少在首都北京市,大多數民眾已感染新冠病毒,包括醫護人員也普遍染病。而新冠也並非像流感那樣相對輕微,相反許多人出現明顯病痛反應。

    而中國本輪新冠大爆發導致的死亡率及死亡人數,暫時未有可靠的官方數據,但據傳北京市的殯儀館和其他喪葬機構出現大排長龍的情形,有人拍攝到屍體堆滿地麵。而天津、河北等地殯儀館也傳出類似影像。據此,可推斷出本輪新冠已導致中國出現大規模的“超額死亡”。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形,很大程度在於中國在實行長達近三年的高壓封控政策後,在未做充分準備、未製定必要的對策和預案情況下,倉促的停止防控,又值冬季新冠易患易傳期,導致了疫情高烈度的爆發。如身在北京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也在微博中承認本次放開“沒有準備好”(該條微博已刪除)。

    本次中國新冠大爆發,不僅直接帶來了大量病痛和死亡,也必然嚴重衝擊中國社會的生產生活秩序,對經濟民生造成重大損害。且如果疫情持續不停,乃至產生新的病毒變種,那可能造成更久和更難預測的災禍。

    而這一切,原本是可能完全避免或起碼部分避免的。相較於其他國家因管控疏鬆導致疫情爆發之初就四處蔓延,中國以驚人的動員和管控能力,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內,將疫情遏製在較小範圍,並數度臨近於將疫情完全撲滅。但與二十年前的SARS不同,由於新冠的傳染性和變異性皆更強,以及已在全世界傳播的現實,它並沒有因中國政府的高壓封控而完全消失。隨著封控的不斷延長和對民生的損害,中國的清零政策越發難以為繼。

   但中國完全可以在封控期間,通過科學方式研究病毒特性、研判疫情走向,以製定科學合理、兼顧抗疫與人權的防疫政策,而非像如今這樣毫無準備情況下停止防疫、完全放開。如確定新冠不會在短時間消失、無法永久以封控方式阻止傳播,就應當在封控期間即製定新的防疫計劃,逐步讓中國的防疫從“清零”轉向“共存”。

   如在開放之前,應當選準開放時機(如避免在病毒易感染和傳播的冬季開放);為老年人等易患新冠的重症群體接種可靠疫苗,及提前預備其他必要防護;儲備緩解新冠病痛藥物,保障新冠大爆發時藥品充足和及時配送;提前進行科普工作,指導公眾如何在感染後減輕痛苦和對生活影響,並辟除各種謠言;對醫護人員等特殊群體普遍感染後,如何維持公共機構運轉,製定應急預案、兼顧醫護和患者利益;集中人力物力於殯葬機構,以保障超額死亡人士順利而有尊嚴走完最後一程……這些都應早有籌劃和準備,而非到大爆發之後才倉促應對(甚至一些方麵迄今也沒有任何應對措施)。

   其實,不僅本次新冠大爆發暴露出了中國防疫的極大問題,三年來中國整個防疫過程,始終充斥著各種不足和弊病。而這些弊病的共同點,是粗放、混亂、應對滯後、不透明、極端化,根本上則是反映了防疫的非科學、決策的不理性,以及官僚主義壓倒專業主義的不良現實。

   正是因此,三年來中國的防疫出現了許多本可避免的損失與悲劇,且對國家和人民的損害迄今仍在持續。

    這是應該改變的,也是可以改變的。想亡羊補牢和避免未來重蹈覆轍,有很多事要做。而相對最重要且在中國現今體製下相對容易做到的,即是在防疫、公共衛生、重大災害議題上,要堅持科學和務實精神,並傾聽相關領域學者意見,並保障和尊重其獨立性,理性並審慎的製定防疫方案,以專業主義態度和手段因應危機。

     具體如何堅持科學理性,說來話長,簡而言之,即是要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在承認事實、常識、現實的前提下,分析和應對新冠或其他危機,而不能脫離實際和不顧客觀實在、憑主觀感覺隨意行事。

   對於疫病防治這樣複雜且專業性強的事務,傾聽和遵從專家學者的意見,是重要且必要的。而要讓學者發表客觀真實的意見,也要排除不必要的政治幹擾,以及確保其獨立性,才能令其放言無忌。在不同專家學者意見相左時,應允許各方充分辯論並公之於眾,再結合相關領域其他學者評議、結合公眾意見,選擇相對最合理的意見推行。在政策推行中也要由專業人士主導並排除官僚權力不當幹擾,還要根據現實變化不斷修正政策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在包括公共衛生在內的科學領域落後於許多發達國家,自身相關經驗也不甚豐富,本國學者也由於各種原因存在局限。因此,廣泛了解和融匯世界各國(尤其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權威學者意見和疫病防治政策,再比照本國現實,取菁去粕,是達成防疫及應對各種危機“最優解”的不二法門。

    當然,在秉持科學理性及專業主義同時,也不能走入機械的遵循專業教條、唯科學而不顧人性的歧途,相反必須要把保障人的權利權益作為目的、堅持人道主義的原則和底線。

    相對於解決中國在新冠疫情中暴露出的其他弊病,如與民主法治有關的問題,正視和解決非科學、非理性、排斥專業化造成的損害和危機,是涉及利益紛爭較少、較容易推進的。但即便如此,在如今中國的政治環境和社會風氣下,想實現也將是頗費周折的。

    如果不能弘揚科學理性、遵循專業主義方式處理危機,那中國因新冠造成的危機及其他衍生問題,將繼續困擾中國。未來的中國再發生類似乃至更大危機,也完全可能重蹈這幾年的覆轍。因此,無論為了解決燃眉之急,還是著眼未來而未雨綢繆,相關各方都應早日行動,讓科學理性之光照亮前路,以專業化手段走出危機,避免近日的混亂延續不休,也不要讓三年來種種悲劇在未來中國重現。

所有跟帖: 

在國內的很多網站, 理性中立客觀, 略稱“”理中客”, 是一個含有嘲諷意味的稱呼。 -obama_北美101- 給 obama_北美10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6/2023 postreply 18:58: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