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 紅軍軍歌《三大紀律》:曲調流轉自德國練兵曲

 
 
  • 紅軍軍歌《三大紀律》:曲調流轉自德國練兵曲
 
2010年03月31日 11:36 來源:荊楚網--楚天金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提要

  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和中國台北代表隊先後步入會場時,為何現場分別奏響的同是那熟悉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旋律?解放軍第三三○三工廠(其前身為張之洞的漢陽兵工廠)所保留的曆史檔案中,一首誕生於張之洞時代的廠歌,其旋律為何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如出一轍?

  近日,解放軍第三三○三工廠企業文化辦公室在挖掘“漢陽造”文化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曆史事實。

  曆史謎團:“紅色軍歌”作者是誰

 

 

  “你們知道嗎?家喻戶曉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最初是來源於漢陽兵工廠的廠歌,也是‘漢陽造’。”昨日,年近六旬的程少華老先生的一番話,讓正在挖掘、整理“漢陽造”文化的解放軍第三三○三工廠企業文化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大吃一驚。

  程少華先生是老紅軍後代,他的父親程添福(已故)解放後曾是解放軍第三三○三工廠首任廠長,而該廠的前身正是張之洞創辦的漢陽兵工廠。受父親的耳濡目染,程少華了解到很多漢陽兵工廠的曆史。

  被譽為“紅色經典第一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國內幾乎家喻戶曉,多年來久唱不衰。然而,說起它與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的聯係,卻鮮為人知。

  眾所周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最早是由毛澤東提出來的。井岡山時期,許多紅軍戰士來自舊軍閥軍隊,帶著舊軍隊的壞習氣,這引起了毛澤東的憂慮和思考。他深感紀律不嚴,將威脅紅軍的生存。1928年春,毛澤東就為井岡山時期的工農紅軍提出了三條紀律;同年夏,毛澤東又提出了六項注意。1929年以後,又增添了兩項注意事項,這就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起始。

  不過,當時頒布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隻是相關規定的條文,並不是帶有韻律的歌詞。它多是被當作標語口號、布告被張貼宣傳。直到紅軍長征到達陝北以後,才被譜寫成《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廣為傳唱。由於歌詞形象地把軍隊紀律概括在裏麵,曲調雄壯又有力,非常適合隊伍行進時齊唱,很快在紅軍戰士和群眾中傳唱開來,其後曆經紅軍、八路軍、新四軍、人民解放軍等時期,且一直長盛不衰。

  新中國建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於1950年和1957年,兩次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詞進行修改。1957年出版的《解放軍戰士》雜誌第14期上,正式刊登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標準歌詞,也就是現在所唱的歌詞。

  但是,幾十年來,這首歌的詞曲作者到底是誰,卻沒有人能說得清。

  追溯源起:軍歌源自兵工廠廠歌

  1973年3月26日,曾擔任過湖北省委副書記、省政府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民政部顧問等職的程坦給周恩來總理寫信,稱自己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填詞者,並詳細說明了填詞經過。1978年4月和1980年1月,總政文化部先後派專人對這首歌曲產生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匯集了有關資料證實,程坦就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填詞者。

  至於曲調,當時程坦借用的是鄂豫皖蘇區流行的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譜;然而該民歌也是借鑒了其他曲調。一追溯,是馮玉祥部隊的《練兵歌》。但是,進一步考證,《練兵歌》同樣是根據已有的曲調重新填詞的。

  那麽,它的曲調又來源於哪裏?

  原來,馮玉祥部隊的《練兵歌》曲調來自於張作霖的《大帥練兵歌》;而《大帥練兵歌》曲調,則來自於漢陽兵工廠。

  據說,這首歌的曲調最早出自於德國的《德皇威廉練兵曲》,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辦漢陽兵工廠時,用此歌留曲改詞重新填寫了洋槍軍匠歌——《大帥練兵歌》,也是最初的漢陽兵工廠廠歌。

  公元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清朝新式陸軍開始在天津小站編練。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張之洞以其護軍營為基礎編練新軍,以後陸續擴編,至1904 年,按陸軍部新營製編為一鎮一協,共16104人,大部駐紮武漢三鎮,少數駐京漢鐵路沿線。期間,清帝國決定放棄武術,請德國人擔任部隊的軍操教練。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張之洞按《德皇威廉練兵曲》的曲調,親自為湖北新軍編寫了《大帥練兵歌》。在當時洋務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清兵們高唱著行進感極強的《大帥練兵歌》操練“兵式體操”,景象看上去頗為振奮。

  奧運會上:兩岸同奏一個旋律

  令人稱奇的是,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23屆奧運會上,當中國體育代表團步入會場時,現場響起了中國人十分熟悉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旋律。接著,中國台北代表隊入場,《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曲調再次響起。這個細節讓當時收看節目的許多中國觀眾大吃一驚:奧運會組委會的官員是不是搞錯了?“其實,隻要弄清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的身世起源,就不覺得奇怪了。”程少華先生說。

  原來,在張之洞的《大帥練兵歌》之後,這首歌又被後人稱為《北洋軍軍歌》,北洋軍閥各派係軍隊、國民革命軍也都曾用此曲填入新詞,成為新的軍歌。

  那麽,這首歌又是如何傳到了千裏之遙的井岡山?而後成為“紅色軍歌”的呢?程少華先生介紹,他曾聽父親講述,八一南昌起義時,有近500名漢陽兵工廠工人糾察隊員參加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也就把這洋槍軍匠歌帶到了井岡山,最終成為中國人民熟悉喜愛的旋律。

    記者胡誠 通訊員戴旻珈 李德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