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與智商
我是在上大學期間才聽說“智商”這個名詞的,那時把它理解為“聰明”的代名詞,我曾經自己給自己測試過一次,智商不高。出國後不久又聽說了“情商”這個名詞,我把它理解為社會交往能力,並且把“智商”這個名詞重新理解為學習和理解自然科學的能力。如果我對這兩個名詞的理解有誤的話,還望大家多多指點迷津。
1991年11月1日,盧剛持槍殺人,在北美華人社會中造成了極大的震動,由此引發了一場持續數年之久的關於智商和情商的大討論。大家普遍認為,盧剛是一個智商非常高的人,能夠從CUSPEA考試中脫穎而出,絕非等閑之輩。然而他的人生卻是一個悲劇的人生,終生生活在極端的痛苦之中,為什麽?大家普遍認為他的情商太低,不擅長與人交往,人際關係非常緊張,弄得周圍的人都很討厭他,也弄得他自己很沮喪,總覺得別人都在欺負他。我們知道,世上大多數事情並不是三加二等於五那麽簡單明了,都是很複雜和模糊的,有時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較起真來,怎麽都過不去。盧剛不惹人喜歡,很多事情就過不了關。他總覺得自己很聰明,工作生活不順利都是別人欺負他的緣故。於是總是怨恨別人,最後走上了極端。
人非聖賢,沒有什麽人是天才,所謂的天才都是勤奮努力所換得的。CUSPEA考試那麽難,競爭那麽激烈,要想脫穎而出,必須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有道是讀書可以把人讀傻,如果除了讀書之外什麽都不懂,不知不覺中人就走樣了,變成了象盧剛那樣學習成績極好、卻不懂人情世故的不正常的人。這種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在社會上普遍吃不開,最好隻在底層當個“高級民工”,而想要領導好一個團隊,門都沒有。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隻會與人交往,不懂科學技術,也很難有遠大的前程。隻有那些既懂技術又擅長與人交往的人,才前途無量----但這樣的人在技術上很難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因為一個人的智力總和是有限的。
結論是,上大學期間,學習最好的人往往許多都是些書呆子,人生並不成功。學習最差的人,業務實力太差,人生也不太成功。隻有那些學習中等水平的人,日後才大有作為。例如,美國原子彈之父,曼哈頓工程主持人,奧本海默,是一位二流水平的物理學家。而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費米,僅僅是奧本海默手下的一位員工。
盧剛事件發生後,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裏,我很認真地觀察了我周圍的中國人,我發現,凡是通過考試出國的人,平均來說,在海外奮鬥的結果都很平淡。而通過其它途徑出國的人,平均來說,都比考試出國的人成功一些。所以建議大家在養育後代時,不要太注重考試成績,不要把孩子們逼成書呆子,要鼓勵孩子們全麵發展,善於與人交往,智商和情商的發展並重。
(張又普初稿於2014年7月12日)
本文附有2份插圖,還有簡體字和正體字兩種版本,如果想要圖文並茂的pdf版,請電郵"wahaha_us@yahoo.com"。
資料鏈接:
盧剛:https://baike.baidu.com/item/盧剛事件/3511168?fr=aladdin
CUSPEA:https://en.wikipedia.org/wiki/CUSPEA
奧本海默:https://baike.baidu.com/item/羅伯特•奧本海默/4771793?fromtitle=奧本海默&fromid=489072&fr=aladdin
費米:https://baike.baidu.com/item/恩利克•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