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馬洪線的曆史、現狀,以及毛澤東對麥克馬洪線的態度

來源: 競選 2023-09-03 15:01: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8447 bytes)

麥克馬洪線(英語:McMahon Line)是英國探險家印度測量時於英屬印度西藏邊境劃的一條分界線。該線以英國外交官亨利·麥克馬洪爵士命名,因為他曾於1914年主持了西姆拉會議。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處,大致沿分水嶺和山脊線至雲南獨龍江東南的伊素拉希山口,將傳統上被認為屬於藏區、約9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劃給印度緬甸

1914年3月西姆拉會議進行期間,英屬印度外務秘書麥克馬洪在德裏和西藏噶廈代表秘密換文,約定若英國可促使新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府準許西藏獨立,條件是西藏將認可形同割讓部分西藏土地的麥克馬洪線,此即《西姆拉條約》。[1][2]會議的中方代表陳貽範在此條約草案上簽名,但也聲明正式簽約需獲中央授權,後來袁世凱政府電令陳貽範取消“草簽”,既然中國不承認麥克馬洪線,因此當時英國政府承認西姆拉會議沒有產生中國作為締約方的協定,[3]藏方簽約雖然是正式的,卻因為中國沒有接受讓西藏獨立的《西姆拉條約》,亦對麥克馬洪線存在爭議。[4]

麥克馬洪線並不是一條畫在分水嶺上的邊界線,全線有7處被河流穿越,為中國與印度、緬甸的關係留下後患,由於各國對麥克馬洪線的理解不一,造成多次衝突,例如中緬之間產生獨龍江歸屬之爭,中印之間產生克節朗河流域歸屬之爭,以及中印緬三國交界是位於底福山口,還是塔廬山口之爭。總體而言,印度、緬甸都認為麥克馬洪線是既定的曆史疆界,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不承認其法律效力。

曆史[編輯]

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達旺是一個商業重鎮,19世紀時為西藏噶廈政府所控製。為了確保商業利益,已經控製西藏周圍所有地區的英國與清朝及西藏政府簽訂多個條約,確保開放通商。1907年英俄協約中,為了平衡利益,避免衝突,英俄規定關於西藏的事務兩國都必須通過中國政府進行協商。1910至1912年,清朝與西藏關係惡化,清軍攻入並占領西藏,十三世達賴喇嘛流亡印度。清廷將西藏由理藩院轉為內務府管轄。這一事件,以及隨後的辛亥革命清朝覆滅,使得英國擔心失去這一商業重鎮。1913年,西藏政府驅逐原清廷官吏和駐藏清軍,十三世達賴回到拉薩宣布西藏完全獨立,西藏局勢進一步複雜化。

1913年10月,西藏噶廈、英印政府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舉行三方會談。西藏的立場是要求承認和保證其完全完整的獨立地位,中華民國政府堅持西藏是中華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國則以劃分外藏內藏的方案進行調和,並據此達成一個三方協議草案,草案地圖中同時畫出內藏與外藏及西藏與中國其他地方的邊界,並未畫出西藏與英屬印度的邊界,這些標繪在麥克馬洪爵士提供的地圖上界線籠統地被稱為麥克馬洪線[5]

 

現在所稱的麥克馬洪線,是特指從依索拉希山口伸向不丹的一段,西姆拉會議上沒有隻言片語討論過它,它隻是出現在英國保存的地圖上,而西藏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應該保留的原件地圖至今不知所蹤,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對麥克馬洪線的態度是一個迷,但是從許多聲明宣言中可見,中華民國是不知道有這樣一條中印邊界線的。對於《西姆拉條約》,是英國政府背棄自己在英俄條約中承諾的義務,非法與西藏政府代表簽訂的,中華民國政府始終堅決拒絕承認。[6]

英國政府在1914年後就不提麥克馬洪線,但是1935年植物學家F·金敦·沃德在西藏被捕事件導致英國政策變化。沃德未經拉薩政府批準由達旺進入西藏,藏方逮捕了他,並向當時訪問拉薩的駐錫金政務官弗雷德裏克·威廉姆森抗議,沃德則稱西藏在達旺的宗本允許他入境。英屬印度外事秘書歐拉夫?卡羅因此下令搜集關於邊界的檔案,重新發現了當年英藏同意的麥克馬洪線。卡羅要求接替威廉姆森(在任上去世)的巴蒂上尉確認沃德是否越過地圖上的紅線(指麥克馬洪線)進入西藏,藏方則稱紅線並未改變,沃德遠遠越界。[7][5]

直至1947年印度獨立以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邊境問題一直都是懸而未決。

現狀[編輯]

1959年11月7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麥克馬洪線西藏段稱為實際控製線。時至今日,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但仍同意以此線為臨時邊界,要求印度巡邏隊不可越過,中國巡邏隊也不越過。中印兩國自1962年戰後的一係列爭端,都與對麥克馬洪線不同認識有關,因此麥克馬洪線西藏段亟待雙方共同勘定。

由於印度政府強烈要求全部爭議地區,結果由於這條邊界引致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兵占領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地區,印度雖得到美國及蘇聯的支持,仍然戰敗。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在戰爭中勝出,卻單方麵撤退到戰爭前的控製線,表示希望印度承認主權爭議並與中方開展邊界談判,以山峰的連線作為勘界標準,試圖重新劃界。但由於印度認定麥克馬洪線就是申索藏南地區的合法依據,因此再度占領藏南。使印度得以繼續控製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地區。

1987年印度國會通過法令,正式將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印爭議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之為藏南)和印緬邊界一些地區合並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印爭議地區的麵積占該邦總麵積的80%。目前,印度已有30萬的移民屯居在這個爭議的邊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後如果再提出邊界問題,如何處理這些移民將有頗大困難。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的邊界線北段,屬於麥克馬洪線向東的延伸,其論據是這段邊界與麥克馬洪線同屬於英國殖民當局單方麵製訂的、沿分水嶺和山脊線劃定的邊界,傳統上被認為的中國領土包括今緬甸北部的野人山地區。1941年6月18日,重慶國民政府英國政府達成協議,雙方以麥克馬洪線走向為基礎另行劃定滇緬路南段中緬邊界。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延續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將中英1941年條約線訂為中緬邊界,稱之為習慣邊界。今日中印實際控製線與此線走向比較相近,但並不重合,時常因為勢力的變化而往前或後退。

麥克馬洪線經過許多高寒、偏僻地帶,這些地方中印雙方都沒有駐軍,而是派遣巡邏隊定期交替巡邏。在一些雙方都巡邏到的過渡地帶,中印軍隊都會試圖留下標記以宣示主權[8]。雖然雙方均尊重實際控製線並建立溝通製度,但由修路或軍隊巡邏而引起的邊境對峙和衝突也時有發生[9]

2023年3月14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承認麥克馬洪線是中印邊界線。[10]

 

 

毛澤東的態度[編輯]

我們現在把這個問題拖著,拖到印度人民,就是你們這些人組成了中央政府,跟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斷絕了關係,那時和你們訂一個條約,把這條線以南九萬平方公裏的那些地方給你們。如果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政府,不管是尼赫魯政府也好,現在的英迪拉·甘地政府也好,或南布迪裏巴德的政府也好,我們一寸土地都不讓。將來印度革命人民建立了政府,那麽全部給你們。你們看這樣做好不好?我們就這麽一個方針。……我們並不想要這九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些話我和高士也講過。高士實際上是替尼赫魯打交道的。我們告訴他,他有一點好處,他在莫斯科會議上還說了中國的好話。[11]

我們兩國總是這樣鬧下去也不行嘛,總有一天要搞好一點嘛。……邊界問題就沒法談。那個什麽麥克馬洪線我們不能承認,但是還承認它是實際控製線。[12]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9%BA%A6%E5%85%8B%E9%A9%AC%E6%B4%AA%E7%BA%BF?

 

所有跟帖: 

袁第一民國和蔣第二民國,藏區的核心衛藏屬自治狀態,中央政府無駐軍,代表數次被驅逐。1951年解放軍進藏拿下一百萬平方公裏 -申芝堂主- 給 申芝堂主 發送悄悄話 申芝堂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3/2023 postreply 16:30: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