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史:美國作為“全球最強國家”。從阿拉斯加 (1867) 到歐洲 (1917)

來源: 唵啊吽 2023-08-30 07:09: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2984 bytes)

介紹

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美國於1867年登上全球政治舞台(比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後的1871年德國登上全球政治舞台早了四年)。這兩個帝國國家同時在歐洲和舊時代時代時代大陸以外的現代世界的徹底變革過程中發揮了性影響力的政治。 1867年的作用,華盛頓從俄羅斯購買了阿拉斯加(盡管有說法稱俄羅斯隻是租用了阿拉斯加99年),1917年4月,美國法國和英國方麵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俄羅斯二月/三月革命後)1917年),並於1918年秋在西線徹底擊敗德意誌第二帝國,同時直接導致其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的國家。

1867年至1917年的曆史時期,是國際關係和全球事務中(迄今為止)非同尋常的競爭時期。全球政治的要點實際上是華盛頓充分利用了時間和全球地緣政治形勢。意義在於,美國更重要重要的廣泛的地緣政治野心自十八世紀末以來就得到了世紀。然而,美國愛情各州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衝突導致了1861−1865年的美國內戰,隻是推遲了美國地緣政治的進一步擴展。, 1865年之後,華盛頓的地緣政治前進政策重新受到推動,與建立在商業和領土收購基礎上的全球帝國的舊類型相比,工業化和金融階段成為重要因素。

美國這種新型全球帝國主義實際上始於1898年對西班牙(實際上是西班牙殖民地)的戰爭。許多研究美國曆史和全球政治的專家都會說,1898年實際上是美國外交的政策轉折年,華盛頓開始推動建立美國的全球帝國。與此同時,華盛頓正在增強其海軍力量,並實施占領某些前哨基地的戰略,然後在華盛頓上爭奪在太平洋和中美洲及加勒比海擁有軍事霸權。

美國在太平洋的拓展

英國船長詹姆斯·庫克的探險活動吸引了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貿易運輸。因此,美國水手於1784年經合恩角(智利)開始航行。

1867年,美國從俄羅斯手中收購了阿拉斯加,這是華盛頓納入戰後恢複帝國政策的第一個明確舉措。必須明白,對於美國的地緣戰略政策來說,阿拉斯加既是通往加拿大(作為美國一部分的走廊,也是通往亞洲(實際上是日本和中國)的後門事實上,華盛頓政府,認為被英國(加拿大)控製的北美最終,如此圍堵,將被迫加入美國。

因此,加拿大加入聯邦將實現美國作為大陸帝國的最終地緣政治夢想。然而,實施這一設計的最終實際障礙是加拿大人自己反對這樣的夢想:首先是聯邦在1867年反對,其次是1869年起哈德遜灣公司購買了魯珀特土地。美國關於加拿大的帝國夢想是在1870年,當時加拿大吸引了馬尼托巴省,隨後又於1871年(正好在1870−1871年普法戰爭)吸引了不列哥倫比亞省加入新自治領(在英國的支持下),從而阻止了美國向北的地緣政治野心。自美國內戰以來,美英在北美(巴拿馬格魯-撒克遜-法國)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已源於1871年年《華盛頓條約》。在那之後,

對於華盛頓來說,阿拉斯加是美國滲透到亞洲東北部(西伯利亞)的合適橋梁,特別是向日本延伸的阿留申群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爆發了所謂的阿拉斯加邊界。換句話說,1897年對基昂代克金礦的搶奪使物資接近戰爭階段。在衝突期間,加拿大擔心其西北邊境會發生衝突。被美國奪走。然而,一個反加拿大的政治法庭,其中英國法官持有最具決定性的一票,支持了華盛頓在1903年要求的邊界線。這就是美國阿拉斯加如何獲得直到迪克森入口的“附錄””。

 

然而,自19世紀中葉以來,夏威夷群島一直是通往亞洲(韓國、日本、中國)的重要跳板。英國、法國和美國之間一直存在競爭,這種競爭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美國與本土夏威夷然而,當美國於1867年吞並中途島(同年購買阿拉斯加)時,華盛頓嚴重向法國和英國的東方影響力邁進

夏威夷群島是山姆大叔帝國主義名單上的一個。 1842年,美國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控製了夏威夷,華盛頓分享了英國從中國出口的專利權。

這是1875年簽署的一項商業條約,實際上使夏威夷王國成為美國的受保護國(殖民地)。此外,1887年,華盛頓獲得了夏威夷珍珠港作為加煤站和未來的海軍基地(太平洋上最大) 1893年,夏威夷群島的吞並進入了最終階段,當時,美國政府支持了下麵的一些糖料種植園主與檀香山改造一起推翻了夏威夷群島君主製(政變),並為美國國家利益建立一個共和國的服務傀儡。太平洋地區。

隨著1898年美西戰爭(由華盛頓挑起)的爆發,這些島嶼於1898年正式被美國吞並。由於西班牙輸給了美國,太平洋威克島被吞並,而太平洋關島和防疫則被割讓給美國因此,建立了一條從加利福尼亞到跨太平洋航線的直接漁業。幾年前,即1878年,美國在南太平洋的立足點建立在薩摩亞群島的帕果帕果,英國和德國也曾在1899年該條約解決了困難,該條約將薩摩亞群島劃分為德屬西薩摩亞和美屬東薩摩亞

美國海軍於1854年強行“開放”日本????列島,1882年強行“開放”朝鮮半島,與美國建立經濟(貿易)關係,並賦予美國在該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華盛頓於1878年獲得帕果帕果灣(薩摩亞),並於1898年進行大吞並,使華盛頓完成了對中國的“生命線” 

必須強調的是,就而言,美國拓展的主要成就是1898年美西戰爭的成果:防禦、威克群島和關島,它開辟了直接滲透到中國和東南亞的路徑,這些地區作為太平洋資本投資和尋求從經濟金融剝削該地區,已經成為國際困難的焦點。美國銀行家和在該地區開展業務的鬥爭得到了美國政府的直接支持。這句話是說,他們將確保向中國開放“門戶”,以確保中國和東南亞應提供巨大的創業機會。這是1900年美國的一項秘密政策,目的是獲得中國福建省三沙灣(位於福爾摩沙/台灣對麵)的租賃使用權,但沒有成功。

然而,主要是20美洲在亞太地區的殖民主義在爭奪帝國主義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方麵超過了西歐列強。然而,美國的焦點集中在滿洲地區。有美國官員,例如駐奉天總領事威拉德·斯特雷特(Willard Straight),將在滿洲省宣傳美國的“新西部”(“老西部”是從阿巴拉契亞山到加利福尼亞/太平洋的境內)。中國的“新西部”由美國企業家打造和政府擁有和管理的鐵路覆蓋。因此,美國通過對滿洲的類似殖民計劃卻遭到了日本和俄羅斯的阻止,日本和俄羅斯於1907年和1910年因為兩個條約瓜分了該地區。

美國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的政策帝國   

19世紀中葉以來美國貿易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地區是中美洲(主要是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島嶼。

美國占領古巴統治西班牙殖民地的起義,導致華盛頓於1898年與西班牙開戰,並於1898年和1903年對波多黎各和古巴建立了保護國1906年至1934年,加勒比海和中美洲經曆了一係列美國的幹預(多米尼加共和國、海地和尼加拉瓜)。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丹麥於1917年強製將維爾京群島出售給美國。與此同時,美國向格蘭德河以南的交通政策導致了1914年和1916年對墨西哥的兩次軍事幹預均告失敗。

必須明確地了解,美國政府在1846年至1848年期間奪取了墨西哥的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到1912年,墨西哥的其餘省份被吞並。因此,大約60%的墨西哥土地被納入美國境內。美國的糧食下限為今天獨立的墨西哥州(墨西哥合眾國)的 40%。

在墨西哥,美國的土地、礦業和石油公司一直與西歐在該地區的地緣政治和金融經濟利益競爭,並於1880年代滲透到該國。 然而,所有這些都受到了1911年墨西哥革命的民主、革命產生了一項影響了墨西哥經濟反國家化的計劃。為了保護美國在墨西哥的發展主義利益,28美國總統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1913−1921年)下令對墨西哥進行兩次軍事幹預。第一個是1914年向坦皮科和韋拉克魯斯派遣的占領軍。 1916年觀看格蘭德河進入奇瓦瓦州、科阿韋拉州和新萊昂州領地的懲罰性遠征。 然而,這兩次軍事侵略行動激起了墨西哥人民更強烈的反抗,並幫助德國在墨西哥的政治影響力開始,並於1917年達到頂峰。

1898年美西戰爭後,西班牙將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並又於1903年將古巴納入美國的受保護國。英國與其他歐列西一樣,對有關島嶼的事務對加勒比海非常感興趣。然而,倫敦通過1901年的《海-龐斯福爾特條約》認識到該地區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該條約使美國可以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自由發展。事實上,該協議的實質是,巴拿馬運河已經建成(自1914年起)年開始運營),但由美國獨家擁有和控製(在峽穀運河之前,華盛頓遵循與哥倫比亞相同的模式從哥倫比亞轉移了巴拿馬。在夏威夷親美“有色”革命之前)。

就美國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的貿易發展方麵政策而言,這種帝國霸權的基礎是相同的:1823年的門羅主義,明確以“美國對美國人”為口號,在拉丁美洲地區美帝國主義。(沒有西歐幹涉)暗示將拉丁美洲視為美國的專屬勢力範圍。盡管如此,1861−1865年的美國內戰首先推遲了華盛頓在拉丁美洲的帝國主義發展政策,但1823年的門羅主義卻傾向被擱置和遺忘。

1862−1867年間,法國出於地緣政治的目的,試圖在墨西哥建立一個殖民國家(帝國),這實質上開啟了巴拿馬運河的運河工作,但法國工程師、運河建造者費迪南德·德·萊塞普斯(費迪南德·德·萊塞普斯)蘇伊士運河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關鍵在於,華盛頓將巴拿馬運河理解為“實際上是美國海岸線的一部分”,正如美國第十九任拉瑟福德·B·海耶斯總統(Rutherford B. Hayes,1877−1881 年)在 1879 年這麽說。然而,根據 1903 年與巴拿馬(與哥倫比亞分離)租用的條約,美國永久租用巴拿馬運河區。該區域寬 10 英裏,被運河一撤二,與蘇伊士運河不同,運河有船閘。

1895年,華盛頓介入了英國與敘利亞的邊界問題,並宣布美國“在這部電影中大陸上擁有實際主權”(美國國務卿奧爾尼語)。然而,英國放棄了這一論點。正是哥倫比亞滿足美國擴張主義要求而峽穀和開發巴拿馬運河(現在哥倫比亞境內)的政策導致了1903年的叛亂(得到華盛頓的啟示和支持,就像夏威夷群島的情況一樣)導致了巴拿馬和哥倫比亞強行分離。政變後美國政府保證巴拿馬的正式政治獨立,但事實上,該領土已成為美國的殖民保護國。

美國在加勒比海主導地位主導的曆史時期(自1898年以來)在多次政治鬥爭中奮起反抗,要求結束戰爭。在此期間,1934年至1938年墨西哥的統治運動推動美國采取撫慰安拉政府同時,美國也有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包括加勒比海地區債務的拉丁美洲事務至少進行著秘密或間接的聯係,但他們的做法是1823年門羅主義的路線進行的但是原因,他們將原來的學說改為靈活的“睦鄰友好”政策。然而,1945年之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新的政治角色開始生效,導致美國廢除了1823年的門羅主義。

最後的話

《倫敦泰晤士報》預測,1898年美國在軍事上對西班牙海外帝國取得決定性勝利後,美國將在全球政治和世界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而這主要以英國的利益為代價。

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成為全球強國。保衛戰爭的根源是古巴島獨立的鬥爭,另外華盛頓以犧牲西班牙殖民地為代價來實現美國的經濟和帝國野心。 華盛頓古巴叛軍,古巴叛軍於1895年發起了第二次反對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華盛頓(誤)利用了美國緬因號戰列艦(假旗)的神秘爆炸事件美國遠征軍(後來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在其中駐紮)在古巴島和波多黎各領土上擊敗了西班牙地麵部隊。西班牙最終於1898年底投降。波多黎各被割讓給美國,而古巴則受到因此太平洋的影響關島(島嶼)也被割讓給華盛頓,而防疫則被美國以2000萬美元購買。從本質上講,戰爭增強了美國成為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同時也增強了美國加勒比海地區的主導影響力。

*

讀者注意:請點擊上麵的分享按鈕。在 Instagram 和 Twitter 上關注我們並訂閱我們的 Telegram 頻道。請隨意轉發並廣泛分享全球研究文章。 

Vladislav B. Sotirovi? 博士是立陶宛維爾紐斯的前大學教授。他是地緣戰略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他是全球研究的定期撰稿人。

穀歌翻譯History of American Hegemony: USA as “Global Greatest Power”. From Alaska (1867) to Europe (1917)

所有跟帖: 

什麽亂七八糟的 -湖上散人- 給 湖上散人 發送悄悄話 湖上散人 的博客首頁 (42 bytes) () 08/30/2023 postreply 19:30: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