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是上個世紀,華裔女作家韓素音女士,訪問中國時,就聽說她曾經寫過一本關於四維空間的書。從那時起,四維人這個詞匯就印在了腦子裏。四維人是何概念?是什麽樣子?我卻不知道。
後來了解到人們對於四維的理解有很多,一般情況,時間也被認為是一個維度,因此我們其實是四維時空人。但是四維時空人與四維人,顯然還不是一個概念。我們所說的四維人,是指四維空間的人而不包括時間。那麽,什麽情況下,可以認為是四維空間,和四維人呢?有研究者認為,這空間的第四個維度,可以認為是長、寬、高的和:深度。這個深度,是指從宏觀到微觀的一種深度。
話歸原題,可能是太牽強附會,我真的是在一次騎乘毛驢的經曆中,冥冥中感覺到了那種深度。我個人認為,自己做了一次4維人,那就是在聖島參加的騎驢爬山,那真是可以稱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提起希臘的聖托裏尼島,人們一定會列舉伊亞島神奇的日落、藍色的圓頂教堂和浪漫的全島風光,還有夢幻般的伊亞落日。這一切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使該島成為希臘諸島中最引人入勝的度假勝地,旅遊的天堂。
乘坐小船依次上島,藍天、白雲、可愛的倚山而建的藍色建築,讓遊人如醉如癡。但對我來說,最美的還是這裏的大海,愛琴海!從希臘神話開始,有多少藝術家,為這片大海抒情寫故事,吟唱讚美詩,描繪出傳世的傑作,她的碧波漣漪似乎在傳唱著千古的頌歌。在她的魅力麵前,我歎為觀止,自知才疏學淺,就把此“創作”交給才子佳人們去做,我還是先去玩一玩吧。
於是,最讓我興奮難忘的就是騎驢登山的體驗。當人們登上聖島以後,熱愛美麗漂亮的女士們都爭相在美景的烘托下,盡力展現她們的五彩繽紛的巾裳羽衣和阿娜的身姿;中高年的遊客們為了時間和體力,紛紛踏進了登山纜索車;而我既不年輕也無外貌,但還"廉頗老矣"尚能步行。早就聽說島上可以騎驢,何不一試。途中遇見了幾位工作團隊的同僚,沒想到意外地目的一致,立刻"桃園結義",結為"患難"的驢友。下圖:來自美國的團隊好朋友艾蓮的颯爽英姿。
還好出發時,我沒有忘記抓拍了一張。等我們到達時,"驚險"讓我們都忘記了拍照,即沒能留下"到此一遊",也沒有做到"一騎紅塵妃子笑"。我真是糾結呀,那照片應該是我啊,我咋就沒有留下一枚如此珍貴的瞬間呢!
我們在一條登山小道的狹窄路口購買了騎驢乘券,等待下山的一列驢子返回。當驢子小隊出現在麵前,我們被驢子們的身軀高大驚呆了,那可不是古詩裏描述的西風瘦馬或者是著名畫家黃胄所畫的阿凡提大叔的驢子形象。那可是雄壯無比,渾身毛皮錚亮的”高頭大驢”。在當地的“彪形大漢”的幫助下,我們好不容易爬上了高高的驢背。然後我們6名一組跟著向導出發了,向著那令人向往的山頂開始了攀登。
狹窄陡峭的山間小路上,時時有下山的驢隊和我們擦肩而過,我們需要忍受裸露的雙腿時不時地被自己騎的驢子和相遇驢身的碰撞。我們挺胸抬頭,雙手緊握馬鞍,那個用力的程度不亞於第一次上高速公路考駕照時緊握方向盤的情景。伴隨著高度,崎嶇的山路的角度愈發險峻,我們更加用力抓著馬鞍,目光卻不忘時左時右,掃視上下。真是上麵有山,下邊臨海,騎下是驢,形成了一個三維的世界,(不!是四維,還有我們暢想的思維境界)。
隻感覺到眼睛不夠用了,又要臨風望海,又想憑山觀景,還欲仰望天空。那種從未有過的緊張加好奇,讓人興奮的體驗,難以言述。彷佛忘記了時間和空間,欣賞著那山/那海/那風/那空氣的情景交融。隻聽向導的大聲一叫,我們意識到終於到達了山頂。此時我們已經緊張得汗流浹背,雙手也是汗水淋淋。於是,不舍地拍拍辛苦的驢子,翻身自己跳下了驢背。那感覺真是棒,至今難忘。
下圖:我遇見的來自故鄉的朋友們,感謝他們的友情。
上圖:當我迷路的時候,熱心幫助我的希臘姑娘。
在發此文的時候,本地的國際新聞正在報道,關係到世界經濟命脈的兩大運河,最近好像又出了麻煩(缺水,事故),但願早日結束,不然的話,全球的運輸機製……令人擔憂。
參考:
參考:
參考:我環遊世界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