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俄烏戰爭爆發前夕)舊文再發:烏克蘭危機與大俄羅斯擴張主義

來源: 革命軍中馬前卒 2023-08-18 08:12: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048 bytes)

                   烏克蘭危機與大俄羅斯擴張主義

 

    近日,烏克蘭東部地區局勢再度升溫。一方麵,是俄羅斯正在俄烏邊境大規模集結兵力,並扶植烏東的親俄地方政權及武裝;另一麵,是美國、歐盟及北約組織對俄羅斯發出強硬警告,烏政府軍也在積極備戰。一時間,烏東戰雲密布,大有爆發大規模戰爭之勢,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而國際社會的評論多指向普京政權的強硬與好戰、俄羅斯與北約的對抗,卻忽視了這次危機反映的一個重要問題,即大俄羅斯擴張主義勢力在俄羅斯的崛起和日益得勢。

 

    大俄羅斯擴張主義者(又可稱為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者,也被中文互聯網慣稱為“皇俄”,為方便起見以下也以“皇俄”簡稱)是當今俄羅斯一股重要的且處於上升階段的政治勢力。他們主張俄羅斯收複原屬於俄羅斯帝國時期統治範圍的領土,重拾帝俄時期俄羅斯的輝煌。

 

    俄羅斯特種部隊“格魯烏”前上校斯特列科夫,即是“皇俄”代表人物。斯特列科夫聲稱俄羅斯應該“一路向西進攻,打到當地老百姓自發反對我們的地方就停下,剩下的就不是我們的土地了”。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已經在實踐的目標。正是在斯特列科夫的策動下,俄羅斯發起了“收複”克裏米亞半島和扶植烏東親俄勢力的行動,並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但這也嚴重惡化了俄烏關係、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加劇了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導致俄羅斯進一步被西方孤立。

 

    斯特列科夫的為代表的“皇俄”勢力的崛起,是俄羅斯經濟疲敝、政治腐敗、人心迷惘下的產物。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而經濟的衰落和腐敗的橫行也讓人民飽受苦難,俄羅斯人急需心理安慰和心靈寄托。而北約東擴、東歐國家普遍轉向親西方,也讓俄羅斯感到如芒在背。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複興俄羅斯在19世紀作為帝國的輝煌為目標的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就日益興盛。他們試圖通過對外擴張來補償國家內部的衰敗,用民族強心針激勵失落中的俄羅斯人民。

 

    “皇俄”思想的支持者不乏知名人士。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琴即是其中之一。索氏雖然不讚同暴力擴張,但是卻非常同情俄羅斯民族主義,支持俄羅斯“收回”俄羅斯族占多數的、現在位於其他國家的土地,恢複帝俄時期俄羅斯民族的榮耀。而俄羅斯自由民主黨領袖日裏諾夫斯基則是最活躍的“皇俄”政治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現總統普京倒並不是標準的“皇俄”,而是一個有著強力部門務實主義作風的鐵腕人物。普京並不讚同對外發動戰爭,他更希望守住俄羅斯既有領土,以及對抗西方在俄羅斯勢力範圍內及俄國內日益增長的影響。但他也不得不接受“皇俄”的一些主張,以得到“皇俄”勢力對其統治的支持。

 

    而隨著“皇俄”勢力的進一步崛起,普京有時已難以節製。前述的斯特列科夫,即一定程度違逆了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不擴大”的方針,最終逼使普京承認了克裏米亞歸俄和烏東部分地區實際獨立的既成事實。普京為避免進一步擴大與西方的對抗,將斯特列科夫召回並拘留。此外,普京還把另一位“皇俄”骨幹、有“美女檢察官”之譽的娜塔莉亞·波克隆斯卡婭,“流放”到佛得角擔任大使。

 

    但這已無法阻止“皇俄”勢力對烏克蘭局勢的幹預。本次俄羅斯增兵俄烏邊境,就是普京為取悅“皇俄”勢力不得已的舉動。普京麵對國內經濟疲軟、腐敗橫行的社會束手無策,當然不希望西方進一步製裁和孤立俄羅斯。但是他不得不考慮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情感,權衡之後還是選擇加強對烏克蘭的攻勢。這必將導致新一輪的俄烏對抗、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

 

    不過,“皇俄”勢力的崛起一定程度也是可以得到“同情之理解”的。蘇聯取代帝俄後,主體民族俄羅斯族就飽受壓製,以維護蘇聯的團結和統一。而蘇聯解體後,繼承者俄羅斯國際地位驟降、被國際孤立甚至拋棄,北約東擴、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係統甚至駐軍,俄羅斯之外國家的俄羅斯族被邊緣化、歧視。麵對這些壓製、打擊和刺激,“皇俄”自然有了某種反彈的“正當性”。

 

    雖然“皇俄”勢力的訴求一定程度情有可原,但是終究與現代國際秩序相違背,破壞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皇俄”勢力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舉動,隻會加劇俄羅斯的孤立與衰敗。“皇俄”應該通過符合現代國際規則的方式,維護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及俄國內外俄羅斯民族的利益。

 

   俄羅斯有著輝煌而深沉的文明史,其文明形態是西方底蘊與東方特色的結合,傳承傳統同時也在曲折跌宕的走向現代。雖然許多人認為俄羅斯是野蠻的國度,但這隻是相較西歐而言。相對於世界大多數地區尤其俄羅斯周邊各民族和文化區域,如穆斯林占多數的高加索地區、遊牧民族為主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部落色彩濃厚的中亞,乃至中國江淮以北的地區,俄羅斯民族及其構建的文明,已是相當人道、博大、包容的,遠比上述地區的文明程度更高。

 

    而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等人及其作品,更是位居世界人文領域成就的頂峰,並對俄羅斯民族及全球文明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在世界許多國家和民族那裏都能引發共鳴。如普希金就如中國的杜甫,對自己的民族有著深沉的愛;托爾斯泰則超越巴爾紮克,厚重的文字蘊含著對大眾尤其弱者的真摯同情。這些偉大人物及其作品的思想價值與影響,是超越語言和國界的。

 

    而一度替代俄羅斯國家民族出現在國際舞台上的蘇聯,雖然被當時和現在的各路人士視為“邪惡帝國”,但其實它也有構建全球化、承擔國際責任、和美歐及第三世界共同促進人類和平進步的另一麵。雖然相對於歐美等西方國家,蘇聯是專製落後的,但它仍然比20世紀之前各帝國及同時期歐美外其他幾乎所有國家更加文明進步,科教文衛也更為發達。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發生了一係列混亂並長期沉淪。但其曆史底蘊猶在,哪怕社會腐爛,但前人與傑出者創造的人文成果、締造的文明形態,讓俄羅斯文明輝煌不滅,民族也能在經曆幾多磨難後仍然屹立長存。

 

    有著這樣文明與曆史的俄羅斯,完全可以通過弘揚民族文化與曆史傳統中有益且博愛的那部分,並努力將之與現代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精神結合,重建和拓展俄羅斯文明,以此形成感召,促成周邊各民族和國家的親近與向心。

 

   《伊索寓言》中“北風和太陽”的故事同樣適用於政治和國際關係。今日的世界已不允許像20世紀之前那樣,默許甚至讚頌帝國肆無忌憚的擴張和屠戮,而是把和平與發展、民主與人道放在其他事務之上。當今的國際關係也更加講求道理與規則,而非僅憑實力與暴力。

 

   如果俄羅斯能夠發展的更加文明、進步,國民的權利與生計得到良好保障,積極融入世界並參與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做到客觀中立、積極主持正義,其他國家自然親近俄羅斯,海外俄羅斯族也會心向俄國。而依靠強迫和暴力來擴張和並吞,隻會導致東歐各國更加畏懼敵視,西方也會進一步製裁和孤立,俄羅斯失道寡助、內外交困下會更加沒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