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時期,中共的後勤交給由各級黨委組織起來的群眾辦理。一般情況下,地方各級黨委先通過召開“訴苦大會”、“教育大會”、“動員大會”或挨家挨戶打通思想,黨委把農民按軍事編製組織起來,每個民工連隊裏由黨員監督管理,要求每村每戶按時按點把規定數量的支前物資送到指定地點。據統計,中國軍隊一向引以為傲的“以少勝多”戰例—淮海戰役,一共動用了543萬民夫,而這些民夫並沒有統計到戰役雙方的人數之中。
而國民黨自辦後勤的方式,在分兵守城守地情況下,後勤占用大量作戰兵力員額。當時經濟已崩潰,工業水平低下且已癱瘓,道路橋梁大部被毀的環境,這種後勤方式不僅財政負擔沉重,也降低了部隊的機動性,中共的後勤方式卻正好有這方麵的優勢,也一直成為人民戰爭理論優越的重要論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