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加拿大媒體呼籲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來源: 唵啊吽 2023-08-14 09:06: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593 bytes)

讓我們回顧一下2003年3月為災難性的伊拉克戰爭歡呼的編輯委員會和記者們。

2003年3月19日,也就是近20年前的今天,美國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根據伊拉克死亡人數統計,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超過 288,000 名伊拉克人被殺,其中包括 186,000 至 210,000 名平民戰爭使這個國家一片廢墟。它還引發了新一波恐怖主義浪潮以及伊斯蘭國的建立,這將對該地區造成嚴重破壞。總而言之,戰爭是一場災難。

伊拉克戰爭在爆發之前就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大規模反對,數百萬人最終走上街頭呼籲和平。這些抗議者從一開始就預測戰爭將是一場災難。不幸的是,他們的聲音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和大部分媒體機構忽視。事實上,在加拿大媒體中,幾乎所有出版物在入侵之前都全心全意地支持這場戰爭。這是通過官方社論認可以及發表一係列為戰爭辯護的個人文章的形式實現的。

決不能忘記媒體對這場戰爭的支持。那些撰文支持的人至少應該感到終生羞愧。相反,許多這樣的聲音繼續在業內自豪地宣稱他們支持下一場針對當今“邪惡獨裁者”的擬議戰爭或政權更迭行動。

以下是 2003 年 3 月支持伊拉克戰爭的一些加拿大專欄作家和編輯委員會的綜述。不要讓他們忘記這一點。

如果你想了解加拿大媒體對加拿大卷入的戰爭采取什麽立場,你可以閱讀我在 2021 年發表的一篇文章。

編輯委員會

3 月 11 日,Canwest 媒體鏈在其多家出版物發表社論,呼籲發動戰爭,其中包括《國家郵報》、《渥太華公民》、《溫莎星報》、《時代殖民者》、《薩斯卡通星鳳凰報》、《裏賈納領袖郵報》、《蒙特利爾公報》、《埃德蒙頓日報》、《溫哥華》 《太陽報》和《卡爾加裏先驅報》不同出版物的社論標題各不相同,但對大多數出版物來說,標題都是“加拿大必須站起來並被重視:沒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令人絞盡腦汁的辯論。”

社論指出:“戰爭從來都是不可取的,但有時卻是必要的。現在有必要。對伊拉克政權的控訴已被一再證明。當戰爭爆發和結束時,加拿大必須明確地與自願聯盟站在一起,並被視為英國和美國的可靠朋友。世界麵臨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及其法國和德國朋友的自身利益與尋求執行國際法的英國和美國領導的利益之間的競爭;消除國家支持的恐怖主義和武器擴散;將伊拉克人民從殘暴的獨裁者手中拯救出來,賦予他們自由;並在尋求中東和平的過程中建立一個合法的伊拉克夥伴。加拿大的選擇是明確的。”

社論補充道:“真正受石油政治驅動的是法國,受經濟驅動的是德國,而不是美國”

3 月 18 日,《國家郵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論戰爭》的社論,為入侵提供了廣泛的理由,並嘲笑了其反對者,甚至那些擔心其後果的人。

編委會聲稱,“戰爭的道德和法律理由是足夠清楚的”,認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表示侯賽因“寧願死也不會放棄這些計劃”。

關於入侵的具體細節,該委員會寫道,“美國和英國必須謹慎行事,確保使用足夠的武力來確保戰爭短暫,但又不能讓無辜平民陷入不必要的危險。”

他們補充道:“向巴格達進軍必須迅速。從一開始,美國領導的聯軍就必須摧毀伊拉克的指揮和控製中心及其電力、水和補給係統。它必須保護伊拉克的油田,不是為了確保戰後利潤,而是為了確保油泵和煉油廠不被點燃——煙霧和熱量對高科技武器造成嚴重破壞。它必須[……]消除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導彈和無人機,當然,還要殺死或俘虜薩達姆及其主要顧問。”

然後他們宣稱,“實現所有這一切,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平民傷亡並為數百萬無辜伊拉克人做好準備,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美國擁有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和人力。”

當然,許多人認為美國沒有意願也沒有意願盡量減少平民傷亡,並且至少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不遺餘力地殺害平民。《華盛頓郵報》的回應是:“一些平民傷亡是不可避免的——歐洲的反戰媒體無疑會大肆渲染一連串的恐怖故事,捏造美國的‘戰爭罪行’,並警告‘阿拉伯街頭’的爆發。” (去年以色列入侵約旦河西岸時,他們也用了同樣的伎倆。)伊拉克人歡欣鼓舞地歡迎美國坦克的景象將使這種宣傳攻勢變得平??淡。但在那之前,加拿大必須盡一切努力支持其朋友和盟友。”

伊拉克人不歡迎美國對大規模暴行的擔憂不是宣傳,事實上已經成為現實。《華盛頓郵報》在此采取的唯一有先見之明的立場是承認加拿大媒體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持戰爭的。

3月19日,《環球郵報》發表社論,題為《加拿大的伊拉克政策:不一致啊!》他們在信中譴責總理讓·克雷蒂安拒絕正式加入即將到來的入侵,直截了當地稱這是“錯誤的選擇”,並補充說這是通過“椒鹽卷餅邏輯”做出的“不幸的決定”。

《環球報》寫道:“渥太華去年秋天全心全意地支持聯合國安理會第1441號決議,該決議給了薩達姆·侯賽因消除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最後機會。就在侯賽因先生不遵守該決議的軍事後果似乎即將開始之際,自由黨政府已經撤退。

當然,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它們並不存在,並且充當了入侵的一個非常站不住腳的借口(媒體幫助賦予了其合法性)。

加拿大媒體的這一趨勢有一個主要例外:《多倫多星報》3月18日,他們發表了一篇題為《加拿大對戰爭說不是正確的》的社論,認為“這場戰爭在道德上是錯誤的,時機不合時宜,合法性也值得懷疑。盡管薩達姆政權是犯罪分子,值得遏製,但它對美國或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構成真正的威脅。”

他們補充說,“事實上,克雷蒂安應該更進一步(而不是決定不正式參與入侵),命令任何未專門指定用於反恐戰爭或我們在阿富汗的角色的加拿大軍隊離開該地區。” (《星報》確實支持阿富汗戰爭。)

專欄作家

時任《國家郵報》專欄作家、現《環球郵報》專欄作家的安德魯·科因(Andrew Coyne)於 3 月 7 日為《華盛頓郵報》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反駁的 12 條反對戰爭的論點” 

針對沒有證據證明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說法,科因寫道:“伊拉克承認生產和儲存大量化學和生物武器,但直到高層叛逃者將其出賣。12年來,它從未拿出過一絲證據表明它已經摧毀了它們。”

針對入侵將帶來重大風險的說法,科因寫道:“任何人都可以列出任何行動都可能引發的災難。但除非你對這些賦予一定的概率,否則它們幾乎沒有什麽指導意義。一場迅速而決定性的戰爭是否會破壞該地區的穩定,伊拉克2000萬伊斯蘭公民的解放是否會激起穆斯林的怨恨,或者恐怖分子需要借口發動襲擊,這一點都不清楚。”

在回應對數十萬平民死亡可能性的擔憂時,科因直言不諱地說:“這些預測沒有根據。”

喬納森·凱 (Jonathan Kay)時任《國家郵報》社論部編輯,現任《Quillette》編輯,為 3 月 12 日發表的報紙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為《談論一場革命》。

凱的立場是,隻要美國人承諾堅持下去並扮演“多年警察和國家建設者的角色”,入侵就是合理的。

凱將布什描述為具有“革命精神”,並提出了兩個預測:“首先,入侵將是一場迅速潰敗,其間不時會與分散的伊拉克頑固分子進行幾場可怕的致命交戰。第二:當伊拉克人向美國坦克灑滿鮮花,而薩達姆被自己人謀殺時,就會有一群鷹派齊聲高喊‘我早就告訴過你了。’”凱補充道,“但不是我。雖然薩達姆罪有應得,但真正的獎賞是排幹阿拉伯中東停滯不前的社會政治沼澤。”

馬庫斯·吉(Marcus Gee)當時是《環球郵報》的專欄作家,現在也是《環球郵報》的專欄作家,他為該報 3 月 17 日發表的文章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為“是時候聯合起來擊敗侯賽因了”。

吉呼籲聯合國批準即將由美國領導的入侵伊拉克行動,他寫道:“恐怖主義仍然是扼住世界喉嚨的一把刀。朝鮮和現在的伊朗都在努力獲得核武器。如果這些威脅結合在一起——一方麵是恐怖主義,另一方麵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結果將是難以想象的。野蠻人已經到了門口。如果我們希望擊退他們,世界文明國家就必須團結起來。”

時任《環球郵報》專欄作家、現已退休的瑪格麗特·溫特在 3 月 20 日為《環球郵報》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再見,薩達姆!你幹杯了。”

她在文章開頭寫道:“他的 48 小時已經到了。他的12年奇跡般的緩刑期結束了。他長達30年的殘暴暴政已經結束。薩達姆·侯賽因幾天或幾周後就會下台,這一前景讓我心裏充滿了喜悅。發動戰爭並抓住他,快點。”

在整篇文章中,溫特譴責政府沒有正式加入入侵伊拉克,聲稱這是一個會帶來恥辱的錯誤。溫特寫道:“我不知道戰後伊拉克會發生什麽。但很難想象生活不會改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哀悼薩達姆的去世[……]你的時間到了,薩達姆。曆史將根據你的真實身份來評判你。至於曆史如何評價加拿大——好吧,我對此感到羞愧。”

時任《國家郵報》專欄作家、現已去世的克裏斯蒂·布拉奇福德 ( Christie Blatchford)在 3 月 27 日為《郵報》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為“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好朋友”。

布拉奇福德聲稱,布什在感謝盟友對戰爭所做貢獻的演講中沒有提及加拿大,這一事實“赤裸裸且可怕”。她接著寫道:“你看,加拿大從來不需要派遣士兵。加拿大從來不必成為一個流著口水的戰爭販子來維持鄰國的尊重和喜愛。加拿大從來沒有必要向無辜的伊拉克兒童投擲炸彈,正如左翼人士所說的那樣,盡管有大量證據表明聯軍正在盡其所能(雖然不完美,可惜,但這是不可避免的),包括自己造成更多傷亡,以避免這樣做。 。要被視為一個合理的盟友,加拿大隻需提供道義上的支持,並在自己的政治現實範圍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布拉奇福德接著補充道:“加拿大甚至連這個小小的測試都未能通過。用唐·切裏的話來說,加拿大不需要抓起一把椅子,敲在她的美國朋友在酒吧裏毆打的那個人的頭上,她隻需克製住自己不要積極地為另一個家夥加油——哦,還有也許等混亂結束後請美國佬喝一杯。”

穀歌翻譯20 Years Ago, Canadian Media Lined Up To Call For War In Iraq

所有跟帖: 

加拿大—拿大家—大家拿—加拿大。加拿大在國際事務中有點獨立特行,但內政還算不錯。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23 postreply 10:06:11

外宣工作者中“唵啊吽“是個佼佼者,擅長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以夷製夷的優秀代表 -qianliu- 給 qianliu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4/2023 postreply 13:25: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