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家族長期壟斷權力和文化的局麵。宋明清幾代,雖然各地都有一些家族出進士比較多,但畢竟還是要憑自己本事考得上進士,如果考不上,很難單憑家族出身獲得高位。比如張廷玉家族,那也是大家族,從明末就會考試,有幾代出了進士,張英張廷玉更是父子兩代位極人臣。但幾代過後,就不行了。可能在當地還是有影響,但畢竟失去了在大的政治舞台的影響力。跟中古時代的華族不可同日而語。常熟無錫一代的莊氏,出的人才很多,但這些人才還是要通過考試才能進身,不能單憑家族出身就能獲得高位。
同時,許多本來普通的家庭,通過幾代人奮鬥,擁有一定財產後,會讓子弟讀書,科舉,進而進入仕途。這不僅僅是對權力的追求,其實更是對自己家族的保護。光有財產,很容易成為貪官汙吏敲詐的對象。隻有自己子弟進身士途,才能保護自己。許多家族都是循著這個路徑上升的。大家族隨著子孫後代的繁衍,分家析產後,財力往往不足以支撐教育的投資,後代也未必有那麽聰明,一代一代褪去光環,又回歸平凡。
以我們家族為例。大概在19世紀中期,在我高祖父的父親手裏才積累了一些家產,富裕起來。同村有另一家發家比較早,經常擠兌我們家。家裏開始供我高祖父讀書。他還算爭氣,同治年間考中了秀才。雖然在科舉上沒有進一步的成功,但中了秀才就不再是平民百姓了,跟官場就說得上話了。下一代繼續讀書,我曾祖父和他大哥都考中秀才,他二哥考試不行,捐了個監生。他大哥後來捐了個縣丞。後來科舉廢了,就不可能走這個路徑了。如果科舉繼續,我們家族一代一代努力,運氣好了,也有可能出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