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族大團圓

來源: 唵啊吽 2023-07-24 17:39: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7380 bytes)

這個溫哥華家庭見證了七代人的種族主義和勝利。歡迎來到他們的大聚會。

Christopher Cheung 今日The Tyee

Christopher Cheung 為 The Tyee 報道城市問題。在 Twitter 上關注他@bychrischeung

一名身穿短袖紐扣上衣的華裔男子穿過溫哥華唐人街的街道,身後有一群人。

葉梅爾 (Mel Yip) 即將重訪他位於彭德街 (Pender Street) 的故居,他曾與其他三個葉氏家庭住在六樓。加拿大華人博物館最初由商人葉生於 1889 年建造,去年購買了該建築,並於 7 月 1 日開幕。攝影:Christopher Cheung。

在家庭團聚的七月周末,唐人街擠滿了葉家人。


他們的祖先葉生來到加拿大發跡已有142年了。134 年前,他在彭德街 (Pender Street) 開店,他的四位妻子中的三位和她們的 23 個孩子都住在這裏;他去世 96 周年,溫哥華舉行了有史以來最長的送葬隊伍;自家庭財產被出售以來已有22年;15 年後,許多後代聚集在一起團聚。

葉生被他們親切地稱為“老大爺”,他是一位社區領袖和精明的商人,擁有龐大的企業網絡,涉及勞務承包、房地產、輪船旅遊、海外銀行、進出口、漁業和罐頭、餐館和餐飲等領域——而所有這些都發生在華人日益被種族主義政府剝奪權利的時期。

這個家族是溫哥華最古老的家族之一,現在已經是第七代了。

“很可能你在街上經過你的表弟而不知道,”葉桑的曾孫之一琳達·葉 (Linda Yip) 說。

作為加拿大華人,幾代人一起經曆了這個國家曆史上的每一個時期:鐵路、排斥時代、戰爭年代、隨後爭取權利和接受的鬥爭,以及1967年引發加拿大移民熱潮的政策,這對葉家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他們記得自己出生在加拿大卻被剝奪公民身份的那段時光。

如此大規模的聚會每隔十幾年才會發生一次。這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向那些不使用這兩種方式的老年人發送電子郵件、電話和親自邀請,他們更喜歡有人敲門告訴他們有一個聚會。

這個家庭在中國文化中心度過了周末,裏麵擠滿了曾曾叔伯、曾孫侄女、多次異地的表兄弟姐妹以及另一位母親的親戚。雖然溫哥華地區仍有葉氏後裔,但也有一些人從加拿大各地和世界各地飛來參加聚會,他們在好萊塢和聯合國等地擁有廣泛的職業生涯。

籃子裏放著彩色名牌,頂部寫著中文姓氏“葉”或“葉”。
每個名牌均按世代進行顏色編碼:第三代,葉生的孫輩,是綠色的;第三代,是葉桑的孫輩,是綠色的;第四個是粉紅色;第五是黃色;第六是藍色;第七個孩子還沒有出生,他們還是嬰兒。? 克裏斯托弗·張攝。
 

Lind

Linda 是 911,這意味著她是 Yip Sang 的第九個兒子和隨後的兩個長子的後裔。作為一名專業係譜學家,她已成為家族曆史的首選來源,她被指定為一個再好不過的數字了。

“它很完美,因為它令人難忘,”她說。“如果有人想了解任何有關家譜的信息,請撥打 911。”

家譜往往是父係的;葉桑 (Yip Sang) 非常重視兒子,他有 19 個兒子。但琳達 (Linda) 致力於確保男性偏見不會排除嫁入或嫁入家庭的女性的故事。她的母親是她的直係親屬,她的母親是瑪斯昆國土地上佃農的中國農民的後裔。

團聚將以在 Floata 海鮮餐廳舉行的晚宴結束,葉氏夫婦已預訂了 38 張餐桌。當天的攝影師忍不住打趣道:“誰在買?”

但在晚餐之前,下午有一些特別的計劃:參觀永生 (Wing Sang),這是彭德街 (Pender Street) 上的家庭住宅和營業場所,該店剛剛由新主人翻新。該建築的名字在中文中意為“永恒”。

就在去年,房地產營銷商鮑勃·雷尼(Bob Rennie)將該建築賣給了華裔加拿大博物館(Chinese Canadian Museum),該博物館一直在關注這處房產作為永久住所。

博物館將葉生的住宅區和繁華的商業場所改造成公眾了解華人僑民的場所。建築的部分部分已被修複,包括壁紙和家具,看起來就像大老人在世時的樣子。

第一個踏進永生大廈大門的是葉生的孫子們,他們在這棟大樓裏長大,記得在大樓的許多大廳裏滑旱冰,以及親戚們在婚禮當天進來參加茶道的情景。

葉氏家族的任何人都沒有住在這棟大樓裏已有五年了,葉一家又回到了這棟房子裏。

偉大的老人

這個周末,遠離業生和家人在唐人街度過的年輕一代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 13 歲的艾拉·肯尼迪 (Ella Kennedy),她一直在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表兄弟姐妹見麵。

在做學校項目時,她驚訝地從母親那裏得知自己是葉生的玄孫之一。

她對他的一生和時代的總結是:“這家夥很有層次!”

一位華裔老人的黑白肖像。 他戴著眼鏡,穿著西服。
70 多歲的“老頭子”,拍攝於 1920 年。由溫哥華市檔案館提供,AM1108-S4---: CVA 689-129

葉生的人生故事也有層次。經過多年的傳記作家、記者甚至家庭成員的講述,很難將事實與虛構區分開來。例如,葉生有一位富有的祖父,而且他來自水果種植區,但這些都不是事實。

另一個經常被重複的細節是葉生是一名孤兒,一些參加團聚的家庭成員看到最終到加拿大與他團聚的兄弟比他小八歲,意識到這不可能是真的。

“這個故事我已經聽過很多次了,”琳達說。“我知道我們正在努力填寫細節。人們可能會編造這個故事,但我喜歡我們有這些關於葉生來自哪裏的寓言。”

曆史確實清楚地表明,葉生從未挖到過真正的黃金。

1845年,葉來九出生於廣東台山。和其他 25,000 名中國移民一樣,他被加州“金山”的前景所吸引。於是,19歲時,他離開家去碰碰運氣。

在舊金山,葉先生不是在金礦裏賺了一些錢,而是當了廚師、雪茄卷煙師和洗碗機。1881 年,他選擇了海岸更遠的另一個目的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再說一遍,沒有金子。相反,他挨家挨戶賣煤炭。

他的職業道德引起了一位勞工承包商的注意,葉先生受聘幫助管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移民工人。他做過很多工作,負責支付數千美元的工資。據說他帶著一袋錢和一把槍在露營地之間騎行。

這些年來,葉先生曾多次回台山。對於傑出男性來說,同時結婚並生下多個孩子的現象很常見。在第一任妻子的建議下,他娶了第二任和第三任妻子,以幫助養家糊口。1885年,東西海岸鐵路建成後,他再次回到台山。他的第一任妻子也在此時去世,他又娶了第四任妻子。

1888年,44歲的葉氏返回溫哥華,在彭德街創立了永生公司。他的企業幾乎觸及海外華人生活的方方麵麵,而政府不希望他們留在國內,他們的權利不斷受到種族主義立法的侵蝕。為了與公司名稱相匹配,他將自己稱為“Yip Sang”。

當時葉桑的全家人——三個妻子、四個孩子和一個兒媳——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才來到加拿大與他團聚,原因是收緊的規定和對來自中國的移民收取新的費用,這預示著即將實施的移民禁令。

葉生發家致富,因為永生成為購物、找工作、借錢、轉賬以及領取郵件的地方。加拿大郵政(當時稱為加拿大皇家郵政)會將他們無法閱讀的中文信件扔到葉生的公司。

1904 年,作為其財富和財產的標誌,葉生與一位維多利亞建築商簽訂了合同,為《維多利亞殖民者日報》所稱的唐人街“建築村”製作價值 5 萬美元的磚塊,相當於今天的約 140 萬美元。當時他在溫哥華擁有26 處房產,並在本拿比和新威斯敏斯特又增加了 4 處房產。

1912年,葉生為家人在彭德街的辦公地點後麵建造了一棟六層樓的住宅,並與其相連。他活著的三位妻子帶著各自的孩子,各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樓層。她們的娘家姓氏為“董”、“黃”和“金”,但大家都稱她們為“第一夫人”、“第二夫人”和“第三夫人”。

一張黑白照片,是一棟三層維多利亞式商業建築,前麵排著大約十幾個人,推著一輛馬車。
1902 年,葉生和家人在永生大廈前。從外觀上看,它與今天基本相同。照片由溫哥華市檔案館提供,AM1108-S4-:CVA 689-54

除了生意之外,葉生在政治上也很活躍,也是一位熱心公益的慈善家,幫助建立了中華帝國維新會、中華仁慈會、華文學校和華文醫院(後來成為聖約瑟夫山醫院)。

當加拿大的僑民遭受排斥時,教育和醫療保健尤其重要。葉生還為廣東的學校和醫院捐款。

他被稱為唐人街的非官方市長,甚至還受到首相麥肯齊·金 (Mackenzie King) 質問有關 1907 年席卷該街區的反亞裔騷亂者的問題。談話記錄顯示了葉生 (Yip Sang) 的英語能力,他列出了自己的大量資產。

但琳達說,即使是像他這樣的人物也不是無敵的。葉生充其量隻是被白人當權者“容忍”。她發現記錄顯示,1914 年,他在維多利亞州華人拘留所被關押了四天,該拘留所是港口的延伸,關押沒有適當證件的中國人。諷刺的是,拘留棚是葉生的顧客,葉生為他們提供餐飲。

1925年,太姥爺舉行了盛大的80歲壽宴。他在唐人街舉辦了慶祝活動,在 8 家餐廳招待了 1,200 名賓客。這比 2023 年葉氏家族的團聚規模更大。

1927年,葉生因陳舊性胃潰瘍並發症去世,享年81歲。當其他中國人將遺骨運往海外時,他被埋葬在溫哥華山景公墓,鞏固了他在加拿大的地位。

一張殯葬行業的黑白照片,靈車旁有穿著西裝、戴著高頂帽子的男人。
葉生的送葬隊伍由兩支樂隊、125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和400人獻花。照片由溫哥華市檔案館提供,AM1108-S4---:CVA 689-142

那麽所有的錢都去哪兒了?

“我已經被問過好幾次了,我自己也很好奇,”琳達說。“對於永生圍牆之外的人來說,他非常富有。”

琳達有一些理論。當《排華法案》(正式名稱為1923年《華人移民法案》)生效時,她認為進出口業務因進港船舶數量減少而受到打擊。由於邊境收緊,邊境基本上已經關閉,旅行和移民業務也會受到打擊。

“我認為葉氏家族已經習慣了一種奢侈、奢華的生活方式,”她說。“例如,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往返香港、探望家人、參加聚會、娶妻——所有這些都是昂貴的。我有 1910 年代的照片。1917 年,每個人都穿著蕾絲,他們正在舉辦花園派對。”

剩下的錢將被分配給他 19 個在世兒子中的 18 個以及他企業的受托人。雖然他們中的許多人取得了成功,但沒有一個人達到葉生的地位。

“我認為用不了多久,這一切就會消失,”琳達說。

伊普人之家

當葉生的後代踏入前門時,永生宏偉的維多利亞式外觀看起來和葉生時代一樣漂亮。

然而,對於那些在其漂亮的磚牆內長大的人來說,裏麵有點迷失方向。葉生 (Yip Sang) 的孫子之一梅爾 (Mel) 在這裏住了 15 年。早在 2008 年,鮑勃·雷尼 (Bob Rennie) 在葉普家族最後一次聚會時邀請他們來看看他的房地產辦公室和畫廊的空間狀況如何。

“我在哪裏?” 梅爾曾說過。“彭德街往哪邊走?”

最後一批住在永生的葉氏族人於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搬出了住宅區。

雖然商業側樓的狀況相對較好——多年來設有禮品店、海鮮餐廳和吉布·韋·葉(Gibb W. Yip)的保險公司辦公室,但住宅側樓卻因雨水浸透木結構而受到譴責

1989年,這家人邀請市檔案館恢複大樓內的重要材料。許多文件都濕漉漉的,發黴了,幸存的材料都經過熏蒸和冷凍幹燥。

當雷尼於 2004 年購買這棟大樓時,穿著防護服的工人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清理掉用過的注射器、死鴿子和一英尺高的糞便。

葉生的妻子和孩子們所住的住宅樓的樓層因此不得不被拆除。雷尼把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畫廊,但保留了磚牆,並用噴射混凝土加固。

現年 88 歲的梅爾抬頭望著華裔加拿大博物館主畫廊 40 英尺高的天花板,指著頂部附近的空域,那裏曾經是他的臥室。

“我住在六樓,”梅爾說,他是葉生第八個兒子的後裔,與四歲、六歲和十二歲兒子的家人住在同一層樓。“你能想象四個家庭住在一層,共用一個廚房、兩個廁所和一間浴室嗎?我們成功了。”

羅莎莉·葉 (Rosalie Yip) 93 歲,是家裏最年長的人,她也和梅爾住在六樓。

“樓梯很長,但我們已經習慣了,”她說。“我們過去常常在樓梯上玩耍,然後用土豆袋滑下來。”

舊教室裏,一位坐在助行器上的華裔老婦人。
93歲的羅莎莉(Rosalie)是葉氏家族中最年長的。克裏斯托弗·張攝。

許多在永生長大的孩子都對捉迷藏、踢足球、穿著溜冰鞋在走廊裏飛馳以及在三樓的露天平台上投籃有著美好的回憶。大人們也很享受這種陪伴。每當有人想打麻將時,很容易找到另外三個人。

梅爾還承認,對於像他母親這樣嫁入葉氏家族的配偶來說,永生這個擁有近 100 人的家的生活可能會讓人難以承受。

“我父親去了香港,並於 1921 年與我母親結婚,”他說。“你能想象不僅離開家人而且搬到一個陌生的國家所帶來的文化衝擊嗎?和一位嶽父同住,這很正常。但三個婆婆呢?還有所有的姐夫、嫂子、表兄弟、侄子、侄女嗎?”

當葉氏家族參觀這座建築時,他們路過博物館放映的一部關於葉生及其後代的紀錄片,坐在座位上的遊客並沒有意識到真正的交易就在他們身邊經過。

雷尼搬進來時,有一間房間完好無損:教室。它位於永生商業樓的三樓,是溫哥華獨立中文學校的所在地。房間前麵有兩塊綠色黑板,雷尼把它們放在玻璃後麵,以保存葉普斯幾十年前的字跡。

老大羅莎莉從未在這所學校上過學,而是在當地的公立學校接受教育,但她記得教室被改建為祠堂。葉氏結婚時,這裏就是舉行傳統茶道的地方。

教室旁邊是葉普一家精心改造的客廳,配有粉紅色花卉壁紙和鋼琴和留聲機等有教養的娛樂設施。博物館在家人和舊照片的幫助下研究了它會是什麽樣子,並從拍賣會上回收了家具。

牆上掛著葉普家族慶祝活動的照片。活動包括婚禮、聖誕晚會、劃船一日遊,以及中國學生體育協會1933 年奪得大陸杯冠軍時的肖像,其中一半是家庭成員。每個人的臉都擠到了框架的邊緣。

華麗的服飾和龐大的家庭規模證明了葉氏家族在加拿大早年是多麽的反常,當時孤獨的單身漢隻能夢想與世界另一端的親人團聚。

三名中國老年人在一個掛著黑白老照片的房間裏。
對於葉氏堂兄弟梅爾、羅莎莉和蘇來說,永生從來不缺少玩伴。克裏斯托弗·張攝。

被排斥的孩子

在博物館關於這個家庭的紀錄片中,葉生的孫子奧黛麗談到了永生圍牆內的樂趣和自由,但也談到了與世隔絕。

“我媽媽不允許我們出去,因為那裏不安全,”她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是在保護我們。”

永生既是一個溫暖的家,也是一個堡壘。

Linda 已故的父親 Cecil Yip 也在這棟大樓長大。他出生於1922年,即《排華法案》頒布的前一年,這意味著他在人生的成長歲月中承受著種族主義立法的壓力。

塞西爾不願意談論那張表明他是非公民的中國身份證,即使琳達在抽屜裏發現了它。他不喜歡談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即使琳達問他當退伍軍人是什麽感覺時也是如此。

“如果他確實說了些什麽,那就是,‘我不想談論這件事’,”琳達說,她對家人經曆的前幾十年曆史的好奇心促使她成為一名家譜學家。

一名華裔婦女站在一麵紅瓷磚牆前,牆上掛著一塊刻有青銅名字的牌匾。
該家族的係譜學家葉琳達 (Linda Yip) 在加拿大華人博物館,紀念加拿大華人退伍軍人的牆上掛著她父親塞西爾的名字。克裏斯托弗·張攝。

但他父親告訴她的罕見事情之一是:“你必須堅強才能在唐人街長大。如果你走出去,你就會被毆打。”

塞西爾天生熱愛足球。家裏有這麽多表兄弟姐妹,團隊已經準備好了。他也參加了中國學生隊。雖然球隊的勝利是排外時代中國人驕傲的標誌,但麵對白人球隊和白人裁判,他們來之不易。

“這是硬核和粗暴的,”琳達說。“你不僅必須比所有其他競爭對手更好、更快、更快,而且他們在場邊等待比賽時實際上會陷入戰鬥。”

規則會被扭曲,在維多利亞的一場比賽中,球隊向每位球員收取 10 美元的費用。

“那一代人,我父母那一代人,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厭惡,因為他們絕對內化了種族主義,”琳達說。

“當你在學校被欺負時,會發生什麽?你討厭那些追隨你的人嗎?或許。但你也討厭他們挑剔的關於你的所有事情。看看同化。這並不是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這是試圖不引人注目,因為你已經知道,當你脫穎而出時,就會引起負麵關注。”

歸來

在葉氏聚會上,每個人都聚集在家譜周圍,看看他們之間的關係。

當然,太上老君位居最高,其次是四位妻子和二十三個孩子。

葉生(Yip Sang)的兒子之一的邱篤葉(Kew Dock Yip)成為第一位加拿大華人律師,並為廢除排華法案而奮鬥。

另一個兒子 Kew Ghim Yip 成為第一位從事西醫工作的加拿大華裔醫生。每周,他都會在梅因和黑斯廷斯的一家免費診所工作,為養老金領取者和其他無力承擔私人醫療費用的人提供服務。

四個女兒之一的蘇珊娜·葉 (Susanne Yip ) 在麥吉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接受了大學教育,並於 1910 年代在三年內完成了兩個學位。她曾在溫哥華和廣州任教,並擔任校長。

“我們確實傾向於考慮很多關於葉生的事情,”琳達說。“但如果你從後代的角度思考這一遺產……你就會看到社區需要但沒有的許多社會需求的湧現。”

一張舊的深褐色照片,照片上是一個由孩子和妻子組成的大家庭,中間坐著一個看上去很宏偉的男人。
葉生70歲生日時三代人的全家福。照片由 Linda Yip 私人持有,由 Hoy 和 Grace Yip 收藏。經許可使用。

隨著越來越多的葉普人接受教育並結婚,他們離開了大樓的牆壁。但排斥時代的結束並不意味著種族主義的結束。

“有些地區比其他地區更友好,”葉生的曾曾孫、葉生長子的後裔艾娃·李 (Ava Lee) 說。

20世紀50年代,她的父母搬到了Cambie and 27th的一所房子,這是第二個在溫哥華該地區定居的華人家庭。不久之後,一名白人男子走近她的父親。

“他要求他簽署一份請願書,要求附近不再有中國人。這麽說吧,我父親給了那個人一些選擇的話。”

582px版葉氏重聚,Ava
“我的祖父母是 20 世紀 70 年代最後離開永生的家庭之一,所以當我去拜訪時,那裏幾乎沒有人,”艾娃·葉 (Ava Yip) 說。克裏斯托弗·張攝。

葉生已去世96年,無人記得這位太上老君。1993年,87歲的葉生第19個也是最小的兒子接受了《溫哥華太陽報》采訪,談論了他的父親。

“他對我們非常嚴格,他會用拐杖打我們。他會咒罵我們。他讓我們工作。他所說的就是法律。”已故的葉邱遊艇說道。“‘你不應該踢足球,你浪費時間。你應該賺錢。

“但我們被寵壞了,不是嗎?他愛我們,是的。他非常愛我們;他努力工作,為我們付出了一切。教育錢,一切。他把我們寵壞了。事實上,他讓我們無法賺錢。我們太依賴他了。我們受過教育,也有很好的職業,但我們沒有他賺錢的能力。

“幾代人都是如此。第一代賺錢,第二代花錢,第三代重振家族財富……今天的葉氏一代過得很好。”

30 年後,當葉氏家族聚集在彭德街時,他的話得到了證實。

一名攝影師揮手吸引他正在拍攝的家人的注意,其中許多是老年人。
攝影師 Larry Chin 試圖為近 400 人拍攝一張集體照。克裏斯托弗·張攝。?

現在是集體照的時間了。中國文化中心的大廳有雙樓梯,足夠容納每一層的人。父母推著嬰兒車裏的小葉普,成年的孩子則引導著學步車裏的大葉普,讓他們緊緊地擠在一起,以適應框架。

重聚委員會的克裏斯蒂娜·莫爾 (Christina More) 舉起 2008 年聚會的合影進行比較。

“人比上次多了!” 她說。

穀歌翻譯The Yips Are in the House Again

所有跟帖: 

從葉生送葬隊伍那種照片來看,當年在北美的華人,著裝很注意對 “番邦” 習俗的融入 :-) -明初- 給 明初 發送悄悄話 明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4/2023 postreply 17:51:01

有沒有涉及黑社會? -delta2020- 給 delta202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07:43:35

葉氏家族大團圓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23 postreply 11:27: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