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鵬飛曾任新中國外交部長,還當過副總理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是一位受人敬重的革命元勳。他不僅理政才能出眾,還是位文武雙全的將軍,解放戰爭中與名將韋國清一起指揮過華野蘇北兵團,後來姬鵬飛出任三野第7兵團副政治委員。 *****

在紅色家庭的軍隊背景下,他的兒子姬勝德也像父親一樣從軍,九十年代官至總參情報部副部長。和平年代沒有多少實戰機會,所以姬勝德的軍功不像姬鵬飛那麽顯著,但他卻用一種令人遺憾的方式“出了名”。1999年,他因同時涉及廈門遠華案、侵吞軍產案和美國間諜案三大案件,被中央紀檢部門帶走,曾經威高權重的總參謀部少將遭到隔離審查。前兩項主要是經濟問題,涉案人民幣數千萬元,第三項卻是叛國大罪,理應處以極刑。 *****

姬鵬飛退休多年,對兒子這些年的所作所為並不知情。姬勝德被帶走後,姬鵬飛羞愧難當,除了感到家教失敗、對不起黨和國家,更為姬勝德的性命擔憂。他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人脈關係,對時任領導人造成影響,設法救回姬勝德一命。思前想後,姬鵬飛撥通了一位老戰友的電話,就是開國上將張愛萍。 *****

找張愛萍,是有道理的。一方麵他們倆交情不錯,都是“陳粟”三野大將的部將,幾十年來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另一方麵張愛萍在八十年代當過國防部長,軍隊裏的老部下極多,如今不少人都是具備影響力的高級幹部。所以姬鵬飛找到張愛萍,希望他能發揮下自己的威望,說幾句好話,爭取對姬勝德從輕處理。 *****

然而姬鵬飛漏算了一件事,那就是張愛萍的剛正不阿。張愛萍將軍性格耿直,並且一直關注著軍隊動態,對於姬勝德犯下的事情他已經清清楚楚,內心極為憤慨。姬鵬飛的電話剛打過來,張愛萍便猜出個八九不離十。他耐著性子等姬鵬飛把話講完,然後嚴肅地回複對方:你太糊塗!沒有教育好兒子,現在成了軍中敗類。我勸你不要再執迷不悟。聽見張愛萍的回答,姬鵬飛幾乎絕望了,顯然他找了一個最不該找的人。 *****

有人覺得張愛萍如此回應,似乎顯得不近人情:姬勝德確實犯下重罪,可姬鵬飛是張愛萍的多年老友,就算不“幫忙”也不該這樣講話。其實不然。張愛萍的軍內消息渠道比姬鵬飛更廣,結合主客觀情況,姬勝德可能被判處死緩而不是死刑,但姬鵬飛直到自己去世前都以為兒子難逃一死。張愛萍正是因為掌握了更多的情況,知道姬勝德不會被處以極刑,才對姬家人語氣嚴厲,希望對方能清醒一點、好自為之。

2000年2月,萬念俱灰的姬鵬飛離開人世,享年90歲。有網絡文章對姬老的死因進行了描述,此事不能考證。張愛萍得知姬鵬飛去世的消息後非常難過,不僅為老友的離世而惋惜,更對之前自己的嚴厲語氣而有些後悔:他本可以婉拒姬鵬飛的請求,怎奈脾氣太火爆,說的話比較決絕。張愛萍親自到場參加了姬鵬飛的追悼會,送老友最後一程。至於犯有多項罪行的姬勝德,一審果然被判處死緩,二審又改為無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