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之謎,大量新兵上戰場是為什麽?

來源: 少壯軍人 2023-07-15 22:20: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525 bytes)

對越反擊戰之謎,大量新兵上戰場是為什麽?

 
 

在祖國南疆,廣西和雲南的幾十個邊境烈士陵園裏,安葬著8000餘名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光榮犧牲的烈士。他們當中很多人的墓碑上都刻有1978年12月入伍或是1979年1月入伍的字樣。很明顯,這些烈士都是剛剛參軍不久的新兵。

這不禁使人產生疑惑,為什麽參戰部隊的戰士裏有這麽多的新兵?讓剛剛穿上軍裝來到部隊,還沒有完成三個月基本軍事訓練的新戰士去打仗,這軍事素質能好到哪裏去?這難道不是白白犧牲嗎?

部隊戰後總結裏就提到:這次參戰的戰士,有許多新兵,僅僅經過20多天的戰術技術訓練,不懂得怎樣利用地形迅速散開,怎樣運動,怎樣避免敵人殺傷。敵人一打槍就擠到一堆,隊形密集,不會靈活運用戰術,因而傷亡較大。

比如某團1營,向650高地穿插時,以較為密集的隊形前進,遭敵火力襲擊,隊形被割裂,全天戰鬥傷亡58人。該團3營在607高地戰鬥中,也因為進攻隊形密集,約兩個連的兵力同時衝上山頭,結果遭敵炮擊,一次就傷亡了48人。

為什麽會有大量新兵去打仗?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得從當時解放軍陸軍步兵師的編製說起。

1975年11月下旬,軍委頒發了由總參謀部製定的陸軍軍部和甲乙種步兵師編製表。從次年年初開始,解放軍的陸軍騾馬化步兵師按照新編製進行整編,分別執行甲種師和乙種師兩種編製。

這兩種編製的不同之處在於:甲種師是滿編師,乙種師是簡編師,前者通常為全訓部隊,主要執行軍事訓練任務;後者的工作重心則不在軍事訓練上,主要執行生產、施工和營建任務。

大多數陸軍軍下轄三個陸軍師:一個甲種師,兩個乙種師。除此之外,還有下轄兩個乙種師的簡編軍,以及沒有甲種師,三個師全部執行乙種編製的軍。

甲種師作為滿編師,兵力通常在11000—12000人左右;乙種師作為簡編師,兵力通常在6000人左右。非常明顯,二者之間的兵力幾乎相差了一倍左右。

1978年12月中旬,受領執行對越作戰的任務之後,各部隊立即轉入了緊急戰備。首當其衝的準備工作就是把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補充大批兵員和大量裝備,按照戰時編製達到齊裝滿員,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以成都軍區某乙種師的擴編工作為例:

師直屬隊增加6個連:高射炮兵營擴編高射炮、高射機槍各1個連,通信營擴編架設連、工兵營擴編機械連,警偵連擴編為警衛連和偵察連,新組建炮兵指揮連。師後勤汽車連擴編為汽車連和汽車訓練隊。師炮兵團新組建一個122榴彈炮營,下轄3個炮兵連。

乙種步兵團擴編為甲種步兵團,每團增加9個連:團炮兵連擴編為100迫擊炮連、82無坐力炮連和高射機槍連,警通連擴編為特務連和通信連。三個步兵營每營增加1個步兵連,機炮連擴編為重機槍連和炮兵連。此外,後勤還增加了一個擔架排和一個勤務排。

全師用8天時間完成部隊擴編工作,一共擴編一個營部和36個連,補入兵員5647人,其中老兵2539人,新兵3108人。

和其他臨戰擴編的乙種師比起來,抽調到這個師的老兵比例占補充兵員總數的44%,情況還算是比較好的。武漢軍區某軍某師補入兵員5079人,其中老兵隻占20%;該軍另一個師補充新兵4337名,占戰士總數的42.5%;而成都軍區某師補充的新兵則達到了4681人。

再以昆明軍區為例,來看乙種步兵團的擴編情況:某團臨戰擴編為甲種編製,兵力由1465人增加到2756人,其中新兵1253人,占了全團總人數的45%;某團從兄弟部隊調來老兵343人,補充新兵1237人;某團補充老兵156人,新兵1208人。

這樣大量補充新兵帶來的首要問題就是骨幹力量薄弱,軍事素質不高。以武漢軍區某團為例,全團新老兵比例為一點五比一,多數步兵班隻有3到4名老兵。1營機槍連是由原來的一個排擴編的,編製兵員83人,其中老兵22人,新兵61人,新老比例為三比一。

由於絕大多數新兵沒有一技之長(比如駕駛),主要是補入了對特種技術沒有要求的基層連隊,特別是在戰場第一線衝鋒陷陣,直接和敵人短兵相接的步兵連。這樣一來,就導致步兵連的新兵所占比例更高,普遍達到了50%以上,有的連隊甚至達到了60%以上。比如成都軍區某團1連,106名戰士中,新兵有67名,新成分高達63%。

總的來說,當時參戰的陸軍步兵師一共是29個(27個野戰師、2個軍區獨立師),而甲種師隻有8個(甲種師按戰時編製,同樣需要進行擴編),乙種師則高達21個。部隊完成擴編工作所需要的兵員缺口數量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為了支援南線部隊執行好對越作戰任務,總參謀部從沒有作戰任務和緊急戰備任務的三個大軍區抽調了數萬名老兵趕赴前線,在戰前和戰中陸續補充進參戰部隊,但是由於兵員缺口實在太大,最終的實際情況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補充兵員仍然是以新兵為主。

進行戰後總結時,針對乙種部隊臨戰擴編為甲種編製的辦法,參戰部隊提出了不少意見。主要的有這麽兩條:1、擴編之後,新兵補充量大,新幹部也多,上級不了解下級,戰士不認識領導,甚至有的戰士連自己部隊的番號都不知道。彼此之間比較陌生,互不熟悉,影響了戰鬥力的充分發揮。2、擴編的兵員來源,除了新兵之外,不少是兄弟軍區從建製部隊中抽調的骨幹,這種抽調的辦法,局部戰爭還可以,將來大規模戰爭就不一定適用。因為那個時候各部隊都要大量擴編,都得有自己的兵員骨幹,難以抽調出來。

昆明軍區在作戰總結第五部分“幾點建議”中,專門就編製問題提出:編製乙種師不是好辦法,減編單位多,臨時擴編困難,此編製不宜再繼續執行。

作者為曆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所有跟帖: 

決策者明知訓練不足裝備差,但仍下令開戰,完全是為自己或利益集團的私利。 -delta2020- 給 delta202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5/2023 postreply 22:25:07

其實現在看俄國打烏克蘭也是一樣。俄國強製兵役製服役期隻有一年,常年軍隊中士兵新兵比例很大沒有什麽戰鬥力。所以 打仗要靠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256 bytes) () 07/16/2023 postreply 02:26:31

西方軍隊比較職業化,各單位中軍齡長的老兵(士官)比例高。美軍士兵(E)平均服役時間居然高達6年。也就是說,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409 bytes) () 07/16/2023 postreply 02:34: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