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太好了”——德國靴子如何讓國防軍失望的?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3-07-12 05:51: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75 bytes)

 

 

 

為什麽? 簡而言之,因為靴子質量太好了,德國人太迂腐了,這就是原因。

什麽樣的鞋子能承受幾英裏的行軍?在製作士兵製服的過程中,德國製造商考慮到了羅馬人的經驗。眾所周知,羅馬軍團曾穿著無後跟的皮涼鞋在塵土飛揚的路上行軍。在1世紀到2世紀初,軍團靴的鞋底開始加裝金屬鞋釘。

德國國防軍的靴子

德軍的馬施蒂菲爾靴子

嚴謹的德國製造商確保了腳部尺碼和鞋碼之間嚴格對應。正是這個因素與德國人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德國軍隊的靴子是用優質牛皮縫製而成,並塗成黑色。鞋底是雙層的,並用35-45個釘子加固。

最初,釘子是用硬化金屬製成六邊形。後來,為了省錢,德國人開始改為五邊形,但這並沒有改變本質。

鞋跟的金屬馬蹄鐵用五顆釘子固定,表麵用真皮或合成材料覆蓋。而且左右馬蹄鐵是不同的。一絲不苟的德國人甚至在上麵刻上了字母R和L來區分左右腳。

1940年6月14日,德軍列隊進入巴黎

這種靴子的質量很好,即使經過了多天的步行,鞋底也幾乎沒有磨損。這樣德軍就可以得意地沿著巴黎、華沙和布拉格的鵝卵石路踩出聲響。

然而,穿著這樣的靴子在寒冷的蘇聯卻會引起相當大的不適,因為它的低腰、薄底和寬闊的靴子口。

馬施蒂菲爾靴子的另一個標誌性特征是寬口。 這樣做很可能是為了方便。這種靴子可以讓士兵更快、更方便跳過障礙物,也更方便將褲腿塞進去,還可以在其中放一把刀或其他東西。 但是在蘇聯的寒冷冬天,它們太寬了。靴子在走路時很容易塞滿雪,並凍住了腿。此外,太過合腳的靴子也不允許德國人以裹腳或穿兩層襪子的方式來禦寒。

在1939年11月之前,德國人的靴子有41厘米高。後來為了節省材料,高度減少到35厘米。這更加劇了灌入積雪的問題。

《喀山公報》提到了德國人的鞋子給他們帶來的不便:“鞋底差異給德國人帶來了不幸的命運。在德軍中,出現了大規模的腳部凍傷。加裝了鋼釘鐵掌的鞋底,給他們帶來了麻煩。金屬釘和馬蹄鐵吸走了德國士兵腳上的所有熱量。這種靴子在歐洲的公路上或許很有用。”

蘇聯軍隊的靴子

但是蘇聯紅軍有另一種靴子——基爾紮靴。此外,蘇聯士兵通常不穿襪子,而是用一種叫波特揚卡斯的長方形布條,小心翼翼地纏繞在腳上。布條可以吸收腳部汗液,保護腿部皮膚免受摩擦引起水泡。如果布條弄濕了,還可以在白天將腳部一端的布條換成之前纏腳踝的一端。但襪子隻能更換,這在前線是沒有可能的。

同時,這種布條也存在不便之處。它們不能像襪子一樣一舉拉上,必須小心而緊緊地纏繞在腳和腳踝上,就像受傷後打繃帶一樣。這項技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

波特揚卡斯布條在俄羅斯已經使用了幾個世紀。在炎熱的天氣裏,它們由輕質棉織物製成,而在寒冷冬季,則由致密法蘭絨製成。2013年,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下令結束了這個過時的習俗。

米哈伊爾·波莫爾采夫少將

蘇聯軍隊的靴子不是用皮革縫製的,而是用名叫基爾紮的材料縫製的。基爾紮是由米哈伊爾·波莫爾采夫少將在1903年發明的。它是用防水帆布經過石蠟、鬆香和蛋黃的混合物浸漬而成的一種“強度高,完全不透水”的材料。這款俄羅斯第一個仿人造革被稱為基爾紮(kirza)。

基爾紮在日俄戰爭期間就被用來製作袋子、背包和馬具。同時,也深受獵人、漁民的喜愛。

基爾紮麵料已經不止一次得到改進。後來,化學家伊萬·普洛特尼科夫完善了這種材料,由於他的努力,蘇聯建立了工廠對基爾紮靴進行大規模生產。1942年4月10日,這位化學家獲得了斯大林獎。到1945年,有1000萬蘇聯士兵穿著這款長筒靴。

這再次證實了戰爭中沒有小事。靴子、大衣、帽子的重要性不亞於武器和食物。

戰後,基爾紮靴子成了蘇聯的“人民品牌”,甚至不需要打廣告。目前已經生產了超過1.6億雙。

所有跟帖: 

從野戰士兵的靴子就可以看得出有些國家真的是墨守成規呀。 -delta2020- 給 delta202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07:17: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