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麥收的記憶

來源: 古樹羽音 2023-07-11 19:04: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96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古樹羽音 ] 在 2023-07-11 20:49:3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307/80564/8205.html

麥收的回憶

作者:宏亮

 

這個土地上的每一個農民都值得擁有一塊屬於他們的豐碑,那就是他們腳下的土地。                                                                                                                                               — — 題記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春天來的象征除了垂柳,就是滿樹的榆錢。當把和著白麵的榆錢蒸好,加上各家各戶自己做的辣椒油以及自己地裏出產的蒜涼拌,嘴裏還有一絲回味之後的一個月,就是滿院清香的槐花開放的時間了。照樣,槐花也是如此這般成了每年的時令吃食。再過上一個月,隨著從南邊來的風一天天熱起來,村頭的麥子也就在這樣的熱風中從綠變成黃綠,最後成為金燦燦的一大片,我知道,每年的麥收就又要開始了。

  每當這個時候,父親就會從家裏的角落裏拿出所有的鐮刀。這些鐮刀都是用舊報紙包著,上麵落滿了灰塵,而鐮刀也明顯生了鏽。父親把鐮刀放在腳旁,打一盆涼水,然後把小板凳放在一個不知道是用了多少年,但中間已經被磨得明顯凹下去的由一整塊青石做成的磨刀石的一端,用手蘸一點水,開始“刺啦刺啦”地在磨刀石上磨起鐮刀來。磨得差不多了,就用手指在磨得鋒利的刀刃上比試一下,然後再眯起眼睛看那磨得閃亮的刀刃。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大拇指從磨得鋒利的刀刃上劃過應該是什麽感覺,也從來沒有告訴過我怎樣才是磨好的刀刃。後來,我似乎是無師自通地用這個方法驗證我磨好的菜刀。不過,無論在哪裏生活,我用的磨刀石都是小小的一個,比起老家那個放在地上大大的青石磨刀石不知小了多少,地上的那個磨刀石好像帶著一種威嚴,可以把任何的東西磨得平整。上麵那如彎月凹下的印記,也許是經過幾代人才會形成的吧。

  麥子從播種到收割差不多需要八個月,但適合收割的時間隻有短短的幾天。收割早了麥子不飽滿,收割晚了麥粒容易掉在地裏。因此在農村,這個時候有一個名稱,叫“搶收”。既然是“搶”,那就需要爭分奪秒。因為收割麥子的時候天開始很熱,為了避免白天毒辣的日頭,農民們往往在早上四五點鍾的時候就起床了。每人拿上一把鐮刀,帶上一頂草帽,一家再拎上一壺燒好的涼白開,摸黑朝著村頭的麥地走去。

  到了麥地,先是用鐮刀割下一小片麥子。然後拿出一把,分在兩個手上,把有麥穗的一端熟練地擰在一起,放在地上做用來捆紮麥子,再把割下的麥子放在剛剛做好的捆紮的上麵。等需要捆紮的麥子足夠多了,就把鐮刀放下,用膝蓋抵住麥捆,再把捆紮的兩端做個簡單而又牢靠的結,這樣就做好了一個麥捆。接下來就是完全的重複勞動了:一片片麥子被割下,身後則是整整齊齊一個又一個倒在地上的麥捆。

  生長在農村,哪個農民的孩子不是從小就和麥收有緊緊的聯係呢?也許在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媽媽就會帶著孩子,把孩子放在地頭,在涼席上獨立玩耍,或者讓孩子坐在在木頭做的推車裏。再大一點,就需要給在地裏幹活的大人送早飯了。

  在麥收的季節,幹活都非常累,但是再節省的農民們都會自己的方式犒勞自己。奶奶一大早起來開始做油饃。這是一種厚厚的麵團做的餅,裏麵有蔥花,在餅上刷一層油,然後放在鏊子上翻烤。油饃和蔥油餅差不多,但是比蔥油餅大得多、也厚得多。等做好了,我會一手挎著裝油饃的籃子,一手拎著煮好的綠豆湯,給仍舊在地裏幹活的大人們送早飯。

  當城裏的孩子上學前班的年齡,農村的孩子就已經跟著家裏的大人在地裏幹活了。最初孩子們可以做的就是在割完麥子的地裏撿麥穗。“顆粒歸倉”在這裏有著最直觀的體現,辛苦了好幾個月的農民不舍得讓一個麥穗丟在地裏。這時候,我們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們就成了撿麥穗的主力軍。再稍微大一點,我就 開始體驗真正農民的生活,和大人一起割麥子了。

  說是再大一點,也就是開始上小學吧。起初因為個頭矮,而且割的技術不高,隻能割很窄的半壟,而大人往往是割寬寬的一壟。就這樣,我的半壟過不了多久還是會遠遠地拉在後麵。割麥子的感覺不是那麽好受,腳上雖然穿著布鞋,但是或長或短的尖尖的硬硬的麥茬有時候還是會紮到腳踝。剛開始用鐮刀的時候也很笨拙。沒有人教,隻是看著大人怎麽做,自己也照著樣子彎腰把麥杆用左手攬住,把長長的鐮刀往懷裏割。有時候一不小心,鋒利的鐮刀還會在腳踝那裏拉個口子。過不了多久,尖尖的麥芒就會在胳膊上劃出不少的細細的印記,如果再有汗水流過,那種刺刺的痛,似乎永遠印在了記憶裏,什麽時候都會清晰地記起來。

  割麥子往往是檢驗一個農民真正水平的時候,不僅需要割得快,而且割過的麥茬需要不高不低,平平整整。不然,會被別的莊稼漢笑話的。而那些割麥子又好又快的好把式都會贏得別人無聲的尊重。割麥子非常勞累,不能蹲下,更不能直起身子,隻能弓著腰,一手攬著麥稈,一手刷刷的揮舞鐮刀,這些都是隻有在年複一年的勞作中才能鍛煉出如此的定力。在休息的時候,有時候大人說腰累壞了,我也會跟著說,我的腰也累壞了。這時候大人們往往會說,小孩子哪裏有腰啊?

  在割麥子的季節,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聽到“冰糕,冰糕”的叫賣聲。那是賣冰糕的人騎著自行車,在後座上安放者一個冰箱,一個真正的裝冰的木製的箱子。箱子裏麵整齊碼放著誘人的冰糕。那些都是凍得硬硬梆梆、結結實實的冰糕。箱子裏麵往往還會有一個薄薄的白色棉被蓋著冰糕 — — 防止它們在大熱天裏融化。但是農民一般哪裏舍得用錢去買哪怕隻有幾分錢一隻的冰糕呢?但也耐不住在炎炎夏日下割麥的辛苦,還有孩子們一個個期盼的眼神,再“摳門”的家長也會從兜裏掏出浸著汗水的鈔票,在冰糕融化之前買上幾個,因為這個時候的冰糕價格相當優惠了。

  打麥場是什麽時候開始建的,我卻記不清楚了,反正我知道這些需要在麥收之前完成。最早的時候,打麥場是用牛拖著重重的石碾子碾出來的。等把一片地壓得既平整又瓷實,打麥場就建好了。從地裏收割的麥捆在打麥場垛的高高的,等待打麥。

  所謂打麥,就是讓麥粒從麥穗中出來然後收集麥粒的過程。在我的記憶裏,打麥經曆了好幾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最原始的老牛拉碾。一頭牛在莊稼漢的吆喝下拉著石碾子,下麵鋪的是厚厚的麥稈,等石碾把麥粒脫下來之後,麥粒和麥糠就會被收集起來。後來,老牛逐漸換成了手扶拖拉機,效率比老牛快多了。再後來就有了脫粒機,於是就不需要那麽大的打麥場了,整個脫粒的時間也少了許多。

  那些沒有任何麥粒的麥稈,又叫麥秸,就會被拉回家。除了可以燒火做飯,麥秸還可以漚肥,因此是每家都需要的。麥收之後,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會有一個高高的麥秸垛。夏天的晚上,這些麥秸垛就會成為孩子們玩捉迷藏的好地方。我們會很快地在麥秸垛的下麵用手掏出一個小窩,然後趕緊把整個身子藏到小窩之後,還會從上麵再拽一些麥秸蓋在表麵,這樣子的偽裝往往會讓小夥伴們很難找到。等他們找不到了,在裏麵的孩子就會得意洋洋的大喊一聲,從麥秸垛裏麵鑽出來。有一次,弟弟和夥伴們玩捉迷藏,他居然在躲藏的地方睡著了。小夥伴們找不到他,也沒有在意。直到很晚了父母才注意到,圍著這些麥秸垛又找又喊,才把睡得迷迷糊糊的弟弟找出來。

  無論是哪一種方法脫粒,得到的還是麥粒和麥糠的混合物,所以還需要最後一步 — — 揚場得到純淨的麥粒。

  揚場的時候,父親會手拿一把木鍁,先鏟起一鍁,往高處揚一下。如果風力合適,就會把輕的麥糠吹散到一邊,而較重的麥粒落在腳下。這時候父親臉上會顯出難得的笑容,有時候也會自己嘟囔一句,“這風不錯”,然後就開始一鍁一鍁地揚。如果沒有風或者風太大了都不行,因此揚場往往是在下午或者傍晚的時候。揚場是一個我心目中一個很“高級”的工作,需要非凡的技巧,而這些技巧又隻可意會,不能言傳。因為至少在我的印象裏,我隻是幫父親忙,自己沒有動手的機會,連媽媽都很少自己揚場,仿佛這是作為一個成熟莊稼漢的專利。在夕陽的餘暉下,父親揮動木鍁一下一下揚麥子的場景至今還會在我的腦海中浮現。

  幹幹淨淨的麥粒終於全部收獲在打麥場了。這些高高堆起的滿是飽滿的麥粒是的的確確實實在在的收獲,沒有什麽比讓一個農民看到這樣的場景更讓他們滿足了。這個時候農民們的心情是最愉快的,因為他們知道,這一整年家人們都可以吃到白麵了。

  是啊,對於那些千百年來在土裏耕種、土裏收獲的農民們來說,有什麽比這更為樸素的理想和追求呢?我小的時候家裏人口多,最多的時候有11口人。那個時候爺爺奶奶還都健在,除了爺爺身體不好作為一家之主的他很少去地裏,奶奶忙著一大家子的一日三餐,喂豬喂雞,其他人都是要到地裏勞動的。即便如此,小時候還是有很多時間吃的是玉米紅薯之類的粗糧。雖然這些現在看來都是很健康的東西,但在農民的心目中,如果一年從頭到尾都能吃上白饃,吃上白麵做的撈麵條,那就是最幸福的日子了。

  收獲麥子之後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交公糧。把麥子裝在曾經是裝化肥的編織袋裏,然後把一袋一袋的麥子扛到架子車上。大人拉著架子車,而我會用繩子挽在肩膀上,助大人一臂之力,把沉重的架子車拉到公社的糧站裏。說是公社,其實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已經換成了“鄉”的名稱。但是農民們還是按照多年的傳統,稱為公社。等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就可以自己拉一個架子車, 媽媽隻需要幫助我拉著繩子就好了,而父親和哥哥都會各自拉一個架子車。

  在糧站裏,來自各個村的架子車都在排著隊,大家既焦急又滿懷盼望地等待著公社糧站工作人員的驗收。

  這個時候是公社糧站最忙的季節,也是糧站工作人員最威風的時候。終於等到我們了,隻見糧站工作人員手拿一個很細而且很長的鋼釺,鋼釺的中間是空的。“撲哧”一下,細細的鋼釺插入那些曾經裝過化肥而如今裝滿了新收的麥子裏麵,順手一抽,鋼釺中間就有了來自袋子裏麵的樣品。而這個時候,農民的眼睛會滿懷盼望讓糧站工作人員給一個好的等級。他們的眼睛是小心翼翼,臉上也堆著笑。而工作人員一般都不會看這些眼睛,隻是看一下麥子的樣品,就會用平淡而簡潔的話說“二等”或者是“三等”,就為辛苦好幾個月才得到的收成定了價。同時把手上花花綠綠的寫著不同等級的小本撕下一張,遞給這些小心翼翼的眼睛。我曾記得父親有一次對他們說,今年麥子收成好,很飽滿,應該是更好的等級吧。但是,誰又會改變他們的決定呢。雖然每個等級的差價可能每斤隻有一分錢,但滿滿幾車的麥子合在一起,這些差異足以讓一個農民覺得這是一筆不少的錢了。交糧既是義務,也是當年可以用換取金錢的必須手段。交了糧,換得了錢,農民才會盤算著買下一年的化肥等物資以及家裏人過日子的支出等等。當年的我當然沒有這個概念,隻知道這是每一個農民年複一年需要做的。

  在我剛考上高中的那一年,好像是秋天收了玉米之後,媽媽和我拉著架子車把玉米在糧站賣了。拿到錢的時候,媽媽說了一句話, “這下你高中一年的學費有著落了。”這句話讓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而且讓我覺得任何時候我都沒有偷懶的本錢。

  把公糧交罷,餘下的糧食才是真正屬於自己家的。在麥子裝入自家的糧缸之前,還需要做最後一步的晾曬工作。

  最早的晾曬是在村頭的打麥場,每天上午要把新收的麥子攤開,用竹耙子細細地攤平推勻,到了傍晚還要收起來,蓋上塑料布,塑料布的上麵和邊上還要壓上磚頭,防止晚上下雨淋濕了麥子。這些比較輕的活都是我們弟兄三個在大人指揮下完成的。村頭的打麥場倒也不遠,但每天上午和傍晚都要去一次,也不是很方便。等後來很多人家蓋了平房,大家就在平房的房頂曬麥子了。房頂上麵都是抹得平平整整的水泥,又幹淨又方便。於是,手扒著木製的梯子上下就又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

  等到家裏那些大大小小的糧缸都裝滿新收的麥子之後,農民們辛勤勞作的麥收就基本結束了。說是基本結束,一個原因是麥收既是收獲的季節,又是播種的季節。“夏收、夏種和夏管”,這就是所謂的 “三夏”,而夏種就是要為秋收播種。中原大地土地肥沃,溫度適宜,在麥收之後的麥茬地裏種上玉米,還會有一季收獲。在弟弟還很年幼的時候,父親、媽媽還有我和哥哥就會分成兩個組,大人在麥畦中間用鋤頭鋤一個淺坑,我和哥哥左手挎著裝玉米種子的竹籃,右手從籃子裏用手指捏住兩粒或者三粒玉米,然後準確地投入坑裏。大人會在前麵一鋤頭遠的距離再鋤一個淺坑,同時讓土覆蓋住剛放好種子的坑,再往前走的同時還不忘記把坑用腳踩一下。這些周而複始的動作好像是機器一樣運行精確。我們在地裏幹活的時候也不會說很多話。時間就這樣慢慢地過去,割好的麥地也就及時種上了玉米。過上兩周,綠油油的禾苗就會讓黃褐色的土地重新充滿生機。而再過三個月,就可以收獲玉米了。

  麥收的真正結束是一個叫做串麥罷親戚的傳統儀式。這個時候的村莊裏到處都可以聞見撲鼻的香氣,那是家家戶戶都在用白白的麵粉活出的麵團來炸油條和麻葉。這些白白的麵粉,不用說,都是用新收獲的麥子磨出來的。長長的油條又香又筋道,而方方的麻葉又香又酥脆。農民們辛苦勞作了一年,這是難得奢侈的機會。這個時候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喜悅的,不但是豐收的喜悅,而且還能吃到這麽香的食物。尤其是對於孩子們來說,那個年代能吃上油條和麻葉簡直就是過年了。

  麥收的慶祝不隻是獨自享受,農民們還會把這些豐收的喜悅傳遞給各自的親戚們,於是就有了串麥罷親戚。這個時候我往往是家裏的“大使”,無論是去舅老爺家,也就是奶奶的娘家,還是去姥姥家以及三個舅舅家,我印象中很多都是我自己去的。帶的東西也都是自己家裏炸的油條和麻葉。到了親戚家,他們也不會把東西都留下,那樣是會被別人笑話的。我也會不斷的謙讓,因為既然都帶去了,不都留給親戚似乎也說不過去。於是在這樣的你來我往的謙讓中,親戚們還是會讓籃子裏留一些東西,同時也放入一些自己家炸的油條或者麻葉,這叫“回禮”。農村的這些傳統就是這樣保留的,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等我初中畢業之後去縣城的高中上學,就慢慢沒有機會參加麥收了。後來姑姑出嫁,我們三個弟兄也都跳出農門,成為吃商品糧的“公家人”,所以家裏分的地少了很多,這些農村的生活距離我也越來越遠了。但我知道,我的父母還在農村,我的根還在農村。聽父親和哥哥說,近些年麥收省事多了,都是聯合收割機作業,不但不用割麥,也不用打麥,聯合收割機過後,麥子直接就從地頭拉到家裏了。

  在今年麥收的季節,哥哥在家人的微信群裏發了幾張麥收的照片。其中一張是父親站在地頭,他的兩個手背在身後,像一個視察農村的幹部。照片裏,平整的水泥路取代了昔日的田間土路,休閑得體的衣服取代了昔日收割時的裝束,聯合收割機也取代了昔日的鐮刀和打麥場。從這個父親背影的照片裏無法看到他的眼神,不知道在注目這片麥田的時候,他是否會回憶著每個夏天那些繁忙勞累卻又收獲的季節?他是否會回憶著那些隨著歲月不斷改變的勞作方式?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他前麵目光所注視的一大片豐收在望的麥田,還有遠處抬眼就可以看到的陘山。陘山的西麵,是綿延八百裏的伏牛山脈;而它的東麵,則是惠澤整個中原文明的衝積平原。

  父親站立的,不僅是在地理上的節點,也是在曆史上的節點:麥子收割後再收獲一季的玉米,他麵前的這些土地就要和村裏的其他土地一起流轉承包了。父親也許沒有想到,他自己會親身經曆和見證一個如此濃縮的時代:從鐮刀和木鍁到手扶拖拉機,再到聯合收割機;從剛出生時的土地私有到蹣跚學步時的分田分地,從青少年時的合作社、大集體到而立之年的土地承包。然後又經過了四十多年,在他年逾古稀的時候又見證土地流轉和公司化運營。他也許不明白這些變化的原因,但是他知道,再有一個秋季的收成,作為農民,在田間勞作了一輩子的父親,不需要土地去勞作,以後也沒有土地可以讓他去勞作了。不知道以後父親還會不會這樣子背著手, 站立在這片他勞動了一輩子卻再也不屬於他的土地上觀看了。但無論如何,也許正如父親的名字所預示的,明天還是會欣欣向榮的吧。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頭發花白的校長在學校大會上曾經做一個報告。他說他去過全國很多地方,但覺得我們的老家是最好的。當時的我覺得好幸運,也很自豪,因為我居然住在全國最好的地方。等以後閱曆漸廣,開始覺得那個校長的話有些“迂”,甚至有些可笑:好的地方多的是,怎麽這個平凡的農村就是中國最好的地方了呢。又後來,經過歲月的洗禮和衝刷,在遠離故土的海外,當回憶起故鄉的麥收、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終於意識到,在我的心裏,我的故鄉,不單是全國,而且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

  因為這裏,是唯一一個可以讓遊子在夢裏不斷相遇的地方。

 

 

 

所有跟帖: 

這可是我發現的一位博主的用心靈書寫的博文。不轉載在此,覺得自己白活了,對不起那片土地和祖先!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822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9:07:18

作者宏亮是不是姓馬?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1:20:12

不知道,你去問問原作者,就在文城網頁的下麵。我是那天下大雨閑來東遊西逛地淘到了金子。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2:07:09

樣板戲《海港》裏有,馬洪亮探親我又重來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2:19:39

唉,這玩笑開的。我可是先斬後奏的,等著原作者判我抄襲者呢,這可咋好呢,唉,逃!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2:23:16

原先不都說好了嗎,是先斬後揍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2:40:42

我已經到原作者那負荊請罪,等著五十大板,即使被推出午門,也無悔無愧。這如今,大姐就是抄襲了,怎麽著?咋了!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3:00:40

還記得這句胡同話嗎?水蠍子,不怎麽蜇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3:04:45

不知道啊,我知識貧乏。但我忘不了兩年前看到的兩隻蟄人的蠍子。匯報一下,我把歌的鏈接借花獻佛了,以此得到原作者的寬恕。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3:13:48

羽音姑娘,我站在你一邊,打倒還在走的走資派!看!不是被我打倒啦!哈哈哈!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14:41:52

五十大板可以用蒼蠅拍代替。推出午門,曬曬太陽而已!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16:39:24

大姐有魄力!讚!我就喜歡這樣的性格!向羽音大姐致敬!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16:44:35

謝謝!遺憾的事情是,我是老太婆,不是大姐,可能差著幾代呢,哈哈哈。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18:07:03

羽音,你朝上數十行,你自稱自已:大姐怎麽怎麽,我是複製你的呀!稱大姐好啊!誰叫我大哥,我可高興著呢!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21:52:32

你每天叫我大哥,我給你糖吃!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22:50:59

哈哈哈,萬聖節,我帶著一個軍團的日本孤兒,前往商博當兵的地方,去討要,一定會嚇跑了大兵吧!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3/2023 postreply 07:56:00

你沒看到我問那位作者一句河南話嗎?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12:26:58

謝謝,華博!我看到了。“有風沒風隻管楊”,所以我來文成就是為了哪壺不開提哪壺呀。被人討厭了,我自己會遛會逃,唯一的本事。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18:10:49

你老是說溜啊!逃啊!我心髒不太好,你少說這些好嗎?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22:08:50

難忘67年麥收時節,在風清月明,雲淡星稀的晚上,躺在高高的麥秸堆上的愜意時光。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9:20:10

問好,信博主!我是70年麥收,一頭紮倒在收割的麥穗和黑土地上,沒你悠閑呀,哈哈哈。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9:26:42

躺在高高的麥秸堆上的愜意時光。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那時候,,,,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0:15:19

“麥浪滾滾像海洋,棉田一派好風光,豐收的…”,也突然想起來這也是一首歌。記不太清了。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2:10:03

這首歌當年很流行。第一、二句歌詞有幾個字記錯了:"麥浪滾滾閃金光,棉田一片 -ireadwrite- 給 ireadwrite 發送悄悄話 (6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17:21:00

謝謝讀寫博!這是走博提供《麥浪滾滾閃金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1aFD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3/2023 postreply 08:02:20

麥秸堆上有麥芒,紮人,不會愜意的,嗬嗬。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3:03:56

碼成垛的麥秸都是脫了粒麥稈。有麥芒的是帶麥穗的麥子,是不能堆成垛的。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06:42:32

你說的對,想起來了,如你所說。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08:33:46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9:40:01

農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荒年餓死的是農民,打仗了抽壯丁死的也是農民。還被稱作"低端人口"!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9:45:01

是的,自人類有了社會的殘酷的現實。但是相信人類在嚐試改變不了也要減少這種悲慘的不平等,雖然任重道遠!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9:48:56

好久不見,問好商博主!這句詩用在這裏,真是太貼切不過了,讚!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9:45:07

謝謝羽音姑娘的讚!姑娘是菩薩心腸,阿彌陀佛!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57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0:01:26

感謝!上蒼的保佑,其實就是一個公正的天枰:努力:保佑。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0:24:06

老商心地善良,也努力了。有時得不到好的報應。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0:42:25

哈哈哈,您是品熊掌的高八度,不才是啃土豆也不錯的“下加一線”。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0:55:51

你精神上滿滿的,夢中搖尾巴,鄙人夜不成眠苦思忖.思前顧後淚沾襟。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1:11:35

羽音無言可答!放你一馬!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1:23:33

嘻嘻哈哈嘎嘎嘎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1:27:07

幸災樂禍也!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1:42:00

人生終於有了一首“詩句”上聯,又得了橫批,那麽下聯“滴滴答答沙沙沙”,收割麥子時的情景。沒人說話,累得渴的嗓子冒煙。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2:33:39

滴滴答答是淚珠兒,沙沙沙是鼻涕水。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22:42:52

那時支農搶著積極幹,沒有人會哭,也沒有功夫哭啊。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3/2023 postreply 07:52:45

我哭!不是為了割麥,另有隱情!不說你也知道的!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3/2023 postreply 08:00:42

我插隊的地方是,割麥子還是拔麥子由隊長決定,如果那年雨水比較大,就拔,如果特別幹旱,就割。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1:13:54

那一定是北京郊區或京津冀的麥田,我想。北大荒要是用手拔,那現如今我恐怕就雙手就沒皮了,那是幾天割不到地頭的呀。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1:24:21

拔麥子真累,腰都直不起來了,從手指到手掌,四溜水泡,水泡破了成了繭子。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1:34:58

我們“中學”,在房山縣拔過,又低又矮,土地幹枯,烈日當空,那真是汗滴禾下土,累得沒有了腰。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1:45:38

嗬嗬,俺割麥子的經曆幾乎完全不同,搶收是相同的。那是69年北大荒兵團麥收,3天72小時幹得昏天黑地。 -吃素的狼- 給 吃素的狼 發送悄悄話 (225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23:56:16

握手前輩,狼博!我是69年9月到,沒趕上,吃的是你們奮戰的搶收啊,在此感謝了!那年你的連隊沒有發大水嗎?我們到了,還沒退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398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00:11:40

在南方,搶收完了麥子,接著要搶種。赤腳下冰冷的水田插秧 -蕭嵐- 給 蕭嵐 發送悄悄話 (198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10:23:48

你好,嵐博!北京郊區也是拔完麥子,就要插秧的。趕上陰雨天插秧,渾身打濕腳下冰涼還有爬滿小腿的水蛭吸血,初中生還是要咬牙。 -古樹羽音- 給 古樹羽音 發送悄悄話 古樹羽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2/2023 postreply 18:17: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