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黃昏》誕生史 鄭珊 內蒙古師範大學

來源: 風鈴99 2023-06-23 08:17: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439 bytes)
回答: 林胡 不是老鬼吧?yma162023-06-23 07:44:36

導讀

《血色黃昏》源於楊沫之子老鬼在內蒙古兵團8年的真實經曆。本文試圖通過闡述《血色黃昏》誕生的背景緣由以及出書的坎坷曲折,使作品的內涵及價值得以深刻全麵的展現。

一、老鬼的血色經曆

 

老鬼,本名馬波,作家楊沫之子,他在父親的打罵、母親的冷漠中長大,形成了敏感叛逆的性格特質,又受17年革命文化的教育影響,思想極左。為抗美援越,他率領紅衛兵打砸搶了自己的家。學校分配他去山西插隊,他和同學偷跑到反修第一線的內蒙古,渴望在茫茫草原上幹一番事業。他們以“階級鬥爭為綱”,積極投入“挖肅”運動,由此和當地牧民關係惡劣。老鬼及北京知青在開門整黨時,給指導員提意見,遭領導嫉恨,後因老鬼與指導員的一親信打架,被抓到把柄,隨後開展的“一打三反”運動中,老鬼被抓,其言論行為被上升為政治問題,定為“現行反革命”,開批鬥會遊鬥示眾。

老鬼去內蒙古近八年,有5年都在“現行反革命”的悲慘嚴酷折磨中度過。母親楊沫最終對老鬼施以援手,給周恩來寫信,後由總理辦公室轉內蒙古一把手尤太忠進行複查,老鬼的問題終於得以解決,從“現行反革命”改為犯有“嚴重政治錯誤”(汙蔑江青)。1975兵團撤銷,老鬼在父親馬建民的戰友大同市原勞動局長高萬章的幫助下,得以在1976年調到大同礦山機械廠當工人。

 

二、寫書的艱難坎坷

 

老鬼在多年“現行反革命”的殘酷經曆中不僅沒有喪失理智,反而覺醒。他發現現實與學校教育完全不同,極左思想得以糾正。老鬼在1975年的內蒙古草原就開始著手寫《血色黃昏》,他的作品是紀實性的,寫的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1976年是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高潮,母親楊沫得知老鬼在寫《血色黃昏》,認為寫這部書稿很危險,是“控訴無產階級專政”,會被批判,堅決反對。為中斷老鬼寫作,父親馬建民偷走手稿。老鬼寫信索要,說了威脅的話,馬建民和楊沫認為兒子過河拆橋,聲明與他斷絕一切關係。迫使老鬼不得不憑著記憶從頭寫起。直到老鬼在1977年高考中以大同市文科第一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父母才與他恢複正常往來。

到北大後不久,老鬼又因為與外國記者接觸,向法新社記者介紹了知青和下層百姓在“四人幫”時期的苦難,上了內參。楊沫擔心其受到牽連,給北大中文係寫信表態,與老鬼劃清界限。又因西單民主牆事件,老鬼認為不能對《探索》刊物主編、民主運動激進發言人之一的魏**以言治罪,與父親再次發生爭論,導致被趕出家門。這卻激發起了老鬼的力量,義無反顧的埋頭修改書稿,以宣泄胸中苦悶。

 

三、出書的辛酸曲折

 

《血色黃昏》原名《八年》,源於老鬼在1968年到內蒙古插隊,76年結束,曆時八年。作品於1978年完成,從此,老鬼走上了漫漫出書路。

《今天》的朋友趙一凡讀完手稿後大為震撼,寫了長篇讀後感,建議老鬼保持真實本色,少進行藝術加工,將自己的缺點變為優點。校友陳建功也對此手稿表示肯定,將其推薦給北京出版社文藝編輯室主任呂果審閱,呂果認為書稿須大改才能出版,又將書稿介紹給《十月》編輯田增翔,田增翔認為這部作品不出版實在可惜,又將書稿推薦給中國青年出版社文學室副主任許岱。許岱等看後決定出版,後因形勢有變,書稿被迫擱置。老鬼的嶽母帶老鬼找《清明》主編陳登科尋求支持,但《清明》以本刊是發表中篇小說為主的刊物,將稿子退回。陳登科愛莫能助。

與老鬼均畢業於北大中文係的張曼菱,流淚讀完書稿,將其介紹給《收獲》雜誌的編輯李小林,但因作品過於粗糙幼稚而被婉拒。老鬼的同事,張天翼之女張章主動幫老鬼將書稿推薦給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依舊被拒。母親楊沫得知後,又給老鬼介紹了花城出版社,但《花城》的編輯看後認為作品寫一個知青受迫害,沒典型意義。

書稿一路漂泊,張曼菱又推薦給《黃河》副主編鄭義,他讀完手稿後大為感動,但增刊申請無法批下,此事便不了了之。《今天》的徐曉後又將書稿推薦給作家出版社,亦未成功。老鬼的朋友還推薦給香港的三聯書店,依舊被退稿。老鬼向十四家出版單位投稿,皆被拒絕。

幸而中國青年出版社文藝編輯室副主任南雲瑞調到中國工人出版社任副主編,他想起了多年前看到的老鬼手稿,讓嶽建一去找,嶽建一對書稿一字未改。《八年》書稿運作到最後階段,老鬼的姐姐徐然將其定名為“血色黃昏”,開創以“血色”打頭命名作品的先河。1987年初冬《血色黃昏》終於出版。老鬼從1975年動筆,1978年寫出初稿,直至最後定稿出版,曆時12年。

 

四、《血色黃昏》的得與失

 

《血色黃昏》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是一部探索性的“新新聞主義長篇小說”,老鬼通過原始、本真的語言,記錄了自己親曆的事件,小說幾乎沒有虛構,也沒有藝術加工,它的結構完全是隨老鬼的經曆而直線式展開的。很多批評家指責其語言粗糙、文學性不足,而這些所謂的缺點恰恰是見證文學的優點。見證文學的最高原則是客觀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它突出的不是文學性而是新聞性和紀實性,任何藝術加工都會損害見證的客觀性。這就要求作家必須超越意識形態話語,真實記錄個人在曆史中的深切感受。

《血色黃昏》作為文革中的個體見證敘事,在很多方麵豐富、補充、超越了同時期“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的敘述模式。其震撼力來自老鬼對倫理道德和法治徹底崩潰的極權環境下,意識形態教育洗腦作用的揭示。它不像同時期的知青小說帶有過多的理想色彩。有些評論家認為作品的描寫過於粗蠻,但正是如此,才能顯現出它的見證力量和認識價值。《血色黃昏》出版後一炮而紅,引起巨大震動,不僅大陸讀者搶購如潮,香港、台灣、北美各地也驟然刮起“老鬼旋風”。

但它也有不足,老鬼受17年革命文化教育,雖然極左思想觀念在多年“現行反革命”生涯中得以矯正,可他仍缺乏一套獨立於革命文化的價值標準,這決定了他隻能用革命文化逆反革命文化,最終的效果自然差強人意,並不深刻,從這個方麵講,《血色黃昏》沒有超越當時的“傷痕文學”。

參考文獻

[1]《血色黃昏》新星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2] 陶東風/見證極權環境下的人性變異——《血色黃昏》解讀/文化研究.第17輯(2013年)

文章來源:《品讀》雜誌/2018年8月;文章原題:《血色黃昏》誕生的血淚史

本文經老鬼訂正。

 

https://mp.weixin.qq.com/s/Bxn_PrKPzXrmjwPnBBmrKg

 

所有跟帖: 

到了現在,《血色黃昏》肯定沒戲。搞得不好,他還可能被內蒙古那個派出所抓去關幾個月。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3/2023 postreply 10:19:14

再版是不可能,但微信公眾號轉載似乎沒有問題。 -風鈴99- 給 風鈴99 發送悄悄話 風鈴99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3/2023 postreply 11:53:10

這類具有特定時代的作品,一如流行歌曲,興於一時,時過境遷,回味者稀。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3/2023 postreply 13:36:54

這部作品見證了一些曆史,如果有興趣了解那個年代,讀讀還是不錯的,當然讀完也不容易。 -風鈴99- 給 風鈴99 發送悄悄話 風鈴99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3/2023 postreply 14:12:43

不否認。讀完是不容易,特別是對於時代背景不同的人,在文筆上的引人入勝有些欠缺。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3/2023 postreply 18:11: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