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 西進 擦槍沒走火

來源: 少壯軍人 2023-06-11 11:48: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467 bytes)

西進 西進 擦槍沒走火

——40年前老兵日記 

文/玉龍 立革

 


有多少記憶,經得起人生的滄桑。能在記憶裏沉澱下來的,必定有著當時的觸動或感動。曾經的那個年代,因了戰事的緣故,在“八一”軍旗的指引下,我們“走馬西來欲到天”去捍衛祖國的疆土。

 

我也因此邂逅了一段難忘的西域征程,邂逅了美麗的新疆。四十年後的今天,重溫當年,仍然讓我感動於當年的我們,感動於當時的英雄主義情懷。感動於西域路上的那份雄渾、蒼茫、清透、遼闊、久遠。。。。。。

 

誰說西線無戰事,曾經的南京炮兵75師就有過一段厲兵秣馬向天山的往事。 1979年春節前後的南北大動脈鐵路線,在共和國最高統帥部的調兵布陣下,緊張而沉默的繁忙著。兵員、彈藥、裝備、輜重隨著大動脈從祖國四麵八方匯攏而來,又隨著大動脈被輸送到兩疆滇桂(新疆、黑龍江、雲南、廣西)重兵壓陣。於是,我和我的一批戰友們,便有了一次開赴新疆的千裏之行。

 

1979年的世界是冷戰的世界,79年的中越邊境摩擦不斷,79年的中蘇邊境也在表麵的輕鬆下緊張的對峙著。元旦過後,我南京軍區高炮75師各基層連隊的形勢教育學習討論不斷。每個幹部戰士都做好了參戰的思想準備。一月下旬得到消息,我們75師將抽調部分兵力開赴新疆,組建對蘇作戰的防空新力量。

 

這天,一月二十四日(農曆臘月二十六),657團修理所指導員陳守根(江蘇興化人)找我談話,整個談話不到兩分鍾,簡短幹脆。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思前慮後。然後,我就成為了赴疆新部隊的光榮一員。

 

二月一日,正月初五,宿遷曉店,南京炮兵75師659團所在地。這天,從本師各團抽調出的兵員,在這裏集結起了一個新的作戰團隊——烏魯木齊軍區炮兵73師661團。這裏,不見硝煙,但卻是我們661團開赴西域,奔赴新疆的出兵原點。

 

在這裏,我們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戰友,緊張興奮的脫下了內地配發的棉製軍服,換上了高寒地區的皮製軍服。四皮著身的我們(皮大衣、皮軍帽、皮手套、大頭毛皮鞋),相互審視著對麵戰友頓顯粗壯的身形,心中明白了,從現在開始,除了飽滿的戰鬥意誌外,我們還該以怎樣的身體準備,去適應即將進入的高寒環境。即將去參戰,都說戰爭的血腥與殘酷,心中卻有著莫名的興奮,期盼著即將開始的征程。也許是醉翁之意以外的一份激情吧。

 

二月五日12:50分,完成編隊之後的9281次軍列從新沂車站徐徐啟動開出。說是軍列,其實就是關上車門便是夜晚的悶罐子車廂。為了邀請光線和空氣盡可能多的光顧入內,行進中的車門並不完全關閉,留著不足一米寬的間隙用繩索牽攔著。這不足一米的間隙,同時也是我們這一車大男人需要小小方便時的方便之門,因為悶罐車是沒有廁所的。疾車行進中向著曠野來一次雄性的揚灑也算得上一種暢快淋漓。?


我們乘坐的這節車廂臨時編號為561284,是一節50噸悶罐,裏麵一共安排住進了40名人物,也就是40個人和40個人的物品。40人清一色的全是661團修理所的。所長李鶴山,指導員孫殿榮。

 

上了車,戰友們將行李物品安放好後,剩餘便不寬敞。悶罐車廂無座,地板便是凳和床。車子開動後,大家席地而坐,廂徒四壁的悶罐子,目光無處可落,便紛紛投向車外。看近處,疾掠而過的樹木、房屋、田野、路人。看遠處,緩緩移動的還是樹木、房屋、田野和路人,看久了,就倦了。於是,或三兩對談,或閉目思想,我為後者。想著此行的目的地——新疆。

 

新疆之於當時的我,有著三個層麵的認識。第一層麵的認識來自歌裏唱到的 “我們新疆是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人人都說江南好,我說邊疆賽江南。朝霞染湖水,雪山倒影映藍天”。“達阪城的姑娘辮子長呀,兩隻眼睛真漂亮”。歌中讚美的新疆,引領我神往。但僅限於神往,未敢奢想能親自用雙腳去觸摸那片遼闊的土地,用雙眸去盡收那美麗的景色。現在,我和我的戰友們卻真真實實的向著新疆,來了。但此刻的我們無暇兌現那份神往。

此刻,我們是為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氣概擔當而來。誰說龍城飛將已不在?我人民解放軍戰士個個賽過衛青小李廣。為了保衛這片“燕歌未斷寒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的祖國遼闊疆土,我們告別家鄉父老,“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向著新疆,我們來了。

 

第二層麵的認識來自古人出師西域,征戰沙場的豪情詩章。“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那是怎樣一種氣概。千年前的樓蘭古城已然化作大漠孤煙,但現今的新疆史簡卻早已刻下了它的永恒。“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多少秦漢將士,金戈鐵馬,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英雄氣概禦敵於疆外。古有先人“誓掃匈奴不顧身”的驍勇善戰,平定了西域,統一了大清。今有共和國人民子弟兵的前赴後繼,保家衛國,捍衛著祖國新疆的和平、美麗、富饒。憑著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我們大可不輸古人的高聲朗朗“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然後,在勝利的鼓號聲中,一個不少的班師回朝。

 

第三層麵的認識來自教科書:新疆占國土麵積六分之一,陸地邊界線長5600多公裏,周邊與蘇聯等國接壤,曆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那時,還不可能知道它在若幹年後還是新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我們此行新疆,與這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大有幹係。基於此便有些許納悶,此前的蘇聯老大哥以及越南的同誌加兄弟,怎麽就演化成了眼下的兵戈相向了呢?

接著又想到了近來兵營外、社會上逐漸盛行的麻將風和跳舞風,想到這幾天聽來的幾句民間順口溜:“八億人民七億舞,還有一億正在賭,不跳不賭二百五”。想著我們正在向前線開發,有些人卻在醉生夢死,“隔江猶唱後庭花”, 心中很是忿忿不平。想著該不該保衛這種人的太平日子。

軍列有節奏的震動著,戰友們開始尋找夢鄉。“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豈止是戈相撥呀,40個人躺下來擠的可是腿叉腿呢。

 

第一夜,大家兩兩一對排列,身體垂直於鐵軌而臥。隨著列車運行和不時地刹車啟動,我們的身體總被左右晃動,夢鄉頻頻被擾,睡得很不安穩。第二夜,我們調整為四人一排,將身體平行鐵軌而臥。這樣,身體被左右晃動的影響基本消除,大夥睡的安穩多了。

 

白天,不足一米寬的車門間隙外,不時閃過友鄰部隊的軍列南上北下,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尤其是在沿途的徐州、鄭州、寶雞等鐵路樞紐站,與我們相向或同向而行的軍列川流不息的擦軌而過。隔軌相望的陌生戰友,都熱情的相互揮動起手臂,高聲向對方呼喚呐喊,有的還摘下軍帽拚命向對方揮動致意。很有點“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時刻準備著在某個時刻為祖國獻身的味道。這種場景,之前隻在影視中看到過,現在輪到自己親身體會,激動得熱血澎湃。這是我在懂事以後,滄桑之前所少有的記憶深刻的激動。

 

二月六日至八日,軍列經河南過陝西進甘肅,路況越走越差,車速越走越慢。那時的火車頭是蒸汽機頭,牽引的動力要靠工人師傅往爐膛裏添煤。鐵路多是單軌,時不時要在中途會車時臨時停車讓道。慢歸慢,卻也讓我們一路收獲了許多難忘的風景。?


二月七日上午8:15分到達寶雞東站,下車開早飯後回到車上組織學習《新疆簡況》。寶雞古稱陳倉,是劉邦進攻項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發生地。從寶雞發車後我們就一路伴著渭河前行,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俗稱禹河,不知是否與大禹治水扯得上關係。渭河在祖國江河水係中排名不知如何,在我當時的感受中,它很長很長,因為它牽著我的目光走了很久。古話說的“涇渭分明”應該就在這兒了,可惜我並沒有看見清濁伴流的景象。北方的河流河床寬淺,泥沙沉積,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河心漫灘。兩岸的崇山峻嶺,催生了無數個隧道,此行鑽過的隧道,超過了我此前人生的總和。

 

車過蘭州後進入蘭新線。二月八號淩晨2:45分軍列停在了“打柴溝站”進行補給,我們在淩晨的熹微中下了車,這樣的時刻站在曠野中,仰望天空似乎是本能。天空深藍深藍,藍的發黛,藍的深邃。未圓的冷月悄無聲息地滑向了西地平線,星星一閃一閃,曠野愈顯靜謐,站在路基下的一簇簇軍人配合著這靜謐,控製壓低了一切聲音。


冰冷的空氣裹緊了我們,寒氣毫無商量的鑽進了肺腑,卻讓人感到格外清新。這一切都在向我們傳遞著大西北的空曠與寧靜,讓人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淨素簡約之美。第一次體會大西北,原來是這樣,清透、深邃、遼闊。這種感覺後來也在我的記憶裏沉澱。?

 

軍列再次啟動不久,已經習慣了的節奏越來越慢,卻增加了一種車身的左右晃動,晃動的幅度越來越大。呼嘯的風聲尖利的在車外相伴而行,同時以它的野性狠命晃動著鋼鐵的車身,這是列車在翻越烏鞘嶺。烏鞘嶺“盛夏飛雪”常年大風,年均氣溫-2.2℃,年均8級以上大風73天。風可以晃動火車,這是當時我人生閱曆中的驚訝。驚訝過後我相信了,“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真不是古人筆下的誇張。這還沒到輪台(今輪台縣距烏魯木齊360公裏)呢,疾風就開始來顯威了。

 

當時並不知道烏鞘嶺的赫赫有名,後來的知識告訴我,烏鞘嶺海拔三千多米,因南邊的馬牙雪山和北邊的雷公山均高於它1000多米,海拔近5000米且終年積雪,使烏鞘嶺處於南北夾擊的高山嚴寒氣流中,才會有那樣的常年大風。又因為它低於周圍萬仞群山的埡口形狀,便成了古今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那時的烏鞘嶺還沒建隧道。疾風陡坡,所有列車在翻越烏鞘嶺時都要加掛一個車頭,兩個車頭一頭一尾,推拉著長長的車身在山穀間緩慢迂回行進。以我的想象來說,就是一個車頭與風戰鬥,一個車頭與坡戰鬥,鬥著鬥著就占了上風,晃著晃著我們就到了嶺端。據說,旅客在嶺底下車,徒步爬上嶺後回身再看,還可欣賞到列車正在半山腰迂回奮力呢。


烏鞘嶺位於甘肅武威段,屬祁連山脈北支,因位於河西走廊南側,又名南山,但一定不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而見的那座南山。據說“烏鞘”是突厥語和尚的意思,因為明代時嶺上建有“湘子廟”。隻知韓湘子是八仙之一,是不是和尚呢?不清楚。或是以和尚身渡的仙身吧。匈奴語中,“祁連”的意思是“天”,少年時的我曾很長時間的困惑於祁連是什麽意思。?

烏鞘嶺,以山勢峻拔、地勢險要馳名於世。是古絲綢之路上河西走廊的重要關隘、東西部的交通要道、軍事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當年的過往商旅、征夫、使節們都要在此交驗通關文牒。漢、明長城從嶺上並肩穿越,見證了這裏曾經的烽火狼煙。曆史上漢將霍去病抗擊匈奴,張騫出使西域,左宗棠收複新疆,彭德懷揮師西北都曾在烏鞘嶺留下過足跡。

過了烏鞘嶺我們就進入了河西走廊。所謂河西走廊,是說它位於黃河以西,被祁連山和北山夾在中間,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長達一千多公裏,寬度僅為幾公裏至一百多公裏。說河西走廊是西域之路的咽喉,名副其實。

 

二月十日晨,軍列經過了古老的萬裏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站。嘉峪關城樓舉世聞名,可惜我們隻能遙望,無法貼身體會它的雄偉高大。晚上20:35分到達“柳園”,吃上了柳園兵站為我們提供的大米飯。我們這批人中江浙兵居多,不擅長麵食。一路上的饅頭餅子幹糧,讓我們對大米飯產生了渴望。知道了這頓大米飯是軍運處想盡辦法為我們辦的,挺感動的,狠勁吃。

 

二月十一日清晨,我們進入了新疆地段——哈密。

7:50分,軍列停靠哈密站。大家下車吃早餐,饅頭就著開水。都說維吾爾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果然不假。哈密站台上見一維族模樣的男子手執弦琴,如處無人之境的邊彈邊唱,他會說漢語,我請他來一首《新疆好》,他便毫不客套的彈唱起來。“我們新疆是好地方呀,天山南北好牧場。。。。”歌聲渾厚悠揚,帶有濃濃的少數民族風味。下車伊始,我們便領教了民族兄弟的豪爽愛唱。

10:00軍列駛離哈密站。

16;16分在鄯善停靠吃晚飯,有羊肉,令人頭疼,還有不少戰友和我一起頭疼。沒辦法,堅持吃吧,這玩意以後多著呢。咋回事呢?那時的羊肉怎麽就那麽膻呢?進入新疆,對異域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的感知,從視覺、味覺和聽覺同步開始。這其中就包括了羊肉的膻味和那位維族男子的歌聲、琴聲。

 

二月十二日淩晨3:30分,本次軍列到達終點站——新疆烏魯木齊。我與新疆的邂逅在此實現,它開啟了我生命中與新疆長達九年的日夜廝守,成為我生命裏非常寶貴的一段。? 九年,在人生的有效貢獻時光中已不算短。從邂逅到告別,新疆——我與你有著太多值得回憶的往事,讓我們在另篇中記敘吧。“走馬西來欲到天”。9281次軍列一路長嘯到達了此次運兵的終點站——天山腳下的新疆烏魯木齊。時間是二月十二日淩晨3:30分,距離出發日已是第七天,曆時146個小時又40分。

 

烏魯木齊時間與我們內地約有兩小時的時差,此時應該正是烏魯木齊的半夜三更。戰友們帶上打點好的行裝下車整隊。站台上,兵站的同誌早已為我們準備好了熱乎乎的飯菜,在那滴水成冰,寒氣襲骨的環境裏,我們的身體被補充了熱能,我們的心更是感到了溫暖。早飯後7:15分我們登上了卡車,從這裏開始,9281次軍列上的戰友們,開始各就各位奔赴各自的陣地。? 我們的卡車迎著刺骨的寒風,向著烏魯木齊市南郊的永豐公社駛去。車輪滾動了35公裏後,在一塊刻著35字樣的裏程碑處拐進了一截土路,然後將我們修理所全體人員卸在了烏魯木齊縣永豐公社永和大隊的村莊裏,時間是早晨8:40分,相當於我們內地的6點多種。

 

清晨,這裏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都還關著門,隻有門前的狗在對著我們“汪汪”亂叫。望遠處山是白的,看近處大地是白的,老百姓的屋頂也是白的,真是一派銀裝素裹的世界。早晨九點鍾了太陽還沒出來,站在堅硬的冰凍大地上,雖然腳上有新裝備的大頭毛皮鞋,大家還是凍得來回的走動。


晨曦中,空氣清新,能見度極好,位於北麵的天山高峰博格達峰清晰可見。冰雪覆蓋的博格達峰和它的母體天山一樣,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在西部各民族的心目中,博格達是最富有神性的山峰。博格達一詞就是蒙語“神靈”的意思。早年古代西域“騎者見之下馬,行者見之叩首,就連官員路過此地也要停車下拜。”“南山伸臂雲天處,西域昂頭到日邊”形象地寫出了博格達峰的威嚴雄偉。? ?


沒容我們細細欣賞西北大地的早晨風光,戰友們就被領進了各自的房東家中。我和陳子良、李新茂(兩人都是安徽阜陽人),我們三個戰友住進的是一位回族老大娘的家。這裏老百姓的房子從外麵看一律的灰頭土臉。房屋都是平頂,上麵用磚頭石塊散亂的壓住苫著屋頂的材料,整座房屋除了牆根處有石塊壘著,其它完全不見磚瓦。

與我們內地的磚瓦房屋差異非常明顯。乍一看,就像是沒住人的廢棄屋子。可一旦入了屋,就完全是另一種感受了。大娘的家裏很幹淨,爐火燒的很旺,有溫暖的炕。大娘還把家裏的毯子拿給我們墊,我們遵守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婉謝了大娘。沒兩天,軍需上給每個人配發的羊毛氈就發到了我們手中。那時,並不知道這上千條羊毛氈是怎樣從烏拉泊連夜運達永豐的,看了黃日紅(網名仙華山)戰友三十多年後的回憶文章,知道了軍需股的戰友是怎樣辛苦的連夜為廣大戰友運送、分發氈子的。事雖時隔多年,心中依舊感動。


現在,這條原始白的羊毛氈,每逢冬季都與我的家人親密無間。大娘的家屋外冰天雪地,屋內綠意盎然,一盆盆的綠色植物把家裏裝扮的如同春天。開始,我們以為是好運氣,撞上了一戶會把春天搬進家裏的房東。誰知,走訪了其他戰友的房東家後,發現這裏的老百姓家家如此。不由得讚歎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綠意的嗬護。再以後,當我有機會更廣泛的接觸烏魯木齊的市民生活時,體會就更深。一盆文竹,在我的家鄉永遠是以纖細柔弱的身姿配著素雅的盆置於桌台。可在這裏,它們可以盎然的高大,從地麵的高盆中一直探觸到廳室的屋頂,原本細若筆芯的莖竿茁壯到可以同南方庭院中的細竹相媲,把個寒冬中的廳室整出了植物園的味道。讓我這個南來的當兵人發出驚異的仰歎。也許,會有品種的差異,但我寧願相信這是大西北人給予它的愛意使然。這都是後話。

 

那天,在這冰雪世界的春天裏,我們戰友三人險些“出師未捷身先死”。由於不會燒那種與內地不同的爐子,我們在臨睡前添過煤後,拿掉了煙囪前麵的圓蓋子,結果半夜兩點多鍾,三個人都煤氣中毒,頭昏嘔吐。還好,人還能起來,趕緊開門通風。在以後,我都經常以這個例子提醒他人。那天,是二月十三日,也是我們的烏魯木齊初夜。哈哈,難忘的初夜。

今天,我們也從此經過,留下了我們的軌跡。“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烏鞘嶺以它的蒼莽險峻、野性桀驁讓我至今心懷敬畏。大山是不會被征服的,當人類沒有出現時,它就屹立在這裏,當我們一代一代離去時,它仍屹立在這裏。我們隻能是翻越它、敬畏它。若是現在重走蘭新線,已無法體驗那種翻越。


因為烏鞘嶺特長隧道已經建成,並於2006年8月竣工通車了。? 所有經過的車輛都再不用匍匐於它雄渾的腳下恭敬爬行了。

房東大娘家姓馬,好像回族裏姓馬的人特別多。

後來我看到的國家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回族人口中有66.9%姓馬,真是了不得的大姓。大娘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務農,敦厚老實,叫馬學貴。小兒子年輕精幹,在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工作,叫馬學義。

 

一九七九年年底,我的一位複轉在陝西禮泉縣公安局工作的老排長魏建忠,也是後來“軍人聯盟論壇”上的“中山虎”版主,來到烏魯木齊搞外調,我還幫老排長走了馬學義的捷徑,外調做的溜順。三十六年後,在老排長的QQ空間裏我無意中看到了他對此事的回憶,心情滋滋的。


老排長

晚上,我們和大娘一起暢談,她說,當地的老百姓很害怕對麵的蘇修老毛子打進來,當知道我們這些兵是為何而來時,老百姓擔驚受怕的心情都輕鬆了許多。

 

冰天雪地中,當地百姓的吃用水都靠馬車從河裏拉冰塊回來堆在院子裏,用時搬些到鍋中燒融化。我們發揚部隊好傳統,用汽車拉水送到各家各戶,可是,他們卻不用,還不準我們將水倒入缸裏,好像是風俗或伊斯蘭教義什麽的,我們也隻好尊重。

 

整個冬天,院子裏堆著冰塊和掃起的雪堆,我們有時也燒些雪水融化來洗衣服,偶爾,燒融的雪水裏還會看到一粒粒的羊屎蛋子。燒融的雪水,有點苦苦的,不好喝。

 

二月十四日,上午進行了進疆的長途行軍總結,下午,我們就看到了下大雪,這是進疆後的第一場雪。看著大雪從下午一直下到傍晚,仍然沒有停的意思,“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一幅純美的詩情畫麵漸漸浮上我的腦海:紛紛揚揚的白雪,鋪滿了軍營門前的大地,一麵火紅的戰旗在凜冽的寒風中,以飄揚蕩卷的姿態在長空中凍住,堅挺著無往而不勝的氣概。古代大唐的屯兵戍邊和眼下的我們重兵壓境,在此刻發生了時空的重疊,如音畫般。此情此景,發生在當時的永豐公社,我的腦海裏,美不勝收。

 

還有一處美不勝收,發生在後來的永豐鄉的土地上(八四年以後,全國公社撤社改鄉)。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包家槽子村——東經87°19′52",北緯43°40′37"。就在這裏,1992年7月,經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長達兩年的測算和實地考察勘定,確定了它是整個亞洲大陸的地理中心點,簡稱“亞心”。同時,也驗證了美國科學家“亞洲的中心在中國新疆北部”的斷言。“亞心”是一個全方位的整體概念,它是亞洲大陸上與周邊海岸線上任何一個測點直線距離均為最遠的一個匯集點。作為地理科學工作的成果,意義重大,震動了國內外地理學界。

 

自此,一個幾十戶人家的貧窮小村莊,經眾多媒體的報道,名聲越來越大。它所具有的獨特性和神秘感吸引了國內外大量遊客的光顧。我,一個食著人間煙火的凡人,對這個點的科學意義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我可以沒心沒肺的這樣理解:那裏的住民永遠不用擔心地震,因為那裏是大陸板塊的最中間;那裏的的住民也永遠不必擔心海嘯,因為那裏永遠離海岸線最遠。

 

那裏,現已修建起一座占地寬闊的亞心公園。天圓地方的亞心廣場匯集了象征亞洲49國文化結晶的石雕圖騰、木質圖騰和玻璃鋼雕塑圖騰。一座雄偉的“亞心“標誌塔已拔地而起,塔頂地球儀直徑4米,整個塔體造型像英文單詞亞洲的第一個字母A,代表亞洲。從此,新疆不再邊遠,她是亞洲的中心。

 

二月十六日,收到了接裝命令,命我所前去652團接收雷達裝備。652團原是新疆的一個獨立高炮團,與我們661團同時合並到新建的烏魯木齊軍區73師。和我們在一起,他們就是老大哥團,早已幫我們接好了裝備,就等我們來了。

 

652團駐紮在市內的紅山腳下。紅山高聳於烏魯木齊市的中心,山岩赤色,氣勢突兀,清晨和黃昏岩壁在陽光的斜射下,紅光熠熠,故名紅山。一早,所有接裝人員帶著幹糧迎著寒風,來到團部所在地——新疆建設兵團農十二師的西山農場集結,簡短動員後出發。這段情節,賈興元戰友(網名運河之都)一定也記憶猶新,他那時就在661團軍械股。接槍、接炮、接裝備,他們軍械股忙的不亦樂乎。

 

出發的路上,我的心情比同來的戰友多了一層興奮,他們僅是接裝的興奮,我卻因馬上就能見到同校同係同雷達專業的同學程峰而更加興奮。三年多的同窗,畢業後我去到東海之濱,他來到天山腳下,現在他就在652團任偵察股參謀。他一定想不到,我會在新疆突然出現。

 

當然,我們這些同學在畢業分手後,雖然都各奔東西,但“總後”經常會舉辦一些跨軍區的技術骨幹進修班學習班什麽的,這些班基本上可看作是“總後”為我們這幫兄弟們辦的同學聚會。隻要接到通知,就知道又有一場同學聚會在等著我們了。但這次的見麵不一樣,它有一種相逢於戰壕的莊重意義。況且程峰並不知道我會突然出現在他麵前。這種驚喜的見麵,能不激動嗎?更為誇張的是,它居然應驗了我的一個夢。在二月五日的軍列上,調整了睡向的我們,沒有了左右晃動,安穩沉入夢鄉。那個晚上,我就是在睡夢裏與程峰、王明軍三個同學在前線相逢的,想不到,果然就要相見了。這究竟還是不是夢呢?掐掐腮幫子,還好,疼。?

 

到了652團,迅速辦好接裝手續,趕快去找老同學。那時還沒有手機,無法事先聯係。等見上了麵,一個咧著大嘴笑,一個瞪著大眼愣,然後是摟肩拍背,一起大笑。至今,翻開舊時的小筆記本,還能看到那時寫下的青澀句子:“莫道相距幾千裏,為了革命到一起,萬一戰死在疆場,天山處處葬忠骨”。這就是那時的我們,純純的。程峰這家夥有衝勁,後來幹到了新疆軍區副參謀長。去年春節,還寄來過一張明信照片。現在應該也退了。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在去往連隊的路上,看到一輛輛滿載彈藥物資的軍用卡車在疾馳,一派大戰前的氣氛。我們的雷達待命和保障也箭在弦上。

全軍將士盼望已久的命令下來了,兩廣雲南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在今日打響了。軍委命令我們西線做好對蘇修的高度戒備,隨時準備迎戰。

 

根據分析,蘇對我實行大規模進攻的條件不成熟,但發動小、中型進攻有可能。分析它的進攻方向:陝北太縱深,不行;東北69年(珍寶島)試探過,不行;華北有重兵,不行;唯一方向是新疆,新疆此前力量最薄弱,伊寧地區有六個還鄉團會與其裏應外合。進攻方式有可能是:狂轟濫炸、包圍邊境、逐步深入、全麵幹擾、進攻烏魯木齊市、利用還鄉團長期糾纏。經中央軍委調兵遣將,我方現有正規軍30萬,兵團民兵50萬。

 

我們的任務是:以天山為屏障,死守陣地,保衛前指,保衛烏魯木齊市。仗在眼前了,非打不可了。當時的小筆記本上有著這樣一段話:“如果在此打起來,我要準備著一切,一切為了我國的領土完整,一切為了現代化的早日實現,一切為了全國人民的幸福,一切為了打敗敢於入侵之敵,願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奉獻。”重讀這段話,我被自己感動了。這就是那時的我們,忠忠的。後來,對越南那邊是迅速出擊,迅速收兵,達到教訓一下的目的就可以了。對蘇聯這邊是高度戒備,未發一彈。

 

烏魯木齊市三麵環山,北部平原開闊,好似一個朝向準噶爾盆地的喇叭口。由於天山屏障,,大雪飄飄帶來的冷空氣往往滯留很久,烏市的冬天,從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4月,長達5個月。

 

轉眼間冬天結束了,在馬大娘家住下也已三個多月。為了營房建設需要,我所將要離開永豐公社,進駐市裏進行營建保障。消息傳到老百姓的家家戶戶,軍民之間難分難舍。有兵住的房東家,忙碌著準備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奶茶和飯菜,含著淚拉著一定要讓吃。那年代的人處的可是真感情,我們不想辜負馬大娘的一片心意,於是,就到她家裏歡聚一堂。算不算違反紀律呢?忘了。有沒有付錢呢?也忘了。

 

五月二十五日,打起背包整好裝具,向著全村群眾揮手告別。看著老鄉們眼淚鼻涕的,我們當中也有差點鼻涕的。上車後,8:00準時出發,35公裏以後到達營建施工地附近的新疆啤酒廠駐紮下來。啤酒廠有200多人,從廠長到工人對我們都很友好。廠裏沒有現成的空房子,他們把大禮堂騰出來給我們住,舞台上的木板條就是我們的床鋪板,廠區周圍的大片空地也成了我們的臨時菜地。為了給菜地增加肥力,廠裏還提供板車給我們拖土,拖到哪裏去?拖到牧民們的羊圈去,用新土換他們起出來的圈肥土。那時候還沒興用“雙贏”這一說,但各取所需,還加深了軍民友誼倒是真的。

 

在啤酒廠,廠長給我們介紹廠裏有麥芽、啤酒、精工、鍋爐四個車間,還告訴我們啤酒生產的全過程。那個時候咱當兵的滿腦子盡想的是備戰,什麽生產工藝啊,流程啊根本就沒聽進去。不過,倒是增加了一點關於啤酒花的知識。還知道了新疆的啤酒花是世界優良酒花之一。啤酒花又名酵母花,在釀製啤酒時加入它,可以使啤酒清純透明,增加泡沬且可以防腐,有了它,啤酒裏是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劑的。

 

廠長還說他們的啤酒在全國是排得上號的,去年華國鋒主席來疆視察時,還品嚐過他們廠生產的新疆啤酒。這榮耀,在那個年代也就說說而已,放到現在,那還不廣告轟上了天。

 

七月二日下午,接到去阿渭灘軍用機場檢修雷達的任務。阿渭灘機場設在距烏魯木齊30公裏的昌吉縣,由空9軍37師的一個飛行團駐守。我們於17:30分乘坐一營派來接我們的北京牌吉普車離開啤酒廠,直奔阿渭灘。一路上,看天空,藍的讓人心顫,看田野,麥子是黃燦燦的一大片,田間已有收割的勞動者,越走越看越親切。噢,忽然意識到夏天已經到了。

 

新疆的冬季和夏季很長,春秋兩季較短,剛剛告別了冬季,還沒來得及好好的擁抱一下春天,夏季就來臨了。看著看著,天空飄來了雲朵,烏雲帶來了狂風,北京吉普被風刮得左右晃動。開車的幸虧是個老兵,憑著過硬的駕技,小車平安無事。這裏夏季的雨和風是纏綿的伴侶,它們合著夥的彰顯霸氣,你正著打傘它斜著刮,你斜著打傘它轉著刮,肆虐的很囂張。這裏的老百姓基本不用傘。還好,咱軍人的配備是雨衣,也不用傘。

 

在幹旱缺水的大西北,能有一場降雨也是非常慶幸的事。就這樣,我們在雨中到達了阿渭灘機場,並立即投入了檢修。幹到二十點,老天還沒顧得上要天黑。那時的作息時間表上,開晚飯時間就是二十點。第二天接著幹,順利的排除了所有故障,又順利的回到了啤酒廠。

 

九月八日準備了一天,九月九日零時準點出發,前往新疆瑪納斯炮兵靶場進行實彈射擊。瑪納斯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下屬縣,地處新疆腹地,與北部的塔城縣、西部的伊寧縣呈三角鼎立之勢,素有烏魯木齊“西大門”之稱。它東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126公裏,是古絲綢之路的北道重鎮,又是世界三大碧玉產地之一。瑪納斯碧玉,顏色鮮豔,玉質細膩,聞名中外。故宮博物館至今仍完好保存著聚珍圖等一批瑪納斯玉雕精品。瑪納斯縣因河得名,蒙古語為瑪納斯郭勒。“郭勒”是河,瑪納是巡邏,斯指人。意思是有人巡邏的濱河之地。讀懂了它的意思,你是否覺得這個地名很有一幅剪影式的畫麵感?即浪漫又寫實。再把幾層意思聯起來,那就是“有人巡邏的出產美麗玉石的濱河之地”。

 

這麽美好的土地,不應該誓死的捍衛嗎?還有一部少數民族的英雄史詩典籍,書名也叫《瑪納斯》。它反映了曆史上柯爾克孜族人民反抗卡勒瑪克、契丹人的奴役,歌頌了古代柯爾克孜族人民對侵略者的反抗鬥爭,以及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願望。書中主人公的名字就叫瑪納斯。


夏季的深夜,按上級指令我們在七一醬油廠待命集結,等其他連隊全部走完後,我們修理所跟隨大部隊殿後擔任保障。夜深深,部隊靜悄悄的穿過市區,開上了通向瑪納斯靶場的道路。月光暗淡,不知走了多遠,終於在早晨8:30分到達了靶場。新疆的早晨來的遲,在太陽還沒升起之前,搭好帳篷住了進去。我們的帳篷搭建在靶場山腳下的紅山發電站處。九號一整天都在緊張的做著實彈打靶前的準備工作。沒有任務時的靶場是寂寞荒涼的,任務到來後的靶場是昂揚的。整個73師的一百多門高炮都雄立在山下的一片開闊地,高昂的炮管組成了一片鋼鐵的森林。我們的到來,頓使靶場上紅旗飄揚,高炮林立,車蓬整齊,兵員攢動。接下來的十多天裏,整個靶場炮聲震天,不絕於耳。

所有跟帖: 

從此文發現當年PLA準備非常的倉促。2月17日南邊已經開打了,北邊這個臨時組建的單位2月16日才接受裝備。這辛虧蘇 -delta2020- 給 delta2020 發送悄悄話 (39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13:37:14

不是倉促,促戰促決中央認為蘇聯不會動手的,但準備還是要準備的。 -akc- 給 akc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14:36:18

既然要準備就必須準備好。看回憶錄非常的倉促,難道是用的空城計? -delta2020- 給 delta202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15:11:29

你怎麽會知道中央是怎麽想的??現在又解密的文件嗎?? -delta2020- 給 delta202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15:13:48

蘭新線,烏魯木齊前有一站——葡萄溝。可有印象?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16:25:40

寫得如此詳盡生動,不容易 ! 中共建政至今四麵受敵。但又不能四處同時出擊!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18:17:49

當時中蘇打常規戰,蘇聯必敗無疑,因為蘇聯搞不定遠東,一開始蘇聯會占點便宜,但稍後就會吃大虧,就如阿富汗以及日本大海戰。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18:37:05

中國可比阿富汗強大得多,比日本大海戰時的日本海軍也有更多得多的優勢。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18:38:57

看以色列。挑戰整個阿拉伯,小日本要不是五分鍾的誤判,不會輸掉太平洋海戰。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19:13:46

日本大海戰指的是日俄戰爭,俄國勞師遠征,結果幾乎全軍覆沒。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20:25:49

我眼花了,看錯!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20:36:45

要是當時中蘇開打,中國輸,否則不會有後來的聯美抗蘇。 -老商- 給 老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20:20:44

蘇聯根本搞不定中國,比蘇聯強大得多的美國都搞不定越南。聯美抗蘇,是不希望打仗,而不是怕輸掉戰爭,最多怕的是蘇聯核武器。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1/2023 postreply 20:29:51

這記憶力,實在是好的令人羨慕!能再加上一些當時的福利工資水平的細節吧? -dakinglaile- 給 dakinglaile 發送悄悄話 dakinglail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3 postreply 13:54:38

寫得太好了。讓人心潮澎湃。我覺得您引用的古詩句描述西域的地貌,打仗有點多。可以去掉一些 -dong140- 給 dong140 發送悄悄話 dong14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3 postreply 16:17: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