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朋友,母親節之際,介紹自己的母親,在文革的遭遇,無憂認為那代人,實在是太苦了。
記得,1981年,師範專科英文係畢業後,無憂被分配到長城北麵,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溝裏的縣城教高中英文。
無憂萬萬沒有想到, 就在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竟然有發配來的高中老師有如下幾位。
三位北大來的。
一位北外來的。
一位南開來的。
一位北師大來的。
還有幾位非常好大學畢業來的。
這些人當時,都是四十多歲,他們根本不想在那裏教書,千方百計的想調動回北京,天津,還有什麽的他們的老家。
這些人不僅僅受到文革的遭遇,還受到地方歧視,他們的才華沒有得到發揮,根本沒有得到發展,幾乎是廢了。
直到1987年,無憂出國留學,他們也還沒有回到北京,天津,或是他們的家鄉。
作為一個當時,也是外地人的無憂,對他們非常的同情,盡管那個縣的有頭有臉的人們,非常喜歡無憂,把無憂當做他們的晚輩,但這些人對他們的同齡的人們,可沒有那麽的客氣。
無憂出國留學十七年後,第一次回故鄉,無憂專門到那個縣城看了看他們,當時他們都已經六十多歲了,有些人還是沒有能回到北京,天津,以及他們的老家。
看見他們,當時無憂的心裏,還是蠻難受的。
看見他們,當時無憂的心裏,還是蠻難受的。
所有跟帖:
•
看到無憂去國17年才回國探親,俺也挺難受。
-401.king-
♂
(58 bytes)
()
05/14/2023 postreply
19:06:27
•
我一同學北大物理的,
-chufang-
♀
(153 bytes)
()
05/14/2023 postreply
19:16:12
•
另一學霸同學是清華的,
-chufang-
♀
(72 bytes)
()
05/14/2023 postreply
20:04:17
•
俺一同事,同年,哈佛的。。。。
-401.king-
♂
(186 bytes)
()
05/15/2023 postreply
04:38:09
•
老無的認知是哪個有利用價值,哪個就是
-tt10-
♂
(26 bytes)
()
05/14/2023 postreply
21:28:32
•
俺是93年一月來的美國,98年底第一次回國探親
-dong140-
♂
(0 bytes)
()
05/15/2023 postreply
13:50:23
•
放棄公職,南下廣州,是比較難做的決定,但我看到的,後來都沒餓死,還混得不錯
-立竿見影-1-
♂
(0 bytes)
()
05/14/2023 postreply
19:47:50
•
你看來也是不順,十七年才回國探親,華人漂泊在外不容易,都是一筆辛酸的回憶
-Amita-
♂
(0 bytes)
()
05/14/2023 postreply
20:36:04
•
以前在移民壇看到一個筆名叫“ Long time EB2”
-立竿見影-1-
♂
(0 bytes)
()
05/14/2023 postreply
20:59:46
•
整錯了。他早早拿到了驢卡,,,
-tt10-
♂
(39 bytes)
()
05/14/2023 postreply
21:45:37
•
哈哈
-Amita-
♂
(0 bytes)
()
05/14/2023 postreply
23:30:39
•
無憂是好同誌。有些事,不親身經曆,很難有共情。
-衡山老道-
♂
(0 bytes)
()
05/15/2023 postreply
21:36:50
•
我二姐的返滬路非常曲折,直到退休才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上海,她是
-hz82000-
♀
(1184 bytes)
()
05/15/2023 postreply
04:12:28
•
比起在農村幹一輩子革命的知青,除了不夠“大有作為”外, 這些“知識分子”好歹也有工資過日子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5/15/2023 postreply
10:33:20
•
北大、北外畢業生分配到河北省的縣中學
-ireadwrite-
♂
(250 bytes)
()
05/15/2023 postreply
12:41:32
•
不少人還送到農場幹他幾年的活。
-chufang-
♀
(0 bytes)
()
05/15/2023 postreply
1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