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世奇才顧毓琇
© 徐敏|文
此人頭銜之多,在同時代的科學家中,堪稱第一。電機權威、教育專家、文壇耆宿、桂冠詩人、話劇先驅、古樂泰鬥、佛學大師。其中任何一項,擱在一個人頭上,都是大師級別。他卻以一人之身,兼而有之,簡直牛得不能再牛了!
他生於江蘇無錫,那位寫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顧憲成,是顧毓琇的先祖。
祖母是北宋文學家秦觀的後代,母親是晉代書聖”王羲之的後裔。
他13歲考入清華,學習電機工程。21歲赴美留學,僅用四年半時間就獲得了麻省理工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求學期間,他先後發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和“顧氏變數”。
最神奇的是,他在麻省理工讀書期間,一邊學習電機係的功課,一邊創作曆史劇本。在美國波士頓美術劇院,他與一批好友推出了曆史劇《琵琶記》的公演,顧毓琇是編劇、導演並出演宰相的角色,冰心出演宰相之女,蔡中郎由梁實秋扮演。聞一多和趙太牟特地從紐約趕來相助,聞一多負責舞美和布景,趙太侔負責燈光。
他還是位音樂家,擔任過國立音樂學院(今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國立交響樂團團長。
論詩文造詣,顧毓琇也堪稱一流,一生發表散文、小說43篇,詩詞歌曲8000餘首,出版詩詞歌曲集34部。
這些涉獵廣泛的愛好,絲毫不影響他電機專業的學習,反而相得益彰。
歸國後,顧毓琇曆任多所大學的教授、校長,抗戰期間,被蔣介石欽點出任教育部政務司次長。終其一生,顧毓琇建樹頗多,成就斐然,集科學家、教育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佛學家於一身,兼收並蓄,無人能出其右,成為左手嫻熟人文,右手精通數理的曠世通才。
他是清華大學工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他一手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航空研究所,第一批錄取的學生中就有後來的導彈之父錢學森。
國際知名物理學教授吳健雄,美國原子彈研製“曼哈頓計劃”的參與者,也是他的學生。
在南京國民政府辦公室,蔣介石第一次見到他便當即表示:“我就想聽這樣的老師開家長會。”並誠懇希望他做兒子蔣緯國的老師。
1938年建立聯合政府時,蔣介石親自指定顧毓琇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當時的政府部門大都是國民黨籍的官員,也包括一些社會賢達,顧毓琇是作為無黨派人士進入政府的。考慮到陳立夫做教育部部長,張道藩做教育部常務次長,兩人都是做黨務的,蔣介石需要一個真正懂教育,而且又沒有黨派糾葛的人進入教育部,所以挑選了無黨派的顧毓琇。顧毓琇將工學院院長一職移交給施嘉煬後,就此走上了從政的道路。
抗戰期間,顧毓琇兼任戰時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協助教育部長主導了當時許多著名大學的南遷,其中就包括西南聯大的遷移。
1940年,顧毓琇又兼任了國立音樂院(後來的中央音樂學院)代理院長和國立交響樂團首任團長。
1944年,顧毓琇卸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職務,接替蔣介石出任中央大學校長。上任伊始,顧毓琇向報界發表談話說:“今後的中央大學應注重學術研究,……改善研究人員待遇。”“學校行政方麵,應以教授為第一,尊重教授的地位及其學術上的成就”,“避免學校機關變成行政機關”。
1945年抗戰勝利,顧毓琇被任命為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中將參議,出席了1945年9月9日南京日本投降受降典禮,並寫詩《受降觀禮》抒發胸懷:“受降台築紫金山,八載艱辛奏凱還。雪盡馬關奇恥辱,功成觀禮我隨班。”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顧毓琇夫婦一共生育了五子三女,除一女夭折外,全都長大成人。1949年上海臨近解放,顧毓琇夫婦帶著兒女離開大陸,經台灣、香港去了美國。動身時,他們的大兒子、二兒子和大女兒,卻不願跟隨父母離開,而選擇了留在大陸,一家人從此兩地相隔,24年不能相見。
顧毓琇一家
1950年秋,顧毓琇在母校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客座教授。1952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聘任顧毓琇為客座教授,兩年後轉為終身教授。
教學期間,顧毓琇與維納等人一起開創了控製論的新紀元,被國際學術界公認為非線性控製理論的先驅;被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授予金禧獎章和千禧獎章。他的教學生涯一直持續到70歲。
1973年8月,71歲的顧毓琇與夫人王婉靖帶著女兒顧慰民,搭乘英國海外航空公司的班機從費城起飛,轉道倫敦、香港,返回大陸。8月29日晚10點,在周培源夫婦及廖承誌夫婦陪同下,周恩來在中共十大結束當晚,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顧毓琇。
顧毓琇35歲時出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與同級別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主任周恩來成為朋友。這次接見,周恩來事前特別作了安排,提前通知了顧毓琇留在大陸的三個孩子。對於這樣的安排,顧氏夫婦事前毫不知情,等到三個子女突然出現在他們麵前,不禁喜出望外。談話中,周恩來笑著說:“顧太太,感謝你給我們生了三個共產黨員。”隱藏了24年的謎底至此揭開,顧氏夫婦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最大的三個兒女,在讀書期間就參加了地下黨。他們當年不願跟隨父母離開大陸,原來是出於這樣的原因。
在三個多小時的交談中,顧毓琇提到了自己的表兄王昆侖。顧毓琇的母親與王昆侖的父親是親兄妹,王昆侖早年參加革命,文革中遭受迫害,此時正囚禁在監獄中。顧毓琇提出想要見上一麵。會見結束後,周恩來親自批示,將王昆侖從監獄中釋放回家。王後來受到重用,擔任過民革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讓顧毓琇見識了什麽叫做一句話解決問題。
《他認識近現代的每一位大人物,但曆史書上卻沒有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