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人一部手機,不論高檔還是低端,從功能上來說已沒多大區別。人們時時守著它,任何事情第一時間知曉,易於掌控生活中的一切,方便之極。每每想於此,就讓人感慨在我們成長的年代,電話曾是如此稀缺的東東。人們傳遞消息靠信件電報,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好像也不那麽重要,過著慢節奏的生活。很多單位的電話是分機式的,效率低不說,接線員還可免費八卦,不過這活都是有門路的漂亮小姑娘才有份。
咱上小學那會,大院裏家有電話的可謂鳳毛麟角,通過一起玩耍的孩子們嘴裏得知,除幾個院級的頭頭,總工和院辦主任家才有一部分機,辦公樓外根本就沒有什麽公用電話。好像街道有一台,可被大媽們死死抱著不外借。所以我都沒有印象第一次用電話是什麽時候,打給誰?倒是隔壁部隊大院情況有所不同,也許住的都是師團級幹部,同學家有電話的多些,不過部隊電話很多是不能撥號,拿起電話就直接通總機,由接線女兵負責一切。
到改革開放的初期,電話的應用有所改觀,北京街頭賣報停之類的服務部門配了公共電話。那可是收費的喲,有時還要看這些人的臉色。電話走入普通家庭依然十分困難,就是有錢也辦不到。因電話線和號碼北京電話局控製,分出一個號不知要走多少門路。咱有個讀電信中專的哥們分到那,牛大了,修電話搞號碼,多少人上門求助,他家裏禮品擺的是滿滿的。
之前博客說過老爸是首批去深圳開發的拓荒者,經常北京深圳兩地跑。即使如此,大院也沒條件擴一個號安台電話。老爸要開展業務,沒有辦法就找到當年一起蹲幹校搞後勤的戰友的兒子,這小子是隔壁大院電話班班長,他有辦法從他們總機撥出一個分機號,不過電線要從他們大院接到我們院再連到咱家。記得我跟這小子拉線,在沿途的電線杆上上下下忙搞了一下午。我們家靠著老爸的關係,也算是較早使用電話之家, 當然之後沒少給這小子打點-:)家裏有電話自是方便許多,主要是老爸聯係業務,像我們孩子倒是用處不大,因周邊同學朋友家有電話的不多,沒有什麽可聯係滴,倒是上下左右的鄰居會上門,應急之用。
現在不同了,手機替代座機電話,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通信工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及人們交往的方式,不再是簡單通話的玩意,而是一個掌中寶,應有盡有。手機主導著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日常的方方麵麵,睡前與它依依不舍,醒來順手摸的依然是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