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麵軍首次會師後,張國燾出爾反爾分裂中央:一方麵是出於紅一方麵軍在長征中實力嚴重受損的事實,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此人的政治野心極度膨脹。張國燾領導四方麵軍時間較長,其親信遍布軍內,“草地分兵”時四方麵軍官兵基本都跟他走;但出人意料的是,有4位出自中央紅軍的名將、甚至曾堅定支持過毛主席的人,也受到了張國燾的蠱惑,做出錯誤的選擇。分別是誰呢?
第一位是羅炳輝。擔任紅九軍團長期間,他指揮部隊經常負責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殿後任務十分危險,該部長征時損失極大。羅炳輝對於中央的軍事決策雖然堅決執行,心裏卻難免有情緒,在卓木碉會議上宣泄了出來,正中張國燾下懷,後來他也得到了張氏的“重用”。
不過羅炳輝知錯能改,且由於軍事指揮才能過人,很大程度上衝抵了之前錯誤的影響,還當上了新四軍副軍長。原本他建國後的個人地位會很突出,甚至是開國大將級別的人物。但很遺憾,羅炳輝同誌不幸早逝,解放戰爭期間病逝於山東根據地。
第二位是何長工。革命早期何長工貢獻突出,1922年就入黨了,還跟著毛主席參加過秋收起義。長征中他和羅炳輝是軍政搭檔,擔任過紅九軍團政委,經曆和思想上遭遇過類似問題的困擾。他拒絕了黃火青等同誌的建議,沒有帶隊伍尋找中央,而是在一些人的壓力和蠱惑下,表態支持了張國燾的分裂做法,其表現令左路軍的老中央紅軍幹部大失所望。
後來在部隊抵達延安後,何長工向毛主席、周總理真誠地表示出悔意,中央也接受了他的檢討。何長工基本被調離了一線部隊,長期從事後勤和教育工作,並在新中國官至全國政協副主席。雖然個人的具體發展因為這件事受到了影響,但至少職務級別和個人待遇不低,也算合情合理。
第三位是李卓然。李卓然曾任中央紅軍紅五軍團政委,但在1935年被張國燾利用,成為紅四方麵軍重要幹部,一度晉升至四方麵軍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的決定匪夷所思,他在毛主席早期遭遇困難時,曾多次不避忌諱力挺過偉人;但關鍵時刻卻犯了糊塗,沒有抵製張國燾的分裂企圖。建國後李卓然的最高職務為中央組織部部長。
第四位是邵式平。邵式平曾是與方誌敏烈士齊名的中央紅軍幹部,是閩浙贛根據地與紅十軍的創始人之一,早期資曆出眾。1935年8月邵式平兩次公開發言,表態支持張國燾的錯誤路線,這些經曆成為他一生的遺憾。邵式平在新中國出任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65歲時病逝於南昌。
戰爭年代的立場問題是很嚴肅的。紅四方麵軍的官兵情有可原,受影響程度輕一些,徐向前還被授予元帥軍銜,大批四方麵軍將領也依然被中央信任。但中央紅軍出身的幹部,出現這種問題是不太應該的。除了早逝的羅炳輝將軍外,其他三人都活到了建國後。他們的職務普遍不低,但共同特點是“遠離軍權”,沒有一人獲得軍銜。從中央對待幾人的態度及政策來看,還是照顧到了紅軍早期的突出貢獻,沒有因為一次錯誤而完全否定這些同誌